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助理尤里?烏沙科夫對外確認,莫斯科已為普京與特朗普的潛在高層會晤完成全部籌備工作時,全球目光再次聚焦于這兩位大國領導人的互動。
從特朗普主動提議在布達佩斯舉行峰會,到俄方迅速響應形成積極態勢,再到前者突然取消計劃并轉變俄烏問題立場,短短數日的劇情反轉讓這場會晤充滿變數。
時間表的模糊不清、領導人立場的搖擺、俄烏沖突的復雜交織,讓國際社會對這場可能影響全球戰略格局的會面充滿期待與疑慮。
這場牽動大國關系走向和地區和平前景的會晤為何遲遲難以落地?
![]()
俄美高層會晤的籌備工作已然就緒,卻陷入了 “萬事俱備,只欠時間” 的尷尬境地。
烏沙科夫在公開問詢中明確表示,專家層面的前期籌備已基本完成,只要條件成熟便可隨時舉行會晤,但對于具體時間表無法給出估計,甚至對 “今年內能否舉行” 的問題以 “我不知道” 回應。
這一表態既透露出俄方的誠意與準備充分,也暗示了會晤推進背后的復雜阻力。
值得關注的是,烏沙科夫特別提及8月阿拉斯加峰會的籌備歷程, 當時雙方達成共識后,籌備工作迅速落地,這一細節被外界解讀為俄方釋放的 “靈活信號”。
![]()
只要美方展現明確意愿,會晤的推進效率完全可以提升。
但問題在于,特朗普此前的突然變卦,讓這份 “靈活” 失去了施展的前提。
特朗普取消布達佩斯峰會的決定,核心理由是 “感覺我們無法達成目標”,而更引人關注的是其在俄烏問題上的立場反轉。
一直主張通過 “全面和平協議” 解決沖突,多次強調暫時停火治標不治本,必須通過系統性談判構建長期和平框架。
但此次他不僅取消峰會,還公開呼吁俄烏前線 “立即停止敵對行動”,與此前立場形成鮮明反差。
這一轉變背后,離不開美國國內的政治語境,在大選背景下,美國民眾對俄烏沖突的疲憊感日益上升,反戰民意持續發酵,特朗普的表態或意在爭取中間選民支持。
同時共和黨內部對持續援烏的分歧也逐漸顯現,部分議員明確反對無底線投入,這也可能影響了特朗普的決策。
但這一立場轉變為何讓原本與他主張高度契合的俄方陷入謹慎,
俄羅斯長期以來始終支持以 “全面和平協議” 解決俄烏沖突,多次強調尋求的是 “能徹底結束危機、保障各方安全的持久解決方案”,這與特朗普此前的主張不謀而合。
但對于 “立即停火”,俄方始終保持警惕,并非毫無緣由。
回顧沖突歷程2022 年馬里烏波爾停火期間,烏克蘭并未利用窗口期推進和平談判,反而借機接收西方大量武器裝備、補充兵力,導致停火結束后沖突規模進一步擴大。
這一前車之鑒讓俄方擔憂,當前背景下的 “無條件立即停火” 可能成為烏克蘭的 “緩兵之計”。
而近期西方對烏援助的動態更印證了俄方的顧慮,歐盟對烏援助計劃在不斷推進,美國最新一批的軍援也已到位,基輔當局手中的軍事資源正在持續充實。
![]()
基輔及其西方支持者則堅持認為,立即停火是緩解人道主義危機的必要前提,烏克蘭已 “做好隨時停火的準備”。
雙方在停火議題上的根本分歧,幾乎徹底堵死普特會晤的重啟之路。
國際社會顯然不愿看到局勢走向僵局。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多次呼吁俄美保持對話渠道暢通,強調大國領導人會晤對化解地區沖突的關鍵作用。
中國外交部之前就曾明確表態,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談判的努力,主張通過平等協商解決各方關切。印度總理莫迪也呼吁大國承擔起責任,推動局勢降溫。
在G20峰會期間,多個國家領導人就俄烏問題交換意見,普遍認為俄美高層互動是打破僵局的重要突破口。
而歐洲內部的態度則呈現分化,法國總統馬克龍傾向于推動談判進程,主張為俄烏創造對話條件。德國總理朔爾茨則強調需持續對烏提供支持,確保其 “談判桌上的籌碼”。
盡管特朗普立場轉變帶來不確定性,但俄方并未關閉對話大門,烏沙科夫的表態仍保留了 “條件成熟即舉行會晤” 的彈性空間。
![]()
從現實來看,俄烏沖突已進入消耗戰階段,雙方均面臨巨大的人員和物資損耗,持續沖突不符合任何一方的長遠利益。
而俄美作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國,其高層溝通不僅關乎雙邊關系,更直接影響歐洲安全格局乃至全球戰略穩定。
隨著美國大選進程推進,特朗普的立場仍可能根據局勢變化調整,若其后續能重新回歸 “全面和平協議” 的主張,俄美會晤的重啟或將迎來轉機。
目前來看,雖然時間表尚未明確,但對話的窗口并未完全關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