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兒說白了,就是芯片行業的命門被大國博弈卡住了脖子。阿斯麥作為全球光刻機老大,向美國拍胸脯保證,要是臺海那邊真打起來,他們能遠程把臺積電的EUV機器給關了。這不光是技術活兒,更是地緣政治的保險栓。
![]()
光刻機為啥這么金貴,阿斯麥的底氣從哪兒來
光刻機就是芯片制造的靈魂,沒有它,先進芯片就別想出世。阿斯麥是荷蘭公司,專攻EUV極紫外光刻機,這種機器能把電路圖案印到納米級,全球就他們一家壟斷高端貨。
臺積電是他們最大客戶,臺灣地區的這家企業生產了全世界90%以上的先進芯片,從手機到軍用設備,全靠這些機器撐著。阿斯麥的底氣在于技術壁壘高到天上去。EUV機一臺得兩億多美元,體積巨大,里面光學系統、激光源、真空腔體,哪樣都離不開精密工藝。
中國大陸那邊想自研,卡在光源和鏡片上,幾年下來也沒追上。阿斯麥的機器不光貴,還得依賴全球供應鏈,鏡片從德國蔡司來,激光從美國Cymer,這鏈條一斷,啥都玩不轉。
美國人盯著這塊兒不是一天兩天了。從2018年起,他們就通過商務部管制,限制EUV機賣給中國大陸企業。阿斯麥得聽荷蘭政府的,但荷蘭又得看美國臉色,因為技術出口許可基本是美方說了算。2023年,美國又推瓦森納協定,堵住中國大陸的芯片進口口子。
阿斯麥的CEO彼得·溫尼克公開說過,公司遵守所有出口規則,但私下里,美國官員可沒少施壓。這承諾的來頭,其實是美國對臺海風險的焦慮。華盛頓擔心,要是解放軍行動,臺積電的工廠被占,EUV機落入中國大陸手里,那全球芯片供應就亂套了。
阿斯麥的遠程禁用機制,就是給他們吃顆定心丸。報道說,這功能早就內置在機器軟件里,通過加密網絡,一鍵就能鎖死核心模塊。不是科幻,是實打實的工程設計。
想想看,臺積電的工廠在臺灣地區南部,高雄楠梓那邊,機器24小時運轉,一停就是全球經濟打噴嚏。阿斯麥這步棋,走得穩當,既保住了自家技術,又不得罪大客戶。畢竟,臺積電占他們訂單一半以上,關了機器,臺積電虧慘,他們自己也跟著掉市場份額。
![]()
臺海風險下,遠程關機的技術內幕和連鎖反應
遠程關機是行業標配。EUV機聯網監控是常態,廠家遠程診斷故障、升級軟件,早就是家常便飯。阿斯麥的系統更進一步,內置安全協議,能在特定條件下切斷激光和曝光頭。
2024年5月21日彭博社的報道,引了知情人士的話,說這機制針對的就是臺海沖突場景。機器一關,內部數據擦除,硬件鎖定,短時間內誰也別想重啟。臺灣地區當局也承認了這點。2024年5月23日,臺灣地區科技部長吳政忠在記者會上說,智能設備聯網后,能遠程關停。
這話說得含糊,但明眼人都懂,是在回應阿斯麥的表態。2023年9月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就放過風,如果有武力沖突,工廠會變得不可運營。全球芯片鏈條太緊繃了,臺積電一停,蘋果、英偉達、高通這些巨頭訂單全黃。2024年,AI芯片需求爆棚,英偉達的GPU全靠臺積電3納米工藝。
要是關機一周,損失上百億刀不是夢。供應鏈下游,封裝測試、原材料供應,全得跟著抖。韓國三星、日本東京電子,本來就盯著臺積電的份額,這下機會來了,但他們EUV產能也有限,阿斯麥的機器沒那么好搶。
美國這邊,商務部和國防部樂見其成。這承諾讓拜登政府松口氣,他們一直推“芯片與科學法案”,砸520億刀建本土產能,但短期內還指望不上臺積電的亞利桑那廠。阿斯麥的保證,等于多了一層防火墻,防止技術外流。
這事兒暴露了芯片卡脖子的痛點。華為海思、中芯國際這些年憋著勁自研,但EUV缺口太大。2024年,美國又禁了更多設備,中國大陸轉向國產光刻機,上海微電子的DUV機勉強用著,但精度差一截。長遠看,這刺激了自主化,但短期陣痛在所難免。
阿斯麥夾在中間,最難受。溫尼克在2024年10月22日的采訪里說,美國壓力還會加大,中國大陸市場雖大,但EUV賣不了,業務縮水20%。2024年5月報道后公司股價小跌,但很快反彈,投資者知道,這壟斷地位短期難撼。
![]()
芯片博弈的深水區,阿斯麥承諾背后的全球格局
說到底,這承諾是美中科技戰的縮影。芯片不光是產業,更是軍事實力。EUV機印的芯片,用在F-35戰機、導彈制導上,美國怎能讓它落空。阿斯麥的遠程功能,表面是技術保障,骨子里是華盛頓的地緣工具。2024年,美國國會聽證會上,議員直言,臺海是芯片命脈,得有后手。
全球格局變了。歐洲阿斯麥本想中立,但荷蘭2023年跟進美國禁令,EUV機不賣中國大陸。法國總統馬克龍喊過“戰略自主”,但芯片這塊兒,歐洲還得靠美國。2024年,歐盟推芯片法案,砸430億歐元建廠,但核心設備還得阿斯麥點頭。
中國大陸的反制也在推進。2024年,國家集成電路基金三期落地,投3000億人民幣,重點攻EUV光源。華為2023年Mate 60用上7納米,證明了韌性。但路還長,國際合作難,靠內循環,效率低。專家估計,2030年前,先進芯片自給率難超50%。
2024年,汽車業又鬧芯荒,特斯拉減產,福特關廠。AI熱潮下,數據中心芯片搶手,關機一出,股市得吐血。阿斯麥的承諾,保了技術安全,但也提醒大家,科技鏈條太脆弱,得分散風險。
長遠看,格局會松動。日本韓國聯手建新廠,印度越南搶低端訂單。中國大陸的上海、北京研發中心,2025年預計出樣機。阿斯麥呢?2024年Q3財報,營收漲15%,但中國大陸業務降30%。溫尼克卸任后,新CEO福凱上臺,承諾穩供應鏈,但壓力山大。
![]()
承諾落地后,2024年下半年,行業動靜不小。阿斯麥加碼軟件升級,EUV機新批次多一層加密。臺積電在高雄建備用DUV線,防EUV停擺。全球企業跟進,英特爾在俄勒岡擴產,目標2025年占先進芯片20%。
美國繼續推管制,2024年10月,商務部擬禁更多軟件賣中國大陸。阿斯麥游說歐盟,求寬松出口,但難。荷蘭議會辯論過,認定國家安全優先。
中國大陸這邊,2025年計劃投千億建光刻生態。長鑫存儲、長江存儲這些,DUV機用得溜,EUV追趕中。國際上,TrendForce報告說,2025年全球芯片市場回暖,但地緣風險成黑天鵝。
總的,這芯片博弈,沒贏家。只有分散、自主,才能少點不確定。阿斯麥這步,聰明但無奈,全球得想想,怎么讓科技少沾政治味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