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50年代的天文底片中,科學家發現了成千上萬道轉瞬即逝的光點。最新研究顯示,這些“神秘閃光”除了與核武器試驗的時間高度吻合,甚至還與UFO目擊事件存在統計學關聯性。
塵封底片中的“幽靈信號”
20世紀50年代,美國的帕洛瑪天文臺拍攝了大量夜空照片。幾十年后,研究團隊在數字化底片中發現了超過10萬次瞬態光點,它們在一張照片中出現,卻在下一張中消失。研究團隊指出,這些光點并不像恒星或小行星,而更像是高空中反射陽光的金屬物體。問題在于,這些照片拍攝于1957年人類發射第一顆衛星之前。
![]()
與核試驗的驚人同步
研究團隊進一步發現,這些閃光在核試驗后的24小時內出現的概率高出68%。在1951年至1957年間,全球至少進行了124次大氣層核爆,而每一次試驗后,夜空中都更容易出現這些神秘光點。 更耐人尋味的是,1952年7月27日,美國華盛頓特區上空爆發了著名的“飛碟事件”,大量目擊報告與底片中的瞬態光點時間和位置高度重合。這讓人不禁聯想到:是否存在某種未知的高空活動,與核試驗和UFO現象相互關聯?
![]()
科學解釋與質疑
目前關于這類現象的解釋主要有三種:
1.高軌道反射物體,平坦、反光的物體在陽光照射下產生短暫閃光。
2.核試驗引發的大氣異常,但難以解釋為何延遲24小時才出現。
3.UAP(不明異常現象),或許部分光點正是UFO的證據。
![]()
然而,也有質疑者表示,這些底片年代久遠,可能存在膠片缺陷或污染。
盡管存在爭議,這些研究為“UFO與核活動的潛在聯系”提供了新的數據支持。在冷戰背景下,核武器與未知飛行物的交織,似乎為歷史增添了一層神秘色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