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特朗普政府領導層 “大換血” ,芝加哥及周邊地區的邊境突襲行動中,催淚瓦斯與數千非法移民的正面交鋒,成為這場政策調整的 “高光” 注腳。
人事洗牌、軍事化執法、高調抓捕,一系列操作直指 “加碼移民管控” 的核心目標。
但這場聲勢浩大的執法行動,是特朗普第二任期移民政策的 “破冰之舉”。
也將是政治訴求與執行能力脫節的又一次上演!
![]()
ICE領導層大換血并非簡單的人事調整,而是一場針對性的 “效能革命”。
據美國國土安全部(DHS)官網最新人事公告,此次調整涉及ICE總部及6個區域辦事處的核心管理層,包括任命邊境巡邏資深官員格雷格?博維諾主導境內執法行動,同時向12個 “執法效率不足” 的 ICE 辦事處派駐超 500 名邊境巡邏和海關官員。
DHS在公告中明確表示,這次行動是在 “整合執法資源,提升逮捕與遣返的協同效率”。
但令人疑惑的是,當前美國非法越境人數已降至近10年最低點,為何政府要在此時突然加碼境內執法力度?
很大原因還是因中期選舉,特朗普在競選時曾承諾 “徹底解決非法移民問題”,而ICE 的執法數據直接關系到其核心選民基礎的滿意度。
白宮副幕僚長斯蒂芬?米勒此前公開表示,“每日 3000 人逮捕目標” 是兌現承諾的關鍵指標。
芝加哥的突襲行動正是這一訴求的集中體現。
據當地法院公開文件顯示,博維諾主導的行動在3天內逮捕非法移民1200余人,其中首次使用催淚瓦斯驅散聚集人群,此舉雖引發人權組織抗議,但獲得了共和黨保守派的強烈支持。
![]()
執法高調背后,是ICE難以回避的執行瓶頸。美國司法部移民審查執行辦公室(EOIR)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移民法庭積壓案件超130萬件,平均審理周期長達18 個月。
而 CE拘留床位僅約6 個,較 “每日 3000 人逮捕” 所需的10 萬床位存在明顯缺口。
更關鍵的是遣返航班資源受限,聯邦航空管理局(FAA)數據顯示,ICE 每月可用遣返航班不足 200 架次,僅能滿足約 3 萬人的遣返需求。
一名不愿具名的 ICE 區域主管向《華盛頓郵報》透露:“邊境巡邏隊只管抓人,我們卻要面對‘抓得越多、積壓越多’的困境,很多移民在拘留所待了半年仍未收到遣返令。”
![]()
既然資源短板如此突出,共和黨此前通過的巨額撥款為何未能見效?
2025年7月簽署的共和黨撥款法案為DHS提供了52億美元專項資金,其中30億用于ICE人員擴充和拘留設施建設,22億用于遣返流程優化。
但DHS最新資金使用報告顯示,截至10月,僅有12億美元實際投入使用,新建拘留設施的審批流程因環保抗議受阻,6個計劃中的拘留中心僅1個開工,而IC招聘也遭遇困境,盡管薪資提升20%,但執法崗位應聘人數較去年下降15%,部分區域辦事處崗位空缺率達23%。
![]()
雪上加霜的是ICE內部還存在路線分歧,前ICE高官約翰?弗萊什克在接受CNN 采訪時指出,邊境事務專員湯姆?霍曼等 “專業派” 主張聚焦有犯罪記錄或已獲最終遣返令的移民,而DHS部長克里斯蒂?諾姆與政治顧問科里?萊萬多夫斯基主導的 “激進派” 則堅持 “全面抓捕”,這種分歧直接導致部分執法行動混亂。
在多重困境下,DHS宣稱的 “本財年遣返 60 萬人” 目標能否實現呈現一大問題。
從當前進度來看,目標達成難度極大。DHS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本財年前8個月 ICE 累計遣返35.2萬人,若要完成 60 萬目標,后4個月需每月遣返 6.2 萬人,是當前月均遣返量的 1.8 倍。
![]()
移民政策研究所(MPI)資深研究員詹妮弗?王分析指出,“除非大幅簡化遣返流程、突破法律程序限制,否則 60 萬目標幾乎不可能實現”。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州已開始抵制聯邦政府的強硬政策,伊利諾伊州州長普利茲克公開表示,該州不會配合 ICE 的 “無差別抓捕”,將為非法移民提供法律援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