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的成長,都需要燈塔的照亮和溫暖。
回望自己的寫作和成長之路,《安徽青年報》無疑是重要的燈塔之一。
1982年春天,那年我15歲,在一所鄉村中學讀初三。現在,想不起來是什么原因,我竟用伙食費訂了一份《安徽青年報》。雖然因為沒交伙食費,自己有半年沒喝稀飯,只能喝食堂里的熘饃水。但是,我依然很幸福。這幸福來自每周可以收到兩份飄著油墨清香的報紙,可以通過它看到外面新鮮多彩的世界。這年夏天,我人生第一次投稿就寄給了《安徽青年報》,文章雖然沒有發表,但是,周根苗老師給我回了一封鼓勵的信,從此開啟了我投稿和寫作的興趣。
1983年中考,我以全縣前十幾名的成績考取一所師范學校。因為《安徽青年報》的影響,我對作文特別喜歡,百分的語文卷竟考了94.5分,我估計40分的作文應該得了38分。進入師范后,很快獲得全省中專生作文大賽一等獎,加入文學社,成為班級和校級文學社團的編輯。但是,我仍然沒有在報刊上正式發表過作品。
![]()
這年寒假回鄉,發生在身邊的事觸動了我。當晚寫下一篇800多字的稿子:《大膽地愛還是偷偷地愛——一個鄉村少女之死的悲劇》。寫好后,第二天我就到公社的郵電所把它投寄給了《安徽青年報》。不知道什么原因,這篇小稿到1984年4月才發表出來。這是我第一篇變成鉛字的作品,從此,我與《安徽青年報》結下了不解之緣。這篇對現實發聲的小稿,開啟了我鐘情于現實題材寫作的道路。在當時的縣城師范學校里,能發表出來一篇小稿是令人激動的。于是我被推選為校文學社副社長。接著,我在《散文》《羊城晚報》《少年文藝》等報刊發表了十幾篇散文和幼稚的小說。
四年的師范生活在夢想和緊張中結束了。我被分配到與河南省交界的一所鄉村中學。在這里,沒有書讀,沒有人交流,連個浴池都沒有。夢想與現實的落差,一度讓我十分痛苦。人是必須面對現實的,工作后開始真正接觸社會,我覺得面對現實自己心里有話想說。對現實的思索和強烈的表達欲望,讓我燃起了采訪和寫作的熱情。1988年至1990年先后在《安徽青年報》上發表《北大荒流浪女的命運》《園丁雜事錄》《中學生心態錄》《人口大挑戰》《少年悲劇》《憂慮的糧神》等新聞特寫,引起社會關注。這一系列直接關注社會現實的創作,為我以后關注現實的小說創作打下了基礎。1997年京華出版社以《思想者》為名結集出版,這是我出版的第一部作品集,這些作品大多發表在《安徽青年報》上。
![]()
1988年初到1993年,這幾年可以說是《安徽青年報》以及各位老師給我指明了人生方向。
1988年春天,我意外地收到該報在渦陽縣舉辦“通訊員培訓班”的通知。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參加報刊筆會。在這個會上,我見到了經常在報紙上出現的編輯老師,他們是蔣正萌、王佑群、周根苗、黃道春、李瑞、郭寶、郭一江等,同時,也讓我結識了全國二十幾個文友。在短短三天的會議上,我受到《安徽青年報》各位老師的鼓勵和關心。尤其是黃道春老師,當他知道我正在阜陽教育學院上數學專業的函授大專,就問我,想不想學新聞?他可以幫我轉到“合肥職工科技大學新聞與出版專業”。我欣喜若狂。在他的幫助下,我順利轉到這所學校,獲得大專文憑,后來又繼續在新聞專業獲得本科和研究生文憑,這是后話。正是在這個專業的學習期間,1989年春天,我以第二名的成績考進電子工業部的《信息產業報》安徽記者站。這段時間里,我與《安徽青年報》的各位老師更熟悉了,還時常與他們一道外出采訪。
1990年春天,記者站被撤銷,《安徽青年報》想留我先做臨時記者,由于個人原因我還是回到了家鄉。在家鄉,我先后又到區委辦公室搞宣傳,后來又調到蒙城師范。但是,心里還是一直想在報刊社工作。沒想到的是,1992年春天,李瑞、黃道春老師創辦《少年博覽》,他原來在報社時編過我不少作品,就寫信讓我去參與辦刊。于是,我再次回到長江路405號大院,擔任了《少年博覽》的首任編輯部主任。后來,由于個人家庭原因,我又離開了雜志社,回到安徽古井集團,但是,我一直沒有中斷與《安徽青年報》的聯系。一直以來,我視報社為我文學起步的平臺,見到每一位安青報人,都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是安青報和報社的老師們在我起步時,給了我平臺、給了我信心,培養了我、幫助了我。
回望自己的寫作和人生之路,《安徽青年報》無疑是照亮我起步的燈塔,是它讓我樹立了信心,看到了努力的方向,使我找到寫作與事業的完美結合點。
滴水之恩終須報,化作春泥更護花。我想,我永遠不會忘記安青報,以及幫助和提攜過我的安青人!
愿更多的年輕人,能在安青報的引領下開啟嶄新的人生。
![]()
□楊小凡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曾獲中國報告文學獎、三屆安徽省政府文學獎、《中國作家》優秀作品獎、兩屆魯彥周文學獎、滇池文學獎、山花小說雙年獎、《小說選刊》最受讀者歡迎獎、曹雪芹華語文學大獎、《小說選刊》優秀作品獎、小小說金麻雀獎、冰心圖書獎等。編劇和改編電影四部;多部作品被廣播電臺改編成連播節目。
來源 | 安徽青年報
編輯 | 李志慧
校審 | 劉 鳴
終審 | 杜 軍
聲明 | 文章部分圖文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