孩子進入高三后,我發現自己卻愈發松弛,因為明白一個道理:
越是壓力緊迫時刻,越不能急,越是需要穩定的情緒與松弛感。
松弛當然不是允許孩子隨波逐流,也不是干脆就當成了甩手掌柜,而是切換思維,從之前的催促,管教轉變為正念“洗腦”。
從孩子高一下學期開始到高三近一年半的時間,我一直都在深入學習正念和積極心理學,從接納承諾到認知行為,再到正念練習。
不斷練習接納,正反饋,對孩子采用溫和,堅定,非控制的相處方式。
孩子也會有刺毛的時候,但本著正念反饋的方式,即便我對他不滿意,我也不會大發雷霆,或者說一些負面或指責的話來反駁他。
像昨天孩子有點發燒,脾氣就很大,既不配合量體溫,也不配合吃藥,就賴在床上不睜眼,一個勁說自己病得很嚴重,很難受。
![]()
搞得我壓根不知道孩子的身體處于什么情況,就跟他說:
我知道你不舒服,生病會乏力,不耐煩。但你總要量下體溫,說一下你此刻的感受,如果不嚴重就吃點藥,如果變嚴重了,那就去看病哦。
說出這些話時,其實我內心已經很火了,早上讓他量了幾次體溫,結果有兩次無效,一次不到37度。
但孩一直說自己難受得不行,再加上睡了一上午都不起床,我難免會擔心是不是病得更嚴重了,情急之下也懟他:
你到底是病了,還是因為懶?都中午了,還不起床!
孩子一聽到我這樣說,瞬間火氣也很大,懟我就是這樣照顧病人的,要是不想照顧就趕緊走人!
我一看大家都有情緒,就退出了娃房間,回到自己房間里調整呼吸和覺察,過了一會問他要不要繼續吃藥,孩子說要吃的。
然后我就不再啰嗦,一句話也不再講了。再過了一會,孩子主動說自己感覺好受一點了,就起床開始聽課了。
在跟孩子想爆發沖突的過程中,我也會有忍不住失控的時候,也會有說錯話激發孩子的憤怒。
但好一點的是,我很快就平復下來,然后繼續用正念反饋的方式跟孩子相處:
有意無意提起,周五回來玩手機能隨時停下來,我提醒他早睡的時候,瞬間就把手機給我了,很吃驚他能說到做到。
![]()
孩子也對我說,放下手機有什么難的,自己只要想早睡就可以不玩。刷視頻,玩游戲也沒有那么有意思。
我拍了拍孩肩膀,夸他真是越來越省心,越來越自律了,怪不得能每天堅持跑步,把懶惰的老媽都要帶飛了。
孩聽到我對他的認可,是蠻開心的,表示自己原本就很自律,只不過要區分是想做的事還是不想做的事。
之前玩游戲或手機,是因為不想學習,覺得自己學校累了一周了,就想放松,不想把自己弄成一個只會學習,那多沒意思,還是要找點樂子讓自己快樂一下。
不過現在他覺得學習比玩手機更快樂,因為時間很緊迫,自己不會的東西又有點多,他要是再不努力,高三就只能這樣了,他不甘心的。
聽了孩子的話,我沒有不信,亦沒有全信。
我信他想上進的心,但沒全信的是行為能如他所說悉數落地。
我的孩子我還是很了解的,那么多年懶散的態度,不可能一下子就變得緊張有序和嚴謹克己。
![]()
但眼下手機管理這塊,我完全配合孩子的節奏,他不讓管就不管,他讓管我就配合收掉。
像昨天白天手機都是主動上交給我來管理,中午吃飯的時候看了20分鐘,下午一眼手機都沒看,晚上吃飯的時候用了一會手機。
孩子還調侃自己:
突然一天都不怎么碰手機,還怪有點不習慣的。
的確,之前睜眼就是玩手機,吃飯刷手機,從白天到晚上基本都是機不離手,甚至聽課的時候,也時不時就切換到刷手機模式。
孩子能果斷放下手機,取決于兩個必要條件:
一是,孩子在學習和手機之間優選了學習;
二是,我持續的正向反饋,讓孩子在信心之上更有動力了。
能讓孩子主動放下手機需要的是孩子的意愿,以及家長的溫和,堅定與非控制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