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問題是打開
潘多拉魔盒的鑰匙嗎?
——讀《世界盡頭的咖啡館》隨感之二
文/楊之藏
問題總是由想法驅動的,新的問題意味著有新的想法產生。而且新問題一旦提出,就開始在意識和潛意識兩個層面自主運行,直到找尋到問題的答案。它會在你的生活中處于優先地位,總是牽引著你思考、關注、發現、探索的方向。
![]()
面對未知的世界,主人公是膽怯的,他說:“人最好還是永遠不要問那個問題,繼續原有的生活,不要打開潘多拉的盒子。”可問題是,這些新的問題,真是潘多拉的魔盒嗎?平常的問題,并不會引發主人公的恐慌。但是這個奇特的咖啡館里讓人思考的這三個問題,還是會引起恐慌的。這三個問題是:“你為什么來這里?”、“你害怕死亡嗎?”、“你滿足嗎?”
回答這些問題,會觸及到一個人的核心信念。在書中,稱之為存在意義(Purpose For Existing),就是一個人為什么存在的意義。我們簡稱它為PFE。當一個人找到了自己的PFE并為之努力時,他就對生活的滿意度就很高。如果一個人一直找不到自己的PFE時,他對自己的生活就總是那么不太滿意。
“我們總是生活得不好不壞!”一首歌詞里這么唱著。這就意味著,我們還沒有找到自己生存的意義,還沒有找到自己的PFE。所以,我們只能用“不好不壞”來形容。既沒有充滿激情地生活,也不至于非常艱難地活著。我們在做大多數人都在做的事情,而沒有嘗試著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這兩者是有區別的。大多數人都在做的事情,意味著我們是盲目地跟隨,并不確定自己是否也應該這樣,只是看見旁人都這樣。而清楚自己該做什么事情的人,會明白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的意義。
這種盲目的跟隨,消耗了我們大量的精力,讓我們常常感覺很疲憊。如果我們不勇于拒絕一些事情,我們將會越來越疲憊。“如果你和你想做的事情不在同一個頻道,你就會浪費許多精力。等你有機會做你想做的事時,你可能已經沒有力氣或時間了。”
如果你不能果斷地拒絕那些與你的PFE方向一致的事情,你會發現,每一天都有很多人想要讓你把時間和精力花在他們想要你做的事情上。我們的拒絕,實際上是對自我時間和精力的有效管理。
你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花在雜事上的時間和精力越多,留給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就越少。我們就無法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保障自己PFE目標的實現。在逆流襲來的時候,你所有的努力只是為了保證不被逆流裹挾。而在順流涌來的時候,你所有的努力只是為了順勢而為。
大約老祖宗講的“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就是指的這種智慧吧!
那些指引你思考自己的PFE的問題,不是打開潘多拉魔盒的鑰匙,而是自我實現的路標!
![]()
限時團購價9.9元
《世界盡頭的咖啡館》;[美]約翰·史崔勒基 著;萬潔 譯;天津人民出版社2019年5月第1版;45.00元
![]()
![]()
掃碼加好友
學習新技能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
互動游戲
總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
如果有對這本書感興趣的朋友,在本頁面下方留言:想要共讀《一個人的西部》。然后在微信讀書APP里加“楊之藏”為好友。我將購買贈送電子書,用于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