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見人文之城》系列短視頻今天推出第五集《泛舟蘇河閱讀城市更新》,跟隨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華霞虹乘坐蘇州河游船、漫步兩岸文創空間,觀看城市更新的天際線,閱讀城市記憶生發的新內涵。
以人文之眸,閱魅力之城。《看見人文之城》系列短視頻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中共上海市委網信辦、中共上海市委外宣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與文匯報社聯合出品。
![]()
華霞虹
上海的城市更新經歷了從大拆大建到保護、更新與精細化治理相融合的發展歷程。進入新時代,上海的城市更新整體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城市遺產保護逐漸從優秀單體建筑擴展到歷史文化風貌區、風貌保護街坊、郊區特色街鎮的整體性保護,改造更新則從物質提升發展到更新、再利用和治理、機制創新協同,在理念、技術上都不斷升級。
![]()
![]()
比如黃浦江兩岸濱水空間的貫通工程涉及東岸、西岸、楊浦濱江、北外灘、世博區域、前灘等眾多區域產業和空間的整體性重塑。最近三年,蘇州河沿岸靜安段更新不僅有天后宮、蘇河皓司、影像藝術中心等歷史建筑的活化利用,有橋下空間轉化為運動場的空間煥新,還引入了現代戲劇谷、國際光影節、漿板公開賽等文化體育活動,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區兼顧功能性、人文性、藝術性和生態性。
![]()
![]()
來到M50,這個蘇州河畔用面粉廠、紡織廠、搪瓷廠等工業遺產改造而成的上海首個創意園區,經過30年發展,我們既能看到藝術家、設計師在此持續深耕形成的空間和生活魅力,也能看到設施更新和產業迭代的壓力。跟上海很多有特色的歷史區域的有機更新一樣,我相信將涌現更多跨學科、跨領域的創新創意,上海的城市記憶還將不斷生發新的內涵。
![]()
![]()
與華霞虹一起乘坐蘇州河游船,心城市創始人兼CEO、國際靜安推介官朱一寧用一張張歷史影像講述著蘇州河沿岸的變遷。他說,城市就像一個生命體,自然地生長、發展。蘇州河治理之后,它又重新成為了一條走入上海市民生活的河流。蘇州河兩岸的老建筑得到保留保護,經過修飾、更新,賦予了新的功能。他經常帶著人們到蘇州河沿岸Citywalk,因為這條河流和這些建筑背后,有很多故事值得記憶和回味。“讓我們的文化綿延不絕,讓我們的創造生生不息”。
![]()
![]()
![]()
![]()
《看見人文之城》每日更新一集,邀請知名社科專家和實踐地建設者,全景式、沉浸式解讀《上海市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行動方案》9大行動、30項重點工程的精彩實踐、創新案例和突出成果,闡釋文化建設的內在肌理,提煉文化實踐的一般規律,展示上海勇擔新的文化使命,扎實推進文化強國建設,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打造自信自強文化樣本的積極探索。
![]()
跟隨《看見人文之城》
一起去發現這座城市的活力魅力!
![]()
來源:文匯報
編輯:胡小凡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