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更多精彩內容請下滑至文末查看】10月15日IMF總部的深夜演講引發國際熱議,新加坡總統尚達曼公開呼吁中方“放棄自給自足以換局勢太平”。這番言論背后,新加坡卻在全力推進淡水、糧食自主,形成鮮明對比。各國的自主選擇究竟該如何看待?安全與開放是否真的對立? 作為資源匱乏的島國,新加坡深知資源依賴的風險,其“四水龍頭”計劃穩步推進,2023年淡水自給率已達65%,目標2045年實現完全自主,同時還與中方企業合作筑牢食品供應鏈。而中方的自主之路,源于2018年以來外部技術封鎖的現實壓力,是保障國家安全的必然選擇。數據顯示,中方糧食產量連續穩定在1.4萬億斤以上,小麥、水稻自給率100%,能源自給率保持80%以上,這些成果被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明確為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從未因自主而關閉開放大門,2022年高技術產業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8.3%,用實踐證明自主與開放可以并行不悖。尊重各國基于自身安全的發展選擇,才是國際社會穩定共贏的關鍵,這也是復雜格局下的共識。
信息援引自——網易新聞《新消息!新加坡總統拋出 “勸降令”: 喊話中國放棄自給自足,終于選邊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