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統,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歲月留痕卻初心滾燙,以數十年如一日的執著堅守,將“忠誠、奉獻、專業、仁愛”的精神鐫刻進每一段從警歲月;他們即便告別工作崗位,仍心系戒毒事業,始終不忘曾經肩負的使命與擔當。他們是青年干警的“引路人”,是迷途靈魂的“點燈人”,更是新時代戒毒事業的“壓艙石”。
為傳承優良作風、營造尊師重道、敬老愛賢的濃厚氛圍,貴州省戒毒管理局微信公眾號以“霞光引路人”為主題,分享司法行政戒毒系統中,那些老民警的故事。
![]()
在貴州省黔東強制隔離戒毒所(以下簡稱省黔東所),提起剛剛退休的老同志張一兵,大家無不豎起大拇指。退休后的他并未選擇安逸閑適的生活,而是將一腔熱忱投入到關心下一代的事業中,返回老家擔任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負責人,以實實在在的行動為家鄉的建設和學子們的成長鋪路搭橋,用奉獻與擔當譜寫了一曲“退休不褪色,余暉映初心”的動人樂章。
![]()
情系桑梓,化身學子“護航人”
從省黔東所退休回到家鄉后,張一兵同志迅速進入新角色,將關注點投向了家鄉的孩子們身上。在走訪中,他深切感受到部分家庭在子女教育投入上的艱難。為了讓家鄉的孩子們不因貧困而失學,他毅然決然地扛起了募捐的重擔。
張一兵同志自2022年擔任曾水鎮江口村教育基金會副會長、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兼灣水鎮江口村教育基金副會長 以來 ,積極參與組織金秋助學,主動聯絡從家鄉走出去的成功人士、企業家以及社會各界愛心力量。向他們講述家鄉學子們的勤奮與困境,他的真誠與公信力深深打動了眾人。截至目前,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累計發動512人,累計捐款115510.99元,獎助學114人。
![]()
這一筆筆凝聚著愛心與希望的款項,如及時雨般幫助了一批批寒門學子順利踏入大學校門,點亮了他們通往知識殿堂的道路。每當收到學子們的報喜電話與感謝信,張一兵同志的臉上總會露出欣慰的笑容,他說:“看到孩子們有書讀、有出息,我再辛苦都值得。”
![]()
![]()
老驥伏櫪,點亮家鄉“幸福路”
除了關心學子,張一兵同志還時刻惦念著家鄉的整體發展。他注意到,家鄉部分道路缺乏照明設施,村民夜晚出行既不方便也不安全。為此,他再次挺身而出,帶頭倡議并推動家鄉的“亮化工程”建設。
他不僅自己慷慨解囊,更是帶隊挨家挨戶動員,細致地做群眾思想工作,籌集建設資金。在工程建設過程中,他幾乎每天都到現場查看進度,協調解決遇到的問題,嚴格監督施工質量。在他的感召和推動下,鄉親們齊心協力,很快,一盞盞明亮的路燈在家鄉的道路上立了起來。如今,每當夜幕降臨,家鄉的路燈如期點亮,不僅照亮了村民回家的路,更照亮了大家的心,溫暖了整個鄉村。村民們紛紛稱贊:“張老為我們辦了一件大好事,晚上出門再也不用摸黑了!”
![]()
![]()
初心不改,彰顯黨員本色
![]()
自2024年從省黔東所光榮退休,到家鄉關工委的“新戰場”,張一兵同志完美詮釋了何為“退崗不褪色,離崗不離心”。他將在原單位養成的嚴謹、負責、樂于奉獻的優良作風帶到了新的崗位上,把對黨的忠誠、對人民的熱愛,作為家鄉謀實事、辦好事的具體行動。
他的事跡,不僅贏得了家鄉父老的交口稱贊,也為全體退休同志和青年民警樹立了榜樣。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退休是職業生涯的句點,也是服務社會、實現人生價值的另一個起點。張一兵同志正如一抹絢麗的晚霞,持續散發著光與熱,溫暖著家鄉的土地,也激勵著更多人投身到服務社會、奉獻愛心的崇高事業中來。
![]()
來源:省黔所
作者|攝影:倪婷
2025年第808期(總第1253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