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桌上來來往往,但這一回,中美在吉隆坡確實談出了點新東西。
昨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中美吉隆坡經貿磋商聯合安排答記者問,指出中美經貿團隊通過吉隆坡磋商,達成的成果共識主要有三方面。
看這三條共識,表面是“暫停一年”“取消關稅”,實則暗藏玄機。
用俗話說,這叫“各退一步,各取所需”,給緊繃的中美經貿系上了一個可松可緊的“活結”。
第一,關稅戰按下“暫停鍵”,但留了后手。
美方取消10%“芬太尼關稅”、暫停24%對等關稅一年,中方相應反制——這是典型的“危機管控”模式。注意,不是徹底取消,而是“暫停一年”。等于給雙方一個緩沖期:若合作順利,暫停可變永久;若再生波折,籌碼依然在手。
這種設計看似妥協,實則高明,既避免了硬碰硬,又保持了談判杠桿。
第二,技術管制出現“對等松綁”,罕見!
美方暫停“50%穿透性規則”,中方暫停相關出口管制,雙方同步“剎車”一年。這項最值得關注——以往都是美方出招、中方反制,這次卻形成“你松一寸,我松一尺”的互動。
這說明:在人工智能、半導體等關鍵領域,雙方意識到“互相封鎖只會雙輸”。哪怕只是暫時休戰,也已打開一扇透氣窗。
第三,301調查暫歇,產業對抗降溫。
美方暫停海事、物流和造船業301調查,中方同步暫停反制。這一條直指拜登政府時期的“遺產矛盾”。
如今用“一年期限”將其凍結,等于把棘手問題擱置起來,先為關系“排雷”。
再加上TikTok個案處理、農產品貿易擴大,可以看出:雙方在從“全面對抗”轉向“個案解決”,這是務實的進步。
當然,最妙的還是那個“一年之約”。所有暫停措施都設期限,既是給國內輿論交代,也是互相試探誠意。一年之內,若合作清單拉長,暫停可變永久;若再生變故,今日的“休戰書”明日就可變“動員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