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賴清德對島內統派實施“清算”,國臺辦進行回應,七個字帶了殺氣。
而在這個時候,美國冒出來了,作出兩個不尋常舉動,這背后釋放了什么信號?
莫須有!臺退統派被無端迫害
10月23日,據媒體報道,力挺兩岸統一的臺陸軍退役中將高安國因涉所謂“安全法”被重判7年6個月徒刑,其伴侶劉逸蓁被判刑6年10個月。
![]()
![]()
臺陸軍退役中將高安國因涉所謂“安全法”被重判7年6個月徒刑
一同遭判刑的,還有多名退役軍官和其伴侶劉逸蓁,刑期從2年到6年不等。
高安國1944年4月出生于湖南省湘陰縣,現年已經81歲,可見賴清德下手之狠。
高安國老先生在退役后積極投身反“臺獨”工作,支持“九二共識”與兩岸統一,曾發表《致臺灣將士》宣傳片,宣揚 “反獨促統”,呼吁 “結合統派完成中國統一神圣使命”。
![]()
高安國老先生在退役后積極投身反“臺獨”工作
去年年底,臺防務部門、“調查局”等部門以違反所謂“國家安全法”為由,秘密逮捕高安國,并于12月18日移送臺灣“高檢署”羈押禁見。
在此期間,賴清德嚴控消息,而且拒絕親屬探監。
![]()
高安國講話畫面
島內政治氛圍正逐步向“綠色一言堂”靠攏,連前民代邱毅都表示,賴清德以“莫須有”罪責肆意關押退將,同時壓制媒體,是“東廠”行徑、是“法西斯”行徑。
民進黨不是不知道這會引起爭議,但他們還是做了。
![]()
賴清德以“莫須有”罪責肆意關押退將
這說明,賴清德當局內部已經下定決心,要通過打壓統一聲音,進一步清除政治異見,鞏固“臺獨”論述在島內的合法性。
對統派“動刀”:賴清德強化“臺獨”路線的政治邏輯
高安國案背后,是民進黨長期構建的“綠色治理模式”。
從“去中國化”教育,到“反滲透法”,再到現在的司法打擊,路徑一脈相承。
![]()
賴清德講話畫面
賴清德上臺后,這條路線加速推進,他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強調“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也明確表示“不接受‘一國兩制’”。
這類言論在島內被包裝為“勇敢對抗北京”,但從大陸角度看,就是明顯挑釁。
對島內統派的打壓,就是將“臺獨”路線制度化、法治化的關鍵一環。
![]()
賴清德雙手合十畫面
說白了,就是不給不同聲音任何空間,誰支持統一,誰就可能被定罪。
臺媒此前也發表文章指出,民進黨當局是政治辦案,只準“臺獨”放火,不許統一點燈?在民進黨當局執政下,臺灣還是個民主自由的社會嗎?
對“臺獨”上強度:大陸多維度反制信號釋放
對此,10月25日,國務院臺辦發言人陳斌華回應了高安國案,直接用了“必遭歷史的清算”七個字。
這句話分量不輕,但是這不是對嚴懲“臺獨”行徑發出的唯一信號。
![]()
![]()
國務院臺辦發言人陳斌華
早在6月份,大陸公安機關就發布了一份懸賞通告,對20名臺灣“網軍”人員公開通緝。
這份名單詳細到姓名、身份證號、軍銜、工作單位,每一項都實打實。
更關鍵的是,這些人并非普通黑客,而是參與認知作戰的系統性組織成員,而且,島內隨后爆出,部分銀行已經對這些被通緝者實施金融“軟封鎖”。
換句話說,大陸的反制已經不局限于“喊話”,而是開始在實操層面展開追責。
此外,10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定在每年10月25日。
這個動作很有針對性,它直接回溯1945年臺灣光復的歷史,回應的是民進黨長期推動的“臺獨史觀”。
教科書里淡化“光復”,大陸就立法紀念。
![]()
![]()
全國人大常委會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
軍事方面同樣升級。
10月26日,央視軍事頻道首次公開東部戰區海空軍機對臺島周邊的對抗演練全過程。
轟-6K、殲-10多型戰機出動,模擬空中封鎖、遠程打擊,演訓畫面首次曝光,標志著“鎖島”戰術準備進入常態化階段。
而這些軍演不再是簡單“繞島”,而是明確對島內政治動向作出回應。
美媒發聲:“臺海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
臺海局勢升級,美方也開始表態,但這次的表態,有些不同尋常。
10月下旬,《時代》雜志連續刊發三篇社論,核心觀點一致——臺海局勢失控風險加大,美國不應被賴清德牽著走。
文章指出,賴清德在島內打擊統派,強化“臺獨”路線,正在破壞兩岸和平現狀。
![]()
圖為美國白宮
同時,美國對臺政策不應“無底線支持”,否則可能陷入一場代價高昂、無勝算的沖突。
10月中旬,蘭德公司發布臺海形勢評估報告,首次建議美方鼓勵兩岸在“一個中國框架下”展開對話。
報告明確指出,美國在第一島鏈的介入成本越來越高,一旦臺海爆發戰爭,美軍將面臨極大的資源壓力和后勤挑戰。
![]()
蘭德公司發布臺海形勢評估報告,建議美方鼓勵兩岸在“一個中國框架下”展開對話
而且,美國對中國高端制造和稀土資源的依賴仍未緩解,不具備“脫鉤對抗”的長期條件。
換句話說,美方智庫和媒體在釋放一個信號:賴清德的激進行為,不值得美國為之冒險。
賴清德“域外”受挫,島內外雙重壓力加劇
賴清德一邊在島內打壓統派,另一邊試圖通過“親美親日”路線獲得外部支援。
早前,他試圖借助“過境外交”與美國政界建立互動,也曾公開表達對日本新首相的“祝賀”,但美日官方回應十分冷淡。
![]()
美國總統特朗普
與此同時,特朗普本人在10月25日接受采訪時,被問到臺海問題時說:“我不想多說這個話題。”
還補了一句:“如果大陸動手,對他們來說將很危險。”
“非常危險”看似是威脅,實則是沒招了,特朗普并沒有直接表示美軍到時候會介入臺海之戰,這種威脅對中國大陸來說,是沒有實質意義的。
隨即,特朗普表示不想進一步展開討論這個話題 ,以免這次亞洲之行變得更加復雜。
說白了,現在中美貿易正在進行關鍵的階段,如果特朗普不再示好,中方就可以一直掐著美方的稀土命門,在這樣的背景下,特朗普也不敢再在臺海問題上造次。
而島內,賴清德面臨的挑戰也在增加。
國民黨新主席鄭麗文上任后,明確支持“九二共識”,重啟兩岸交流機制,她還啟用了多位統派背景的副主席,意圖與民進黨形成路線對沖。
![]()
國民黨新主席鄭麗文
這意味著,島內“統一”聲音并未被徹底壓制,反而在高壓之下開始系統性重組,如果賴清德繼續推進“臺獨法制化”,很可能會激化島內的對立。
總的來看,高安國案不是孤立事件,是賴清德“臺獨治理模式”的一部分。
大陸的七字回應、法理立場、軍演舉動等等構建出一個完整的反制鏈條。
美方開始收縮介入力度,島內反對“臺獨”聲音正在逐步集結。
統派不會消失,“臺獨”也無法一統島內。
但可以確定的是,祖國必然統一,也必須統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