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學的奠基人凱恩斯曾有一句名言,“長期”往往使人誤入歧途,因為從長期來看,人都是要死的。在經濟波動帶來的沖擊中,有的企業宣稱首先“活下去”就是一個現實問題。但你可能不知道,凱恩斯這句話正是基于他對經濟周期的研究。
所謂經濟周期,指的是經濟活動擴張與緊縮的交替變化。凱恩斯的主要成就之一,就是提出了 “逆周期調節和跨周期調節”,這兩個政策工具的經濟思想來源就是凱恩斯的經濟周期理論。我們經常說“形勢比人強”,周期可能是了解和把握經濟內在規律的最重要因素。
但是如果你對周期的理解僅限于此,那就太小看周期了。如今,周期理論更加注重金融體系的作用,以及各周期間的相互交織,為理解經濟運行提供了更全面的視角。而且2018年金融危機之后,金融周期的許多規律又被打破,出現了許多錯綜復雜的新現象。例如新冠疫情大流行導致的美國股票市場四次熔斷。
![]()
彼得·奧本海默在我看來非常了不起:他正是因為在2020年新冠疫情后,準確預判了市場V型復蘇的潛力聲名鵲起。奧本海默既在金融分析方面學養豐富,更是一個實戰派高手:他先后畢業于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劍橋大學,并于20世紀90年代加入高盛,長期擔任歐洲股票策略主管,后升任首席全球股票策略師。他在金融市場分析、資產配置和投資策略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是華爾街備受矚目的策略師之一。
無獨有偶,近年來大家熟悉的橋水基金創始人達里歐,也強調說,在投資中,影響力最大的經濟因素是債務周期。他的新書《How Countries Go Broke: The Big Cycle》,更是直面全球債務風險與經濟周期的核心問題,推崇“大周期的力量”,以及相關的五種力量。達里歐主要研究國家興衰、貨幣體系演變、債務周期和地緣政治變革,時間跨度通常為50-100年。相對而言,奧本海默的框架更聚焦于股市與經濟5-10年的中短期周期。所以,許多金融投資分析家曾經稱贊說,預測長期金融與投資市場變化,要看達利歐;而論到分析中短期趨勢,那還得看奧本海默!
在金融相關行業中,策略師的核心任務是解讀經濟數據、政策變化和市場趨勢,在投資銀行、資產管理公司和研究機構的決策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其中,判斷當前市場處于什么周期是重中之重。同樣的策略,只是選擇的時機不同,時點有別,結果大相徑庭。有些人常會嘆息自己的行動總比市場慢或者快了,所謂“一步錯,步步錯”,便是這個問題。人這一世總有許多決策,人們不但想找到好的時間,而且還想總結出選擇時機的規律來確保成功。所以,我一直強調,這不僅是財富的第一性原理,也是“如何過好這一生”的第一性原理。
有一首流行歌曲,叫“愛拼才會贏”,里面有一段歌詞是這樣的:“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時起有時落,好運歹運,總嘛要照起工來行”。意思就是人生有起有落,有時走好運,有時交壞運,但無論如何,還是該做的事要做。這也是我一直強調的原則:與周期共舞不僅要有良好心態努力奮斗,也要善于把握周期的變化規律、周期的信號特征、周期背后的人性邏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