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爸爸去哪兒》,許多 00 后都會想起那個奶聲奶氣、乖巧懂事的楊陽洋。當年,這個跟著父親楊威上節目的小男孩,憑借討喜的性格圈粉無數,而奧運冠軍楊威也因 “模范老爸” 的形象深入人心。如今多年過去,楊陽洋早已長大,楊威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教育迷茫 —— 曾經在體操賽場上目標清晰的他,面對兒子的成長之路,竟不知該如何指引。
![]()
回溯楊陽洋的成長,楊威的教育思路最初帶著鮮明的 “運動員烙印”。作為拿過奧運冠軍的體操名將,楊威的人生軌跡簡單而堅定:日復一日的訓練、一場接一場的比賽,所有努力都指向 “為國爭光” 的明確目標。這種 “一條道走到黑” 的執著,也成了他最初教育楊陽洋的準則。
![]()
在楊陽洋小時候,楊威便著手培養他練體操。每天,小小的楊陽洋要在訓練館里待上數小時,壓腿、翻跟頭,重復著枯燥卻辛苦的動作。楊威傾注了大量心血,不僅親自指導,還為兒子創造最好的訓練條件。功夫不負有心人,楊陽洋很快在體操領域嶄露頭角,拿下了不少少兒賽事的獎項。那時的楊威堅信,只要堅持下去,兒子一定能繼承自己的衣缽,在體操界闖出一片天。
![]()
可讓楊威沒想到的是,孩子的想法遠比他想象中多變。練了幾年體操后,楊陽洋突然對高爾夫產生了興趣,直言不想再繼續練體操。這個決定讓楊威有些措手不及,畢竟之前的投入已初見成效。但短暫糾結后,這位父親還是選擇尊重兒子的選擇 —— 他立刻為楊陽洋找來了專業的高爾夫教練,從訓練場地到球桿裝備,無一不是頂尖配置。在楊威看來,既然孩子有了新方向,自己就要全力支持。
![]()
這一支持就是八年。八年間,楊威陪著楊陽洋輾轉各個高爾夫賽場,見證了兒子的每一次進步。就在所有人都以為楊陽洋會朝著高爾夫運動員的方向發展時,他又一次改變了主意 —— 這次,他迷上了籃球。
![]()
接連的 “變卦” 讓楊威既無奈又心疼。從體操到高爾夫再到籃球,多年來在兒子興趣培養上的投入不算少,可每一項都是 “淺嘗輒止”,沒有一項能堅持到出彩。看著兒子熱情滿滿的樣子,楊威雖有不滿,卻還是沒忍心潑冷水。他心里清楚,強迫孩子做不喜歡的事,只會適得其反。
![]()
如果說興趣的多變只是讓楊威感到無奈,那楊陽洋后來的求學選擇,則徹底打亂了他的教育規劃。某天,楊陽洋突然跟父母提出,想去香港上學,理由是 “能學到更多不一樣的東西”。這個想法讓楊威和妻子楊云都十分意外,他們從未想過讓孩子離開熟悉的生活環境,去一個全新的地方求學。
![]()
但就像之前尊重兒子的興趣一樣,楊威夫婦還是選擇了支持。為了幫楊陽洋落實上學事宜,夫妻倆頻繁往返于內地和香港,跑遍了當地的多所學校,對比教學理念、課程設置,最終敲定了合適的學校。之后,他們又在學校附近租好房子,把生活所需的一切都安排得妥妥當當。楊陽洋的姥姥更是放棄了內地悠閑的養老生活,專程到香港照顧外孫的飲食起居,只為讓楊陽洋能專心學習。
![]()
可真正的挑戰,在楊陽洋入學后才開始。楊威漸漸發現,兒子所學的課程自己完全摸不著頭腦 ——IGCSE、IB,這些陌生的課程名稱,楊威連念順都要費些功夫,更別說理解課程內容了。更讓他焦慮的是,楊陽洋的課程表早已換成了全英文,每次想問問兒子的學習情況,看到滿屏的英文單詞,楊威都不知該從何開口。
![]()
即便如此,楊威還是習慣性地想給兒子規劃學習路徑,常常叮囑楊陽洋 “該學什么”“該怎么學”。可他的這份 “好心”,卻遭到了兒子的反問:“為什么我一定要按照你們設定好的路走呢?” 兒子的 “反抗” 讓楊威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第一次開始反思:是不是自己真的跟不上兒子的腳步了?
![]()
這種無力感,在一次意外事件中達到了頂峰。某天,楊威突然收到學校的郵件,告知楊陽洋所在的校區要臨時搬到泰國的公園辦學。這個消息讓楊威瞬間慌了神,他想立刻聯系兒子,卻發現根本打不通電話 —— 原來學校為了讓學生專心適應新環境,沒收了所有學生的手機。
![]()
這是楊威第一次與兒子徹底失聯。那段時間,他和楊云每天都心神不寧,擔心兒子在陌生的環境里是否適應,會不會遇到困難。夫妻倆甚至因為過度焦慮而情緒崩潰,夜里常常輾轉難眠。有網友看到楊威分享的經歷后,也忍不住擔心:“泰國、收手機,總覺得有點不對勁,太讓人揪心了。”
![]()
好在這種焦慮并沒有持續太久。冷靜下來后,楊威漸漸想通了:楊陽洋已經長大了,他有自己的想法,也該有獨自面對世界的機會。作為父母,不能一直把孩子護在羽翼之下,否則只會阻礙他的成長。就像自己當年在體操賽場上,也是一步步獨自面對挑戰,才最終站上領獎臺的。
![]()
![]()
如今的楊威,早已褪去了最初的迷茫。他不再執著于給楊陽洋規劃人生道路,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陪伴和支持上。偶爾在社交賬號分享育兒日常時,他總會提到一句話:“最好的陪伴,不是做孩子的引路人,而是成為他探索路上最堅實的后盾。”
![]()
誠然,楊威的教育方式在網上引發過不少爭議,有人覺得他對孩子過于 “縱容”,也有人認為他不夠 “強勢”。但不可否認的是,從最初試圖用自己的經驗規劃兒子的人生,到后來學會尊重孩子的選擇、放手讓孩子成長,楊威用自己的經歷,展現了一位父親的成長與覺醒。
![]()
![]()
![]()
在這個充滿變化的時代,沒有哪一種教育方式是絕對正確的。但楊威的故事或許能給更多父母帶來啟發:比起為孩子鋪好現成的路,不如教會他們勇敢探索;比起做孩子的 “掌舵人”,不如做他們最可靠的 “避風港”。畢竟,每個孩子都有屬于自己的人生,父母能做的,就是在他們需要時,給予溫暖的支持與鼓勵。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