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新鄉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首場,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鐘瑞括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回顧五年歷程,新鄉市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統籌抓好穩增長、擴內需、強創新、調結構、惠民生各項工作,有力有效應對汛情、疫情等重大風險挑戰,一系列事關新鄉發展全局的大事要事實現突破,現代化新鄉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綜合實力穩步提升。該市始終把高質量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市綜合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躍上新臺階。地區生產總值今年有望突破3700億元,人均GDP今年有望突破60000元;2024年,三次產業結構調整至8.3:42.9:48.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至31929元,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1.15%,較“十三五”末提高3.57個百分點。
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65%,成功入選國家創新型城市,2024年位居國家創新型城市第66位、中國城市創新能力百強榜第72位。超常規推進中原農谷建設,形成了產學研協同、育繁推一體的種業創新生態。河師大抗病毒性傳染病創新藥物全國重點實驗室成功獲批,上海交大(新鄉)生物醫藥創新中心投入運行,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科技中小企業數量較“十三五”末分別增長120%、124%。
鏈群能級持續提升。該市堅持把做強重點產業鏈群、推進新型工業化作為建設現代化新鄉的關鍵任務,加速培育壯大“8大優勢產業+17條重點產業鏈+N個細分領域”,鏈群規模占全市產業規模80%以上,全市規上工業企業數量達到2200多家、居全省第3位。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培育4個國家級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新增91個智能工廠(車間),入選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
區域發展更趨協調。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邁向更高水平。中心城區提質發展,新建雨污管網208公里,新增城市綠道85.6公里;鄉村振興扎實推進,糧食產量穩定在90億斤以上,2024年糧食單產、總產增幅均居全省首位;“三通一規范”建設經驗在全國推廣;全域建立農村集體“三資”監管體系,盤活70多億元沉睡村集體經營性資產。
改革開放縱深推進。積極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持續加快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圓滿收官,國資集團資產規模超1400億元,獲雙“AAA”評級;“四方合作、市縣聯動”“長封一體化”等創新模式,先后入選全省經濟體制改革十大案例。高標準建設中國(河南)自貿區新鄉聯動創新區,中歐班列、鐵海聯運班列常態化開行;獲批中國(新鄉)跨境電商綜試區,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154億元,較“十三五”末增長51%。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整體水平處于全省第一方陣,全市各類經營主體約64萬戶,較“十三五”末增長46.5%。
綠色發展提質增效。該市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全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全市空氣質量連續四年實現改善,改善率居全省前列。國家、省地表水斷面水質優良比例躍升至80%以上,創歷史新高;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科學實施國土綠化行動,全市累計完成造林約36萬畝,水土保持率達到96%。成功入選國家碳達峰試點城市,累計創建省級以上綠色工廠116家。
民生事業全面進步。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民生支出累計達1384億元,支出占比保持在70%以上。累計發放低保和特困供養資金22.6億元,有力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城鎮累計新增就業40.9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3.1萬人。新改建中小學200余所,新增學位9萬余個,全市高校(校區)數量達到14所。
展望“十五五”,我們充滿信心,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引,錨定省委“1+2+4+N”目標任務體系,銳意進取、迎難而上、奮力拼搏,加快推進制造業強市、農業強市、科教強市、交通強市、文旅強市建設。鐘瑞括表示。
河南法治報記者 穆黎明 實習生 盧一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