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不只是餐桌上的常客
咱老百姓過日子,每天都離不開吃喝。早上來一杯香濃豆?jié){,晚上吃一塊嫩滑豆腐,大豆在咱餐桌上可太常見啦!但您可別小瞧了這小小的大豆,它的用處可多著呢,可不只是能做成各種美味的食物。
先說說榨油這事兒,咱平常炒菜做飯,哪能少得了油呢?大豆就是榨油的好原料,您知道嗎,一噸大豆能榨出兩百來斤豆油呢!這些豆油進入了千家萬戶的廚房,不管是煎炒烹炸,還是涼拌燉煮,都少不了它。走進超市,貨架上擺滿了各種品牌的大豆油,這可都是大豆的功勞。在餐館里,大廚們每天要炒那么多菜,大豆油的用量更是驚人。大豆油以它獨特的風味和豐富的營養(yǎng),成為了咱們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就像一個默默奉獻的幕后英雄,為我們的美食增添了光彩。
再講講豆粕,這可是個寶貝。雖然咱平常很少直接接觸到豆粕,但它對咱們的生活影響可大了。豆粕是大豆榨油后的副產品,別看它其貌不揚,卻是喂豬、喂雞、喂鴨等家畜家禽的主要精飼料。養(yǎng)殖場里的動物們,每天都要吃大量的豆粕。就拿養(yǎng)豬來說吧,小豬仔要想快快長大,長得膘肥體壯,就得靠豆粕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豆粕里富含蛋白質和氨基酸,這些都是動物生長必需的營養(yǎng)成分。只有吃了營養(yǎng)豐富的豆粕,小豬才能健康成長,最后變成餐桌上香噴噴的豬肉。要是豆粕供應不足或者質量不好,那豬可就長不好,肉的產量和質量都會受影響。除了豬,雞吃了豆粕,能多下蛋;鴨吃了豆粕,鴨肉更肥美。所以說,豆粕在養(yǎng)殖業(yè)里起著關鍵作用,是保障咱們 “肉案子” 充足供應的重要因素。
![]()
這么看來,大豆可真是和咱們老百姓的生活緊密相連。它不僅直接為我們提供了美味的食物,還通過榨油和生產豆粕,間接影響著我們的飲食結構和生活質量。從 “油瓶子” 里的豆油,到 “肉案子” 上的豬肉、雞肉、鴨肉,都和大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下次再看到大豆的時候,可別只把它當成普通的食材,它可是關系著咱們生活方方面面的重要寶貝呢!
曾經的平衡,如今的失衡
以前,咱們買大豆的日子過得還算安穩(wěn)。為啥呢?因為咱有兩個主要的大豆供應商,一個是美國,另一個是巴西。這兩家就像兩個實力相當的對手,咱們在中間就像個精明的買家。美國大豆要是價格高了,咱就多買點巴西的;巴西要是供應出問題了,咱就找美國補貨。就好比去菜市場買菜,有兩家攤位賣同樣的菜,一家貴了,咱就去另一家,心里特別踏實。那時候,咱們從這兩個國家進口的大豆數量差不多,這種平衡的進口模式讓咱們在大豆市場上有很大的話語權,價格也能談得比較合適,大豆的供應也很穩(wěn)定,完全不用擔心會缺豆子。
可是,2018 年的中美貿易戰(zhàn)就像一場暴風雨,把這平靜的局面徹底打破了。美國率先對咱們的商品加征關稅,咱們肯定不能坐視不管啊,得反擊。其中一個重要的反擊手段就是對美國大豆加征 25% 的關稅。這一加稅,美國大豆的價格一下子就漲上去了,變得貴得離譜。本來美國大豆和巴西大豆價格差不多,甚至有時候還更便宜點,這一加稅,價格優(yōu)勢全沒了,甚至比巴西大豆貴出不少。對于咱們的進口商來說,做生意肯定要考慮成本啊,同樣的大豆,巴西的更便宜,那肯定都去買巴西的了。
就這么著,美國大豆在中國市場一下子就沒了銷路,訂單都跑到巴西去了。從那以后,咱們從巴西進口大豆的數量就像坐了火箭一樣,年年猛增。以前從美國和巴西進口大豆的量差不多,現在呢,咱們吃的進口大豆里,十斤有八斤是從巴西來的。這就好比本來兩個好朋友一起跟你做生意,突然有一個因為一些原因變得不合算,你只能和另一個朋友加大合作,結果這個朋友一下子成了你的主要合作伙伴,地位變得特別重要 。巴西就這么 “躺贏” 了,在咱們大豆進口市場里成了新的霸主,這也為后來巴西在大豆價格上做文章埋下了伏筆。
![]()
巴西的 “漲價套路”,你看懂了嗎?
巴西在大豆市場成了霸主之后,就開始各種 “套路” 漲價,可把咱們坑得不輕。他們的手段可多了,而且還很隱蔽,一般人還真不容易看出來。
先說這 “提高溢價”,這招就像給大豆披上了一層昂貴的外衣。在國際市場上,大豆有個標準價格,就好比一個商品的原價。可巴西呢,非要在這個原價的基礎上,額外再加一筆錢,這就是所謂的 “溢價”。以前這筆溢價很少,大家都能接受,可現在呢,巴西越來越貪心,溢價是越加越高。就拿買房子來說,本來房子值 100 萬,開發(fā)商卻要你多掏 20 萬的 “特別費用”,你說氣人不氣人?巴西就是這樣,讓大豆的價格平白無故就漲了很多。咱們的進口商沒辦法,為了保證有大豆供應,只能咬著牙接受這高價。
除了提高溢價,巴西在運輸和倉儲環(huán)節(jié)也動起了歪腦筋。巴西的港口和鐵路很多都是私人公司管著,這些公司知道咱們對大豆的需求特別大,簡直是求著他們運豆子,就趁機把運輸費和倉儲費大幅提高。大豆從巴西的農場運到港口,再從港口運到咱們中國,這一路上運輸費漲了不少。到了港口,倉儲費也跟著漲。這些增加的費用,最后都像滾雪球一樣,算到了大豆的價格里。咱們買大豆,不僅要付大豆本身的錢,還要幫巴西承擔這些額外的運輸和倉儲成本。本來可以花更少的錢買到大豆,現在卻要多花很多冤枉錢,這些錢最終又轉嫁到了消費者身上,咱們老百姓買油和肉的價格也就跟著漲了 。
還有更氣人的,就是拖延發(fā)貨時間。咱們下了訂單,付了錢,肯定希望巴西能快點發(fā)貨,早點把大豆運過來。可巴西倒好,有時候故意拖著不發(fā)貨。他們心里明白,國際大豆市場的價格一天一個樣,今天一個價,明天可能就漲了。他們就利用這個時間差,拖個幾天再發(fā)貨。等他們發(fā)貨的時候,大豆的價格已經漲上去了,咱們又得按照新的高價來買單。咱們急著要大豆,可又沒辦法,只能看著巴西這么折騰,吃這個啞巴虧。要是不接受新價格,就拿不到貨,影響國內的大豆供應;要是接受了,又得多花很多錢。這就像被人掐住了脖子,動彈不得,實在是憋屈。巴西這些漲價的手段,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讓咱們在大豆進口上的成本大幅增加,給咱們的經濟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
![]()
過度依賴,隱患重重
咱這么依賴巴西大豆,就像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風險可老大啦!
先說說天災這事兒。巴西種大豆的地方主要在中西部和南部,這些地方的氣候不太穩(wěn)定。有時候雨水多了,就容易鬧洪澇災害,大豆被水淹了,產量肯定得受影響。像有一年,巴西南部遭遇了嚴重的洪水,大片的大豆田被淹沒,很多大豆還沒來得及收割就爛在了地里。據估算,那次洪水導致巴西大豆產量損失了好幾百萬噸 。要是遇到干旱,情況也一樣糟糕。大豆缺水,長得就不好,結的豆莢也少,產量自然就上不去。一旦巴西因為天災導致大豆減產,咱們國內的大豆供應就會緊張,價格也會跟著上漲,最后受苦的還是咱老百姓,買油和肉都得花更多的錢 。
再講講巴西國內的基礎設施問題。巴西的鐵路和港口雖然這幾年有了一些改善,但還是不太靠譜。鐵路經常出故障,運輸效率很低。港口呢,裝卸貨物的速度慢,有時候還會因為設備老化或者工人罷工,導致船只在港口滯留很長時間。比如說,從巴西的大豆主產區(qū)把大豆運到港口,有時候要花好幾天的時間,要是遇到鐵路維修或者交通擁堵,時間就更長了。到了港口,還得排隊等裝卸,一艘裝滿大豆的貨輪,可能要在港口等上一個星期甚至更久才能卸完貨裝上新的大豆。這些運輸和裝卸上的延誤,不僅增加了大豆的運輸成本,還可能導致咱們不能按時收到大豆,影響國內的生產和供應 。
還有巴西的政治變動。巴西的政治局勢不太穩(wěn)定,總統(tǒng)換得很頻繁,每個總統(tǒng)上臺后的政策都不太一樣。就拿大豆出口政策來說,有的總統(tǒng)可能為了增加財政收入,會提高大豆的出口關稅,這樣一來,咱們買巴西大豆的成本就增加了。或者新總統(tǒng)出臺一些限制大豆種植或者出口的政策,也會影響到大豆的供應和價格。而且,巴西國內還有各種政治勢力的斗爭,這些斗爭有時候會影響到大豆產業(yè)的發(fā)展。比如說,一些環(huán)保組織和大豆種植戶之間存在矛盾,環(huán)保組織擔心大規(guī)模種植大豆會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就會向政府施壓,要求限制大豆種植面積。這種內部的矛盾和斗爭,也會給大豆的生產和出口帶來不確定性 。
最后,國際關系也是個大問題。巴西和美國的關系一直比較密切,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經常搞一些小動作。要是美國出于政治目的,勸說或者施壓巴西減少對咱們的大豆出口,巴西很可能會動搖。畢竟美國在經濟、軍事等方面對巴西有一定的影響力。要是巴西真的聽了美國的話,減少了大豆出口,咱們的大豆供應馬上就會出問題。到時候,國內的飼料價格會上漲,養(yǎng)殖業(yè)的成本增加,肉價肯定也會跟著大幅上漲。所以說,過度依賴巴西大豆,就像是在走鋼絲,隨時都可能面臨各種風險 。
中國的應對之策,穩(wěn)步布局
面對巴西大豆帶來的這些風險和挑戰(zhàn),咱們國家可沒閑著,正積極想辦法應對呢,多管齊下,就是為了把大豆供應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首先,國家大力鼓勵在國內多種大豆。東北那可是咱們國家的大糧倉,土地肥沃,特別適合種大豆。政府出臺了好多優(yōu)惠政策,給農民補貼,鼓勵他們擴大大豆種植面積。在黃淮海地區(qū),也積極推廣新的種植技術,像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以前農民們種玉米和大豆,要么只種玉米,要么只種大豆,現在呢,把兩行玉米和四行大豆間隔著種。這樣一來,通風透光條件好了,玉米基本不減產,還能多收一季大豆。黑龍江省今年統(tǒng)籌 10 億元涉農資金,專項支持擴種大豆 1000 萬畝以上,這力度可不小。吉林省通過政策傾斜、加大科技投入等方式,調動農戶積極性,今年擴種大豆面積 85.4 萬畝,同比增長 22% 。雖然咱們自己種大豆的成本暫時比巴西高,產量也比不上人家,但自己多種一點,心里就更踏實一點。
除了自己多種,國家還滿世界找新的大豆供應商,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阿根廷本來就是大豆生產大國,咱們和他們加強合作,從阿根廷進口的大豆數量也越來越多,阿根廷都超過美國,成了我國大豆的第二大進口渠道。俄羅斯也在大力發(fā)展大豆種植,他們的大豆是非轉基因的,很受咱們歡迎,俄羅斯現在已經是中國 “非轉基因大豆” 進口第一大渠道,而且價格還很實惠。還有非洲的一些國家,像埃塞俄比亞、貝寧和坦桑尼亞,也開始向我國出口大豆了,南非就是新開拓的進口渠道。咱們幫這些國家提高種豆技術,改善種植條件,他們的大豆產量提高了,咱們的進口渠道也更豐富了,以后就不怕被巴西一家拿捏了。
另外,咱們國家的大企業(yè)也直接參與到大豆的源頭產業(yè)里去了。像中糧集團,2014 年就踏足巴西大豆業(yè),現在已經在巴西擁有 2 家大豆壓榨廠、4 家糖廠,運營 19 個糧食倉庫,還在巴西最大的桑托斯港運營兩個碼頭。中糧直接從巴西農戶手里收購大豆,打破了傳統(tǒng)糧商對交易渠道的控制。而且中糧還在巴西投資建設可持續(xù)大豆供應鏈,保證大豆的供應既穩(wěn)定又環(huán)保。2024 年 5 月,中糧國際成功交付中國首單 “零毀林” 巴西大豆,還向歐盟市場交付 “零毀林” 阿根廷豆粕。通過這些投資和建設,咱們在大豆的采購、運輸、加工等環(huán)節(jié)都有了更多的話語權,巴西想隨意漲價就沒那么容易了。
這些應對措施都是為了咱們國家的大豆供應安全,雖然要看到明顯效果還需要時間,但只要咱們堅持做下去,一步一個腳印,以后就不用再怕巴西在大豆價格上 “作妖” 了,咱們老百姓的 “油瓶子” 和 “肉案子” 也能一直穩(wěn)穩(wěn)當當的。
大豆雖小,關乎大局
一顆小小的大豆,竟藏著這么多門道,影響著咱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關聯(lián)著國家的戰(zhàn)略布局。從餐桌上的美味,到養(yǎng)殖業(yè)的興衰,再到國際貿易的風云變幻,大豆的每一次波動,都能在咱們生活中掀起不小的漣漪。
它是咱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是國家糧食安全戰(zhàn)略中的重要一環(huán),更是國際市場上不容忽視的關鍵角色。巴西大豆?jié)q價這事兒,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讓我們深刻認識到糧食安全的重要性。我們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別人身上,必須要掌握自己的主動權。
好在我們國家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積極應對這些挑戰(zhàn)。鼓勵國內多種大豆,尋找新的供應商,直接參與源頭產業(yè),這些都是為了讓我們的 “油瓶子” 和 “肉案子” 穩(wěn)穩(wěn)當當。雖然這些措施的效果不會馬上顯現,但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實現目標。
糧食安全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大事,需要我們每個人的關注和重視。我們要理解國家在保障糧食供應方面所做的努力,支持國家的政策和行動。讓我們一起為國家的糧食安全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期待未來我們能徹底擺脫對單一進口渠道的依賴,讓大豆供應不再成為我們的困擾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