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停用微信賬號的青年編劇 “古二”(程駿年)突然在社交平臺拋出猛料,幾段王家衛、秦雯與他的聊天記錄直接把《繁花》劇組拽進話題中心。除了說自己寫了大量重頭戲份,聊天里還藏著句耐人尋味的評價:王家衛說游本昌 “不是省油的燈”。
![]()
這話要是安在別人身上,說不定得鬧點不愉快,但主角是游本昌—— 這位90歲還能在熒幕上 “殺瘋了” 的老藝術家,早在2024年接受央視網采訪時,提起和王家衛合作《繁花》的經歷,眼睛都亮著光:“太幸福了,88歲還能有人找我拍戲”。
一邊是導演私下里的“特殊評價”,一邊是演員真心實意的幸福感,這反差里藏著的,正是《繁花》最動人的表演密碼。
![]()
爺叔一出場,全劇氣場都穩了
《繁花》里的爺叔是個“憑空造出來” 的角色 —— 原著里壓根沒有,可游本昌一演,觀眾都覺得這老爺子肯定在上海老弄堂里真實存在過。作為阿寶的 “引路人”,他的戲份每一段都是教科書級別的表演。
初登場時,阿寶剛遇車禍亂作一團,爺叔一句“阿寶不會死的”,聲調不高卻自帶定海神針的氣場。
等到教阿寶做生意,那句 “男人要有三個錢包” 的名場面,更是把老江湖的通透演到了骨子里:“第一個是你實際有多少錢,第二個是你的信用能調動多少錢,第三個是人家認為你有多少錢”。
![]()
說這話時他靠在椅背上,眼神慢悠悠掃過阿寶,嘴角帶著點似笑非笑,把那種 “見過大風浪” 的松弛感拿捏得死死的,觀眾的眼睛壓根挪不開屏幕。
最絕的是細節戲。爺叔回27號外貿大樓問 “老姜呢?”,聽到 “死脫了” 的回答,眉頭幾不可查地蹙了一下,原本帶笑的眼神瞬間掠過一絲落寞,可眨眼間又恢復平靜,轉而問 “我尋金花”。
就這短短幾秒的表情變化,把歲月滄桑藏進了無聲里,多少觀眾說這一段看哭了,直言 “游本昌一出場,整部劇的層次都拉高了”。
![]()
還有次教汪小姐寫檢討書,游本昌一秒就能進入狀態,抬手、蹙眉、說話的語氣,讓屏幕前的人都跟著緊張,仿佛自己正被爺叔盯著改稿子。
要知道,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快90歲的他把賓館房間改成了戲里辦公室的格局,讓助理架著機位反復練習,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就為了改掉話劇表演里肢體太活躍的習慣。這份較真,才有了熒幕上渾然天成的爺叔。
![]()
從濟公到爺叔,“戲癡” 的六十年
誰能想到,這個憑爺叔圈粉無數的“90后老藝術家”,早在1985年就靠濟公成了頂流。當年《濟公》里 “一半臉笑一半臉哭” 的名場面,至今沒人能超越;為了拍吃肉戲,吃到變質的臭肉也硬撐著演,直到導演喊停才趕緊吐出來。
可鮮有人知,在演濟公之前,游本昌跑了三十年龍套,演過七八十個“佐料角色”,甚至在話劇《大雷雨》里專門 “演雷聲”—— 后臺用道具模仿遠近不同的雷聲,愣是讓外國劇團代表專門跑到后臺一探究竟。
![]()
他常說老師當年的教誨:“不要當明星,要當藝術家”,這份信念讓他在沉寂的歲月里也沒怠慢過任何一個小角色。
2010年為了排話劇《弘一法師》,他賣掉北京的房子當 “北漂”;2023年在《少年歌行》里演忘憂大師,戲份不多卻憑一個眼神被夸 “撐起半部劇”;拍《繁花》時,他每天最早到片場,沒自己戲份也堅持給胡歌搭戲,近10小時工作時長從不喊累。
![]()
“不省油” 的真相,是熱愛不褪色
至于王家衛說的“不是省油的燈”,后來有人扒出來,居然是因為游本昌愛發朋友圈,跟年輕人一樣追潮流。可在游本昌這兒,這份 “不省油” 不過是對表演的較真。
他不覺得王家衛的 “挑剔” 是折騰,反而當成拉高自己的動力,直言這種相互成就的合作 “真是美呀”。
就像他在頒獎禮上接過獎杯時,故意做了個“沉甸甸往下墜” 的動作,逗得旁邊的張凱麗跟著模仿 —— 這份幽默和通透,正是六十年演藝生涯煉出來的底氣。
![]()
88歲還能接到爺叔這樣的好角色,對他來說不是 “幸運降臨”,而是 “厚積薄發”:“運氣來自根基,我的根基就是對表演的熱愛”。
如今再看《繁花》里的爺叔,那些藏在眼神里的故事,那些融在臺詞里的通透,哪里是演出來的,分明是游本昌自己的人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