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2年起,美軍飛機在中國南海和東海的活動架次明顯增多,五角大樓的報告顯示,那年全年就有上千次次接近中國周邊空域。中國空軍每次都及時回應,殲-11成了最常見的“門衛”。
比如2022年12月21日,美軍一架RC-135偵察機在南海國際空域轉悠,中國海軍航空兵的殲-11迅速升空攔截,貼近距離只有6米,美方后來在聲明里抱怨這是“不安全機動”。
2023年10月24日夜間,美軍B-52轟炸機又在南海執行任務,一架殲-11進行攔截,最近距離拉到3米,美軍印太司令部10月26日公布視頻,聲稱這是“不專業”行為。這些事兒接二連三,2024年殲-11還多次驅離RC-135偵察機,五角大樓的年度報告里直言,中國空軍的回應越來越積極主動。
![]()
美軍自己也承認,他們的飛機在中國周邊被攔截的次數超過180次,其中不少是殲-11出手。 為什么總輪到殲-11?因為中國空軍一線部隊部署得實誠,這些機型就駐在沿海機場,響應速度快。美軍飛機一靠近,雷達網就捕捉到信號,殲-11能在短時間內起飛,完成識別和驅離。
這樣的常態化巡邏,讓美軍每次出動都得掂量掂量,領空這道線,中國人守得死死的。
五角大樓2023年的報告指出,美軍偵察機和轟炸機的活動頻率年年漲,中國空軍用殲-11這類重型機來應對,既高效又省事兒。2023年10月的B-52事件后,美媒CNN和路透社都報道了,強調中國戰機的攔截方式讓美方飛行員壓力山大。
![]()
到2024年,這種遭遇還在繼續,殲-11的出動率高得讓美軍飛行員私下吐槽,說這玩意兒成了他們的“老對手”。
這些事件串起來看,美軍活動的增多和中國回應的加強,形成了一種無聲的博弈。
殲-11不是主角靠運氣,而是空軍體系的正常運轉。2022年的RC-135事件剛過沒多久,2023年就輪到B-52,2024年又多起RC-135驅離案,五角大樓的統計數據清清楚楚,中國空軍沒被動挨打,而是主動出擊,守住了每一寸空域。
![]()
殲-11這家伙,從上世紀90年代引進蘇-27技術開始,就在中國空軍里扎根了。國產化后,殲-11B和殲-11D型號陸續上馬,雷達和電子系統都升級了,探測距離拉長,武器掛載也多樣化。
數量上,它是中國空軍重型戰斗機里最多的,部署在東部和南部戰區多個航空旅,總數好幾百架。
為什么它適合收拾美軍這些偵察行動?航程遠、留空時間長、載彈量大,這些硬指標讓它在南海東海這種大水域巡邏游刃有余。
![]()
拿航程說事兒,殲-11的作戰半徑上千公里,加掛副油箱還能飛更遠。美軍飛機喜歡在國際空域邊緣晃悠,殲-11一升空就能覆蓋大片區域,不用頻繁加油或換班。
相比殲-10C那種中型機,殲-11的雙發動機推力足,穩定性好,掛PL-12導彈和電子吊艙,執行攔截時既能監視又能警告。空軍用它干這些常規活兒,性價比高,維護成本低,多年用下來可靠性杠杠的。
部署上,殲-11就在一線,福建廣東這些沿海基地,部隊常年戰備。雷達發現異常,它15分鐘內就能上天,這速度讓美軍飛機沒空多轉悠。
![]()
2023年10月的B-52攔截,就是典型,殲-11從廣東機場起飛,很快就到位。 它不像殲-16那么偏重對地打擊,也不像殲-20專攻隱身制空,而是正合適空域管制這種高頻任務。
美媒報道,中國飛行員操作殲-11時,戰術干凈利落,給美方留下了深刻印象。
殲-11D的相控陣雷達能鎖定遠距離目標,集成數據鏈后,還能和預警機連成網。南海這種環境復雜,電磁干擾多,殲-11的對抗能力經得起考驗。2022年RC-135事件,美方視頻顯示殲-11貼近時,保持了專業間距,沒出亂子。
![]()
空軍選殲-11干這些活兒,還因為整體資源分配得當。高端機留給高強度作戰,殲-11管好日常巡邏,這樣部隊運轉順溜。2024年的多次RC-135驅離案,也證明了這一點,美軍報告里承認,中國空軍用殲-11的效率高,沒浪費資源。
殲-11的實戰價值,還體現在靈活性上。它能掛多種空空導彈,也能帶中繼吊艙,切換任務快。東海南海的廣闊地帶,美軍飛機來無影去無蹤,殲-11的滯空能力正好克制。空軍通過這些積累,提升了整體作戰水平,維護領空就靠這種一步一個腳印的實干。
中國空軍用殲-11應對美軍,根兒上還是體系作戰的體現。預警機、無人機、地面雷達網,這些東西織成一張大網,殲-11只是前端執行者。
![]()
這種策略務實,空軍沒一股腦兒推高端機上陣,而是分層配置。殲-11管巡邏,殲-20管制空,殲-16管打擊,各司其職。2022年以來,美軍活動的增多,本來是想試探底線,中國空軍用殲-11穩住陣腳,既省資源又發信號:別亂來。
展望下步,空軍現代化進程穩扎穩打,殲-11會繼續在一線發揮余熱,新機型逐步接棒。到2025年,這種格局還會延續,中國空軍的目標是建強南海東海防線,確保主權不受侵犯。
美軍那些報告,表面抱怨,實際是承認了中國軍隊的成長。
![]()
這現象讓美軍發現,中國軍隊不是紙老虎,而是真有本事。
殲-11成了主力,背后是整個體系的支撐。
中國空軍會繼續這樣干下去,守好藍天,護好家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