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提升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⑥
沈桂龍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作出了“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部署,明確要求“提升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
提升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對于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提高國家軟實力、全面增強國家綜合實力具有十分重要而緊迫的時代意義。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提升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關系到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深刻影響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對于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的實現,至關重要。因此,我們必須增強緊迫感、使命感,著力提高國際傳播影響力、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中國話語說服力、國際輿論引導力,努力提升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
提升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前提在于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無論是“民惟邦本”的治國理念、“天下為公”的價值追求,還是“仁者愛人”的道德準則、“和而不同”的處世智慧,都體現了中華文明的獨特精神內涵和思想魅力。中華文明歷盡滄桑而薪火相傳,是世界上唯一綿延不斷且以國家形態發展至今的偉大文明。唯有堅持文化自信,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大力繁榮文化事業,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才能在當今世界文化激蕩中牢牢站穩腳跟,讓源遠流長、歷久彌新的中華文明煥發時代光彩。
提升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我們要深刻認識中華文明具有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并通過“兩個結合”,一方面,用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因子并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另一方面,發展具有強大思想引領力、精神凝聚力、價值感召力、國際影響力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讓世界更好地讀懂中國。
提升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重點應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立足中國大地,講好中華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因此,要把傳播內容作為工作重點,構建中國話語和敘事體系,向世界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與文化精髓,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和世界意義,講述好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美好故事,讓世界更好讀懂歷史中國和當代中國,更好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
提升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關鍵路徑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世界上不只有中華文明,還有其他多姿多彩的文明,它們都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豐碩成果。不同文明都有其獨到之處,只有秉持價值平等,拋棄傲慢和偏見,不斷深化交流互鑒,才能從根本上超越“文明沖突論”,實現共同進步。提升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就是要持續推進中華文明和其他文明間的相互交流、和諧相處,努力實現“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的提升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任務,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標志。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提升中華文明的傳播效能,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國形象,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共同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作者為上海社科院世界中國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原標題:《文匯時評 | 提升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
欄目主編:楊逸淇
文字編輯:任思蘊
本文作者:沈桂龍
題圖來源:新華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