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們,是不是跟我一樣?一到換季或者娃長高,整理衣柜玩具箱時,總能翻出一堆 “還很新” 的閑置。
那些只穿了兩三次的小衣服,玩了沒幾次的玩具,直接扔了真心疼。我以前也總想著,送給親戚朋友家的孩子接著用,既不浪費還能送個人情。
后來在網上看了好多寶媽的吐槽,又查了些數據,我這 “物盡其用” 的想法直接放棄了。
有些東西,再新也不能送!特別是這4樣東西,看著干凈,其實藏著健康隱患。為了娃的安全,真心建議別再送人了,別人送你也別要!
![]()
一、入口的東西:再新也別轉送
奶瓶、水杯、牙膠、安撫巾……所有會進嘴的,我都勸你留下。
上次有個寶媽朋友,收了閨蜜送的“九成新”奶瓶。開水燙了又燙,結果孩子用了還是細菌感染,上吐下瀉。
為什么消毒了還不干凈?那些奶嘴縫、吸管拐角,都是衛生死角,細菌就愛藏在里面。
有檢測說,二手奶瓶的細菌數量超標,而且還發現過大腸桿菌。
再說了,用久了會有看不見的裂紋,更容易藏細菌。有些涂層掉了,塑化劑還會跟著唾液進孩子身體。
你知道嗎?幽門螺桿菌也可能通過唾液留在奶嘴上,傳染給下一個寶寶。
所以入口的東西,再新也別送。不如跟朋友說,讓她選安全材質的新品,這才是真貼心、真負責。
![]()
二、寶寶貼身內衣褲:再親也別給
寶寶的小內衣、小內褲,哪怕只穿了一兩次,也別送人。老輩人總說 “娃穿舊衣吉利”,可在健康面前,這點 “吉利” 真不算啥。
我就有個同事的寶寶,穿了親戚送的二手內衣,皮膚過敏要看醫生。醫生說,二手內衣就算洗得再干凈,也可能殘留洗滌劑、熒光劑,還有上一個寶寶的皮屑和細菌。
小寶寶的皮膚嬌嫩,屏障功能還沒長好,很容易過敏或者得皮炎。
我看了一個資料說,很多二手貼身衣物都有洗滌劑殘留,有些衣服的熒光劑還超標好幾倍。
而且衣服洗多了纖維會變硬,磨得娃皮膚疼;汗液里的蛋白質滲進纖維里,就成了細菌的“食堂”。
就算關系再近,也別輕易送二手內衣褲,這是都是為孩子好。
三、毛絨和空心塑膠玩具:清洗也沒用
玩具是孩子的小伙伴,但不是所有玩具都適合“傳承”。
毛絨玩具看著可愛,其實是螨蟲的窩。有孩子玩了二手毛絨玩具后一直咳嗽,結果是對螨蟲排泄物過敏。
檢測發現,很多二手毛絨玩具里有螨蟲尸體和糞便,細菌超標140倍!
空心塑膠玩具更坑。我剪開過幾個空心塑膠玩具,里面都發黑了。潮氣進去出不來,細菌就在里面安營扎寨。
還有些舊塑膠玩具,可能含超標的甲醛或鄰苯二甲酸酯,娃長期接觸,可能刺激呼吸道,嚴重的還會影響內分泌和語言發育。
要是真想送玩具,不如選繪本、木質積木,這些好清洗、好消毒,用酒精濕巾擦一遍,太陽下曬曬,這樣娃玩著也放心。
![]()
四、寶寶鞋子襪子:別省這點錢
寶寶的腳長得快,鞋子襪子常常沒穿幾次就小了。看著可惜,但這兩樣,我勸你別送。
每個孩子走路姿勢不一樣,鞋子會順著第一個孩子的腳型變形。第二個孩子再穿,可能會影響足弓發育。
我觀察過孩子的鞋,后跟總是一邊磨得快,鞋底也會歪。
襪子也有問題,纖維縫里容易藏真菌,洗不干凈可能傳染腳氣。穿松了的襪子還容易掉,纏住腳趾影響血液循環。
小書蟲媽媽認為,其實一雙新的學步鞋、幾雙純棉襪,也花不了多少錢,卻能給娃一份安心,這錢真沒必要省。
小書蟲媽媽心里話:
整理舊物、分享給別人,本來是份溫暖的心意。但在 “不浪費” 和 “娃健康” 之間,安全永遠要放在第一位。
大家一定要記住,入口的、貼身的、毛絨與空心塑膠玩具、鞋襪,這四類東西,再新也別送。
至于外套、褲子這類不貼身的衣物,只要做好清洗消毒,還是能接著傳遞溫暖的。
互動話題:
除了文中提到的這四類,你們覺得還有哪些寶寶用品不適合送二手?一起聊聊,給更多寶媽提個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