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產廠房中,一邊的工人們正將一件件產品從素燒窯中取出,另一邊的老師傅則在親手進行一件“螭吻”琉璃的手工制作。“我們這里一年只燒8窯,同學們非常幸運,正好趕上今天出窯。”10月23日,在位于北京市門頭溝區歷史文化名村琉璃渠村的金隅琉璃文化創意產業園,經過11天1050°的燒制,一口素燒窯正出窯,來自北京化工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的師生們目睹了這一過程。
這也是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市委教育工委主辦,市委網信辦、新京報社承辦的“‘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2025園區行活動的其中一站。首都高校師生們在園區中遇見“五彩琉璃”,觀摩傳統琉璃文化和琉璃制作技法,并了解傳統琉璃如何與現代工藝產業互相碰撞、煥發生機。
![]()
10月23日,北京化工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的師生在“園區行”中來到金隅琉璃文化創意產業園。新京報記者王子誠 攝
高校師生在園區感受琉璃文化
“大家請看這面琉璃龍鳳壁,它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制作的一套出口影壁的備件。”走進金隅琉璃文化創意產業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面高大精美的琉璃影壁,上面雕刻著龍鳳呈祥的吉祥圖案。精美的琉璃影壁一下子吸引了同學們的目光。
講解員告訴同學們,因為在燒制琉璃的過程中可能會“一窯窮、一窯富”,所以會出現燒一備二,甚至燒一備三的情況。“當時我們接到了一個新加坡華僑的訂單,同時燒制了兩窯,一窯去了新加坡,一窯被鑲在了這面墻上,成為北京琉璃制品廠的標志性建筑。現在園區的所有琉璃構件,其實都是各個時期燒制留下來的琉璃備件。”
![]()
同學們在園區內的琉璃文化展廳,學習了解琉璃文化的璀璨歷史。新京報記者王子誠 攝
園區前身為始建于1263年,由忽必烈所設的官辦琉璃窯廠,并統一管理琉璃制品的燒造工作,官式琉璃也開始大量應用于宮殿建筑、皇家寺廟等建筑上。“因為燒窯需要用到煤,而門頭溝大量產煤,所以便將官窯建在此處。”講解員說道,后歷經元、明、清三朝,一直為皇宮御窯廠。琉璃技術也在建筑上得到更充分運用,使用范圍擴大、構件制式越發復雜、造型藝術更加精湛,體現了更高的藝術水平。
“有人注意到鐘鼓樓、天壇、故宮這些建筑的琉璃瓦分別都是什么顏色嗎?”在園區內的琉璃文化展廳,全面展示了琉璃文化璀璨歷史、制作工藝與千年傳承之路。參觀伊始,面對講解員的提問,同學們不禁面露難色。而隨著參觀的深入,同學們也對傳統琉璃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五行五色”標識四方五位。五行以“木金火水土”、五色以“青白紅黑黃”標識東西南北中。“基于這套體系,紫禁城與明清北京城以各色琉璃演繹五行。如居于中央的黃色作為皇權的象征,明洪武大祀殿就覆黃琉璃瓦,表示天地之中;黑色代表水,就被用于故宮文淵閣,來保護閣中藏書免于火患。北京明清社稷壇更是以五色配五方——東墻飾青琉璃、南墻飾紅琉璃、西墻飾白琉璃、北墻飾黑琉璃。”講解員說道。
![]()
隨著參觀的深入,同學們對傳統琉璃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新京報記者王子誠 攝
推動傳統工藝與現代產品設計結合
“別看一口窯面積不大,但它可以同時燒制2萬片琉璃瓦。”在生產廠房和老窯中,同學們還學習了傳統琉璃的制作技法,并深入了解了琉璃燒制技藝匠人的代代傳承。
講解員介紹,一件琉璃在制作中需要經過24道工序。其中最重要當數“上三作”——“吻作”“釉作”“窯作”。“吻作”指的是琉璃工匠通過自己的技能完成從泥到瓦、脊、獸的轉變,其中手工塑形是一直沿用的主要方法。“釉作”是要在鉛粉中摻入各種金屬氧化物(呈色劑),使其在一定的燒成溫度和火焰氣氛中呈現出不同的顏色來,在配置好釉漿后,還需要進行施釉,通常采用澆釉、浸釉、刷釉、搭釉幾種方法全手工進行。“窯作”則是窯工通過常年摸索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經驗,何時起火、何時運火、何時閉窯成為行規,靠師徒傳授。
“如今,很多的工序都可以借由機器幫忙完成,但最為關鍵的技藝仍舊由人工完成。”講解員以琉璃“托活”為例,這是一種傳統琉璃手工制坯工藝,通過模具制作坯材以實現規格統一和批量生產,但脫模后仍需匠人手工一刀一刀進行修坯,機器無法替代。
![]()
在生產廠房中,同學們還觀摩了傳統琉璃的制作技法。新京報記者王子誠 攝
作為一名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自北京化工大學的高藝涵告訴記者,今天在參觀過程中特別關注了琉璃制品工藝材料的運用、色彩與工藝的結合,以及如何將中國古代傳統元素與產品進行結合創新。
同樣學習非遺技藝“大漆”的北京工業大學學生張恩則在參觀后表示:“所有的非遺制作都需要很高的時間成本。我也應該像那些師傅們一樣,認真對待每一件作品,不急不躁。”
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輔導員劉東昆表示,今天前來參觀的學生的專業都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通過參觀學習讓他們未來在專業學習中,能夠真正做到傳承好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我們學生的學習方向之一就是文化創意產品設計。通過參觀讓學生看到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創產品相結合的產業,對他們今后的職業發展也會有所啟發。”
北京化工大學工業設計專業教師張揚表示,通過“園區行”的活動,能夠讓學生深刻地了解優秀的傳統工藝文化,并在其中汲取更多的設計靈感。“作為工藝設計專業的師生,我們也有責任去在設計中弘揚像琉璃燒制這樣優秀的傳統技藝,使其在當代煥發生機。”
![]()
同學們參觀復原的釉燒窯和素燒窯。新京報記者王子誠 攝
講解員介紹,金隅琉璃文化創意產業園以保護傳承琉璃燒制技藝為核心。同時,以多樣化的空間形態,承載了琉璃燒造研發生產、推廣展示、藝術展覽、文創設計、特色餐飲民宿等豐富業態。如今,北京很多古建所用到的琉璃瓦都出自此地,同時也會進行一些琉璃文創產品的生產制作。“作為文化產業園區,園區在招商時會更傾向于一些和傳統非遺產業契合度較高的商家入駐。”此外,園區還積極開展研學活動。讓孩子們親自體驗“托活(吻作)”“施釉”等琉璃制作步驟,并讓他們親手制作自己設計的琉璃掛件,在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并愛上琉璃。
![]()
新京報記者 徐彥琳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盧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