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至30日,首屆中國文明鄉風大會在革命圣地陜西延安舉行。30日上午,象山縣委副書記、縣長李曉東在大會移風易俗會場交流分享象山在婚喪禮俗治理上的探索,作為浙江唯一向全國生動展現象山在培育鄉風文明進程中的探索足跡與豐碩成果,“象山經驗”受到與會領導、專家的一致好評。
![]()
移風易俗是實現鄉風文明的關鍵舉措、重要抓手。李曉東說,近年來我縣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神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的重要論述與指示精神,堅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聚焦婚喪領域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突出問題,把移風易俗作為關鍵舉措、重要抓手,開展一場自上而下、由點及面的系統性實踐,推動文明新風在象山落地生根。自2016年啟動整治以來,全縣家庭年均禮金支出大幅降低,改革成果入選全國移風易俗工作優秀案例,相關經驗被納入國家部委干部培訓教材。這不僅是一筆經濟賬,還是觀念的轉變、行為的革新,更是一份凝聚民心、彰顯文明的答卷。
![]()
央視《新聞聯播》2016年的報道截圖。
對于婚喪禮俗治理的做法舉措,李曉東介紹,首先強化黨建引領,構建治理格局。成立縣婚喪禮俗整治工作領導小組,高位統籌治理,高效傳導責任,高質協同聯動,開展常態化會商和婚喪服務領域聯合執法,凝聚起多方協同的治理合力。其次強化制度保障,筑牢治理根基。出臺婚喪禮俗整治制度,明確制度規范,劃定婚喪禮俗紅線;嚴格監督執紀,確保制度執行到位;動員群眾參與,提升社會監督實效,形成“干部帶頭、群眾響應”的良好局面。再次強化德治教化,培育治理新風。用可感可學的身邊事引樹“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的文明風,注重價值引領、激活陣地作用、融入鄉土文化,變硬約束變為柔引導,讓文明新風在鄉土文化中滋養交融。最后強化智慧感知,提升治理效能。打造數字大腦,統籌全鏈全局管理;構建監控網絡,實現實時快速處置;推行一鍵直達,提升綜合服務水平,提供“菜單式”服務,推行惠民選項,給人情減負,為文明加分。
![]()
“95后”余祖源與俞紫霞的公交婚禮。
文明,讓鄉村更美好。李曉東表示,下步象山將深入學習借鑒各地先進經驗,持續深化文明鄉風建設工程,不斷提升鄉村治理效能,為全國移風易俗工作貢獻更多“象山經驗”,奮力書寫“精神共富”的象山答卷。
閱讀更多:
來 源:象山縣傳媒中心
作者:夏超明
一審:陳雨露
二審:鄭丹鳳
三審:方子龍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