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62歲,劉姨59歲,倆人經人介紹,想著搭伙過日子,互相有個照應。沒想到,同居才24天,就鬧掰了。分手的原因,說出來有點哭笑不得——劉姨上廁所,一進去就是三小時起步,老周憋得沒轍,大半夜只能往樓下公廁跑。
![]()
剛搬一起時,鄰居們還都說這是樁好事。劉姨燉了鍋排骨湯,老周帶著茶具棋盤住進來,屋里熱熱鬧鬧的。可這熱鬧沒撐過一個月,問題就出在那間廁所上。
劉姨進廁所,手機是標配。刷視頻、看直播,不把電耗光絕不出來。這下可把老周的節奏全打亂了。早上七點,他想刷牙洗臉,廁所門關著;中午想午休前方便一下,劉姨又“占著坑”;晚上十點多,老周內急敲門,劉姨一句“等會兒”,結果一等就是倆小時。最難受的是有一回,老周感冒,夜里急著上廁所,敲半天門沒反應——劉姨戴著耳機追劇呢。老周憋得不行,只好裹著外套跑樓下公廁,回來凍得直哆嗦,劉姨還問他:“大半夜你出去干啥?”
廁所問題其實只是冰山一角。
老周習慣早起遛彎,劉姨愛睡懶覺;
老周吃飯清淡,劉姨無辣不歡,炒個青菜都得放半瓶辣椒醬;
老周晚上愛看新聞、下下棋,劉姨就愛刷短視頻,聲音還開得震天響。
老周不是沒試著遷就:劉姨占廁所,他就下樓轉悠;劉姨吃辣,他就備碗清水涮菜;劉姨刷視頻,他就躲陽臺自己下棋。可時間一長,老周覺得,這哪是搭伙過日子?這分明是自己在別人家里“借住”,連上個廁所都成了奢望。
真正讓老周寒心的,是他忍不住抱怨了一句:“你上廁所能不能快點?我等著用。”劉姨當場拉下臉:“我家廁所,我愛待多久待多久!你不樂意,別來同居啊!”
這句話,像盆冷水把老周澆醒了。他本想找個伴,互相溫暖,結果日子過得比一個人還憋屈。當天下午,他悄悄找朋友把東西搬回了自己家。后來劉姨找過他,說愿意改,老周只是搖頭。不是改不改的問題,是倆人壓根不是一路人。
公園里聊起這事,不少老人都懂。張叔和李姨因為囤舊報紙分的手,王嬸和趙叔為擦桌子干不干凈鬧掰。年輕人談戀愛看三觀,老年人搭伙,過得是習慣。活了大半輩子,誰還能為誰徹底改變呢?
如今老周一個人過,遛彎、做飯、和兒女視頻,日子雖冷清,倒也自在。他說:“以前怕孤單,現在懂了,湊活的伴兒不如沒有。寧可一個人清靜,也別兩個人互相折磨。”
有人又給他介紹對象,他笑著擺手:“不急,等遇到那個‘上廁所不耽誤我洗漱’的人再說。”
說到底,不管年紀多大,好的關系,從來都是你讓我一點,我體貼你一點。你上廁所快些,我起床輕點;你愛吃辣,我多做道清淡的。這些小小的讓步,才是搭伙過日子的根基。像老周和劉姨這樣,誰也沒錯,只是沒遇到那個“能一起舒服過日子”的人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