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記者跟隨中衛市沙坡頭區委組織部工作人員馬風明走進鎮羅鎮河溝村。便民長廊上,村民閑聊嘮嗑,細說著家鄉的變化。“以前到村部辦事老百姓常撲空,現在黨員主動上門問需求,河溝村的變化非常大。”馬風明感慨道。
河溝村的“曾經”,裝著不少村民的“心頭結”。在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前,村“兩委”班子凝聚力弱,遇事習慣“踢皮球”。春耕時東頭地塊缺水灌溉,西頭村民卻因渠水漫溢淹了菜地,兩撥人吵到村部,干部只勸“各讓一步”,問題拖了半個月。“那時村黨組織像‘散了架的梯子’,靠不住!”老黨員張興榮搖頭說道。
“如今的河溝村,裝滿了村民的‘暖心事’。”馬風明介紹,今年,村子被列入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名單后,新上任的村黨支部書記宋學華做的第一件“笨事”,就是帶著“民情筆記本”挨家挨戶走訪。“灌溉難”“辦事難”“房屋漏雨”……一樁樁民生訴求被仔細記下,又挨個落實。
![]()
村委會幫助村民修繕房屋。
“嚴抓村干部工作作風是頭等大事,只有改進作風,才能真正帶動黨員為群眾辦實事。”宋學華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他推行村干部“每日在崗、每周下訪”制度,過去“推一下動一下”的干部,如今主動跟著他走村入戶,坐在板凳上和村民拉家常、聊生活。作風轉變后,32名常住黨員主動認領責任區,化身“民情聯絡員”,在人居環境整治、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等工作中帶頭實干。
從“人心散”到“干勁足”,從“問題堆”到“成效單”,河溝村的蝶變不是個例,正是沙坡頭區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工作的生動縮影。
今年以來,沙坡頭區堅持“一村一策”整頓原則,下沉14名縣處級領導掛點督導,明確16名鄉鎮黨委班子成員包保負責,選派17個駐村工作隊精準幫扶,組織21家幫扶單位結對幫扶,構建起四級聯動的整頓工作格局。同時全面考察軟弱渙散村和重點村“兩委”班子運行情況,通過逐人考察、綜合分析,調整不勝任、不稱職、工作不在狀態的村黨支部書記11人,培養產業帶頭人129名、村級后備力量73名。
截至目前,沙坡頭區14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已全部實現“摘帽”。昔日的“薄弱點”,正逐步轉變成鄉村振興的“新支點”。
▌來 源:寧夏日報客戶端
馬上發布信息
(聲明:“中衛天天網”微信公眾號除原創內容外,其余來源于網絡。若有來源標注錯誤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更正或刪除。)
關注“中衛天天網”同城信息免費發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