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棄
這回美國連哥倫比亞總統的飛機都要斷油。是的,真·斷油。總統佩特羅剛準備去中東出訪,飛機經停佛得角加油時,被一家與哥方簽有合作協議的美國公司當場拒絕。理由?制裁。理由永遠都有,美國的“霸道借口制造機”從不打烊。
![]()
這已經不是外交摩擦,而是赤裸裸的羞辱。要知道,一國總統的出訪專機被“掐油脖子”,這不是外交事件,這是挑釁、是威脅、是打臉。可佩特羅沒慌,他立刻宣布終止與那家美國公司的合作。看似硬氣,實則無奈。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這場“加油拒絕門”,根本不是一家公司在作妖,而是美國在下狠手。
要說借口,美國真是一門藝術。10月24日,美國財政部宣布對佩特羅及其家人實施制裁,原因?“涉嫌毒品販運”。這理由老掉牙了,從巴拿馬到委內瑞拉,從玻利維亞到尼加拉瓜,凡是敢頂嘴的拉美國家,最后都被美國“查出毒販關系”。這劇情連墨西哥編劇都嫌狗血。可笑的是,就在制裁前一個月,佩特羅在聯合國大會上公開懟特朗普,呼吁美國士兵“不要服從特朗普的戰爭命令”。幾小時后,美國吊銷他的簽證。真是神速。你要是不聽話,那就等著被拉清單。
于是,短短一個月,美國對哥倫比亞出手堪稱“組合拳”:吊銷簽證、凍結資產、加征25%商品關稅、停止2.1億美元援助、取消禁毒伙伴身份——最后連總統出訪的油都不給加。有人還在問:“這是不是太狠了?”抱歉,這不是狠,這是“教訓”。在美國眼里,哥倫比亞不聽話,就得被打。
可問題是,哥倫比亞憑什么聽?這個國家從20世紀中葉開始就被當成“美國的后院”,幾十年為美國提供咖啡、鮮花、礦石,還幫忙抓毒、掃毒、洗毒。換來的是什么?貧窮、暴力、內亂。現在總統終于有點骨氣,說了幾句不合耳的話,美國立刻上手掐脖子。是不是很眼熟?這套路,跟委內瑞拉、古巴、伊朗一模一樣。
![]()
更黑暗的是,這事不是第一次。去年佩特羅宣布與以色列斷交后,沒多久就傳出他食物中毒的消息。更巧的是,那時哥倫比亞國內正陷入暴亂,幾個親美派政客還跳出來呼吁“恢復秩序”。巧到讓人懷疑,這是不是“CIA的菜單套餐”又上線了。可你要說出來,人家馬上反問:“證據呢?”問題是,這種事哪需要證據?一邊是總統食物中毒,一邊是美國媒體突然統一口徑罵佩特羅“反美左翼”,這證據,比真金白銀還亮。
再往前推,2024年12月,美國的老問題人物——特朗普——公開嚷嚷要“奪回巴拿馬運河”。這運河的事說起來諷刺。1903年美國為了修運河,直接在巴拿馬策動獨立,把哥倫比亞撕成兩半。如今過了一百多年,美國居然又想“收回”它。結果佩特羅不干,他站出來聲援巴拿馬,說:“尊嚴不是拿來談判的。”這話一出,拉美人鼓掌,美國臉黑。幾個月后,哥倫比亞國內爆發騷亂,警局被燒、媒體倒戈、政客反水。你要說這不是連環反撲,鬼都不信。
所以,當佩特羅的專機被“斷油”的那一刻,他自己可能早就預感到了。只不過這次,美國不再遮掩,它干脆告訴全世界:“看,這就是不聽話的下場。”——連飛都不讓你飛。
美國在拉美的那點手段,如今早被看穿了。幾十年來,它扶持過的“盟友”哪個好下場?智利的阿連德被炸死,巴拿馬的諾列加被活捉,委內瑞拉的查韋斯被暗殺未遂……一個個都是“自由的祭品”。可現在不一樣了。佩特羅背后,不只是哥倫比亞人民,還有整個“全球南方”的憤怒。他敢在聯合國懟美國,是因為他知道,時代變了。現在的世界,不是美國一家說了算。
諷刺的是,美國這次的制裁反而砸到了自己。哥倫比亞是美國咖啡和鮮花的重要供應國,一刀下去,美國國內花店、超市全哀嚎。咖啡價格飆升、花卉供應斷檔,連萬圣節花束都漲價。最可笑的是,美國自以為“斷供”能打垮哥倫比亞,卻沒想到哥倫比亞直接轉向中國、巴西、印度談合作。全球供應鏈的重心正在悄悄挪動,那種“我掐你就得死”的時代,早過去了。
![]()
佩特羅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在社交平臺上寫道:“我們從未屈服,也不會后退。”看似口號,其實是宣言。拉美人聽懂了,非洲人聽懂了,東南亞也聽懂了。那是一種“我們終于不用跪著說話”的信號。美國靠恐嚇維持秩序,可秩序崩塌的速度,比它想象的快得多。你制裁一個哥倫比亞,還能制裁整個南半球嗎?
更令人玩味的是,美國對佩特羅的反應,其實暴露了一個深層恐懼:它害怕失控。過去幾十年,美國在拉美靠軍援、美元和情報站穩腳跟,可如今,這些“舊式工具”正在失靈。美元在貶、盟友在跑、輿論在反彈。美方還沒意識到的是,自己那套“制裁邏輯”早已淪為笑話。你動輒凍結資產,人家干脆不用美元;你吊銷簽證,人家轉頭訪問中東;你停援助,人家改和中國簽基建合同。世界早就學會“去美國化”了。
當然,美國不會輕易收手。它要用盡一切手段讓佩特羅“示眾”,讓所有敢反抗的國家看看后果。但問題是,這招已經舊了。越是打壓,越激起反抗。就像壓在鍋蓋下的蒸汽,悶得越久,爆得越猛。
如今的哥倫比亞,正在用行動回答美國:你可以掐斷燃料,卻掐不住尊嚴。你可以凍結賬戶,卻凍不住民意。你可以制造混亂,卻控制不了覺醒。當“后院”不再安靜,美國才會明白,世界不再圍著它轉。
也許幾十年后,人們再提起這場“斷油事件”,不會記得是哪家航空公司、哪個機場,而會記得一個瞬間,一位總統在被掐斷燃料后,仍然飛向遠方。那一刻,世界的風向,已經變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