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廚房搪瓷碗柜:沾著油香的 “食光盒”二、客廳舊藤編筐:裝著熱鬧的 “小窩”三、臥室布藝收納凳:載著溫柔的 “小驛站”四、陽臺老木花架:爬著綠意的 “時光架”
![]()
我家廚房的搪瓷碗柜是奶白色的,柜門邊角被歲月磨得發暗,左下角還磕出個指甲蓋大的小坑 —— 是去年冬天搬高壓鍋時沒留神,鍋底撞在柜門上弄的。當時我還心疼了半天,媽媽卻笑著用抹布擦:“沒事,磕個坑才像咱家的碗柜,不嬌氣。” 現在每次開柜門,我都會下意識摸一摸那個小坑,像跟老朋友打個招呼。柜門上貼著張卷邊的黃色便簽,是媽媽寫的 “碗碟要擦干再放,不然容易長霉”,字旁邊還沾著點深褐色的醬油印,是她上次調餡時,手沒擦干凈就寫便簽蹭上的,我好幾次想換張新的,媽媽都不讓:“留著吧,看到這醬油印,就想起那天包的白菜餃子。”
柜子最上層擺著一套藍邊瓷碗,碗沿的藍色都有點褪了,其中一個碗沿缺了個小三角口,是我剛學做飯時,煮完面條端碗手滑,碗磕在灶臺上弄的。當時面條灑了一地,我急得快哭了,媽媽卻蹲下來幫我撿面條:“沒事,缺口的碗不硌嘴,以后就是你的專屬碗,別人想搶都搶不走。” 現在每次用它盛面,都能想起那天面條煮糊、湯濺到圍裙上的手忙腳亂,還有媽媽擦灶臺時的溫柔。中層的抽屜里藏著塊方格布巾,是奶奶生前織的,藍白格子早就洗得發灰,邊緣起了一圈小毛球,卻特別吸油,每次擦完碗柜的油漬,布巾上都沾著淡淡的檸檬味洗潔精香,聞著就像奶奶還在身邊,站在我旁邊教我 “擦柜子要順著木紋擦,才擦得干凈”。
抽屜最里面還放著一把舊鐵勺,勺柄上有個小彎,是爸爸年輕時修水管時,用它當工具撬東西弄彎的,現在偶爾還會用它撈面條。上個月整理碗柜,我在最下層的角落摸到個硬邦邦的東西,掏出來一看是顆水果糖 —— 糖紙是粉色的,印著小草莓,都被碗柜里的水汽浸軟了,是孩子上個月偷偷藏的。他當時踮著腳,把糖往碗柜縫里塞,還跟我說 “媽媽別告訴別人,我給碗柜留顆糖,它裝了好多碗,也該嘗嘗甜”。現在糖紙都有點黏手,孩子卻寶貝似的揣回兜里,說要 “給碗柜的糖找個更安全的地方”,碗柜好像也跟著笑,柜門關上時 “咔嗒” 一聲,滿是熟悉的安穩。
![]()
客廳角落的舊藤編筐是爸爸去年從老家帶來的,藤條早就褪成了溫潤的淺褐色,邊緣被磨得發亮,是他在老家時,常年用它裝報紙、雜志蹭出來的。筐子里面墊著塊碎花布,是媽媽用我的舊襯衫改的,布角有點脫線,她卻總說 “湊合用,洗了晾晾還能再用”,現在每次爸爸往筐里放新報紙,都要先把布墊捋平整,怕報紙邊角勾到脫線的地方。
這筐子還是孩子的 “秘密基地”—— 他總愛把藍色的玩具車、綠色的小恐龍塞進筐里,自己也蜷著腿坐在里面玩 “躲貓貓”,藤條被他壓得有點變形,中間凹下去一小塊,爸爸卻舍不得說他,只笑著跟媽媽說 “筐子結實,不怕壓,孩子高興就好”。有次我收拾客廳,想把筐子里堆了半年的舊報紙賣掉,剛把報紙抱起來,孩子就從房間跑出來,抱著筐子不肯放,眼淚都快掉了:“媽媽別賣!報紙是筐子的好朋友,趕走它們,筐子會孤單的!” 最后只好把報紙挪到筐邊的小茶幾上,筐子里依舊裝滿他的玩具,還有他偷偷放進去的小枕頭,說 “這樣我在筐里睡覺,就不冷了”。
冬天的時候,媽媽會在筐子里放個小毛毯,是她織的,淺灰色的,特別軟。有次孩子感冒了,裹著小毛毯在筐里玩著玩著就睡著了,小腦袋靠在藤條上,爸爸怕他著涼,輕輕把他抱回床上,藤筐里還留著毛毯的溫度和孩子的小玩偶。前幾天下雨,空氣潮乎乎的,藤筐有點返潮,爸爸早上起來,把它搬到陽臺曬,還特意翻了翻里面的布墊,讓潮氣散得快些。傍晚收回來時,他用干布擦著藤條,邊擦邊跟我說:“這筐子跟著我快二十年了,你小時候還在里面睡過午覺呢,當時你才這么點大,蜷在里面像只小貓。” 我看著筐子里孩子的小恐龍玩具,突然覺得,這舊藤筐裝的不是報紙和玩具,是爸爸的回憶、孩子的快樂,還有一家人的熱鬧,摸起來暖乎乎的。
![]()
臥室的布藝收納凳是淺灰色的,布套是我和媽媽一起選的,當時選淺灰色是因為耐臟,結果孩子第一次坐在上面喝橙汁,就灑了一大片,現在布套上還留著幾點洗不掉的淡黃色果汁漬。媽媽當時沒生氣,只是笑著用紙巾擦:“沒事,以后這就是凳子的小標記,別人一看就知道是咱們家的。” 凳面中間有點塌陷,是我總把換下來的外套、圍巾堆在上面壓的,媽媽每次看到都要念叨 “別總堆著,凳子會累的”,可我每次下班回家,還是習慣性把外套往上面一扔,像找到個臨時的 “小依靠”,累的時候還會坐在上面歇會兒,靠著床頭玩手機。
收納凳里面藏著不少 “寶貝”:我的舊圍巾(是前年生日閨蜜送的,毛線有點起球,去年冬天幾乎天天戴,現在天暖了,就收在里面)、孩子的小襪子(總丟一只,湊不成對,就先收在里面,媽媽說 “說不定哪天就能找到另一只”)、還有爸爸的老花鏡盒(盒蓋有點松,每次打開都要小心捏著,怕蓋兒掉了)。有次孩子想找他的小恐龍玩具,翻遍了收納凳,沒找到恐龍,卻掏出了我的舊圍巾,他抱著圍巾跑過來,舉到我面前:“媽媽,這圍巾好軟,我幫你疊好吧!” 小手笨笨地疊著,邊角都沒對齊,還掉了幾根毛線,我卻覺得心里暖暖的,把他抱在懷里,跟他說 “謝謝寶貝”。
我還有個小習慣,每次把外套扔在收納凳上時,會把口袋里的鑰匙、手機放在凳面的右上角,怕壓壞。孩子看到了,后來每次我下班回家,他都會跑過來,幫我把鑰匙和手機放在旁邊的小盤子里,說 “媽媽東西要放好,別丟了,凳子也怕被壓疼”。上個月降溫,我從收納凳里翻出厚襪子,手伸進去時,摸到個硬東西 —— 是顆藍色的彈珠,是孩子藏的,他說 “給凳子留個小玩具,它一個人待在臥室,會孤單的”。我把彈珠遞給孩子,他蹦蹦跳跳地跑去跟凳子 “分享”,把彈珠放在凳面的小坑里,還跟凳子說 “你玩呀,很好玩的”,收納凳好像也跟著開心,布套輕輕晃著,滿是溫柔的小歡喜。
![]()
陽臺的老木花架是爺爺生前做的,距今快三十年了,木頭早就變成了深沉的褐色,摸起來糙糙的,卻很結實。架腿上還留著當年爺爺鋸子劃過的紋路,不仔細看都快磨平了,他當時用的是老家院子里的老槐樹,鋸木頭的時候花了一下午,還在最左邊的架腿上刻了個小小的 “福” 字,現在被綠蘿的藤蔓遮住了,只有扒開葉子才能看到。花架最上層擺著盆綠蘿,是媽媽去年從鄰居家剪的枝,當時只有幾根細藤,現在藤蔓順著架子往下垂,葉子都快垂到第二層了,綠油油的,把老木架遮得滿是生機。
中層放著個舊搪瓷杯,里面種著多肉,是我小時候用的水杯,杯身上印的小熊都掉漆了,只剩下個模糊的輪廓,杯底還有個小缺口 —— 是我當年摔在地上磕的,如今卻成了多肉透氣的 “小窗戶”。媽媽說 “扔了可惜,種多肉剛好,搪瓷杯不漏水”,現在每次澆水,都能看到杯壁上沾著的水珠,順著小熊的輪廓往下滑。最下層擺著爸爸的舊茶罐,是他年輕時用的,里面裝著花肥,是用喝剩下的茶渣做的,他說 “用茶渣當肥,花兒長得旺,還沒臭味”,茶罐蓋兒有點松,每次打開都要先敲敲罐身,怕蓋兒掉在地上。
媽媽給綠蘿澆水有個習慣,每天早上都會用爺爺留下的舊水壺,壺嘴有點歪,每次澆水都會灑一點在木架上,時間長了,木架上有一圈圈的淺褐色水痕,像年輪一樣,記錄著日子的流逝。孩子有時候會幫媽媽澆水,卻總把水澆在多肉的葉子上,媽媽也不說他,只笑著說 “沒事,葉子喝了水更胖,更可愛”,現在多肉的葉子上還有孩子澆過水的痕跡,胖乎乎的,特別招人喜歡。有次孩子在陽臺玩,不小心把多肉碰倒了,搪瓷杯摔在花架上,磕出個新小坑。他嚇得快哭了,拉著媽媽衣角說 “我不是故意的,對不起”,媽媽卻笑著說 “沒事,多個坑更特別,咱們的多肉有新家標記了”,還讓孩子幫著把多肉重新種好,教他怎么填土、怎么澆水。
現在每次看到那個帶坑的搪瓷杯,看到爬滿綠蘿的老木架,都能想起孩子蹲在花架旁,小心翼翼填土的模樣,老木花架好像也記著這件事,藤蔓長得更旺了,葉子更綠了,爬滿了時光的暖,也爬滿了一家人的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