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戰區》、《防務新聞》等媒體報道稱,10月中旬,瑞典薩博公司獲得了瑞典國防物資管理局 (FMV),價值26億瑞典克朗(2.38億美元)瑞典隱身戰機研發合同。薩博將確立瑞典未來空戰能力的發展路線,以及JAS-39鷹獅戰斗機的繼承者。
![]()
問題就是瑞典僅僅擁有輕型戰斗機的研發能力,瑞典的隱身機應是單發輕型戰斗機。問題是甭管是隱身鷹獅還是單發輕六,都真的沒啥前途。君不見擁有三發超重型六代機,雙發重型六代機的中國,果斷將同樣采用無尾布局的單大推中型六代機定位為無人機么,瑞典要不考慮考慮直接抄中國的現成方案?不能說瑞典抄襲都抄不明白吧?
美媒:薩博獲隱身機研發合同;應是單發輕型性能有限,要不直接抄中國無人戰機吧?
《防務新聞》報道稱FMV的相關投資,將助力薩博開發瑞典第一款隱身戰斗機——Koncept f?r Framtida Stridsflyg (KFS)未來戰斗機概念,以及一系列自主作戰僚機無人機的研發。(瑞典隱身戰機方案也能叫做未來作戰空中系統 (FCAS)但這名字實在是太爛大街了,還是叫為KFS吧)
![]()
薩博忠誠僚機的風洞模型
薩博將和FMV、瑞典軍方、瑞典國防研究局(FOI)和GKN Aerospace通力合作以研發瑞典隱身戰斗機,位于該計劃框架下的 V?gval Stridsflyg(戰斗航空途徑)計劃,將探索并塑造瑞典在2040年后的空中力量技術和作戰概念。
![]()
薩博F系列概念機構想
瑞典國防物資管理局 (FMV)對薩博的投資,將用來研發技術驗證機,以驗證隱身、先進動力系統和下一代航電設備等關鍵技術。并對下一代戰斗機進行詳細的概念研究,研究有人、無人作戰如何有效協同。
![]()
薩博的無人僚機風洞模型
KFS 計劃將探索瑞典下一代戰斗機的三種研發方式,第一種是國產,自行設計和制造新型戰斗機(實在解決不了的發動機等子系統外購)。第二種為與伙伴國家共同研發(例如加入歐洲其他國家的FCAS),第三種為購買現成的(F-47)。
![]()
F-47
按照時間表,薩博將會在2025至2027年進行研究和技術開發,并在2027年實現隱身戰機技術驗證機或者說原理樣機的首飛。隨后瑞典即將決定下一代戰斗機的獲取路徑,決定瑞典未來幾十年內的國防態勢和技術路線圖。
![]()
鷹獅戰斗機,以及薩博的兩款隱身技術驗證機,左側的SHARC和右側的FILUR
瑞典認為,薩博KFS計劃將確保瑞典在先進戰斗機方面保持領先優勢,保持至關重要的瑞典在空中對抗的作戰獨立能力。并通過有人無人戰斗機的結合提升任務靈活性和生存能力,薩博還考慮出口自己的隱身戰斗機……
![]()
薩博的隱身戰機方案之一
2025至2027研發技術,2027年首飛技術驗證機顯然是在做夢,雖然說縮比樣機的制造難度比全比例的原型機低很多,但也不是一兩年就能落地的家伙。只能說薩博公司還挺樂觀的,希望現實也像薩博估計的一樣樂觀吧,如果六代甚至五代半戰機只有中美兩國擁有,那可真就是太寂寞了。
![]()
當時戰區對這個圖的表述時最接近真實方案的CG,結果什么叫F-47他有鷹翼?
薩博現階段公布的一系列隱身戰斗機概念,和瑞典隱身機的最終成品有何關聯,那只能用完全不重要來形容。
美國公布了一群六代機CG,然后你看看F-47的CG,區別是不是太大了點?中國六代也有不少CG,但成飛沈飛六代首飛之后,全世界的軍事專家都只能呢喃,一個定位保守設計激進,一個定位保守設計激進,這對么?
![]()
當時吭哧吭哧分析半天,分析可能的高超音速偵察機,結果什么叫全動翼尖?
中美隱身機尚且進行了巨量的調整,所以薩博現階段吹風洞的幾個模型,以及開發過程中的CG有啥好看的?別說CG了,就是模型,甚至實機都不能信啊!中美六代換了多少CG,FCAS換了幾個模型,俄羅斯五代機光首飛了的就有SU-47、MIG-1.44、T-50,結果只有T-50修成正果。薩博的研發能力很有限,別對薩博報以太高的期望。
![]()
多么標準的半隱身戰機,蘇-47可是有內置彈艙的
只不過瑞典在推動國產隱身戰斗機的研發是個不爭的現實,薩博在隱身領域有一定的積累,在解決發動機來源問題,并借鑒同行的前提下,研發出一款國產版五代機,或者性能不咋滴的六代機真的不是不可能。JAS-39不也是如此么?
![]()
薩博的隱身戰機方案
輕型戰斗機、中型戰斗機、重型戰斗機在研發和配套方面并沒有本質的區別,薩博完全有能力研發重型戰斗機。但由于國防資金有限,外銷市場有限,大國也不會培養自己產品的競爭者,所以薩博的隱身戰斗機項目必須和美國以及歐洲的幾款隱身機錯位競爭,否則只能中道崩殂。
![]()
以色列航空業的瑞典的情況比較相似,但打算和F-16打擂臺的以色列的獅式戰斗機直接暴斃,而錯位競爭的JAS-39鷹獅輕型戰斗機賣的不錯。土耳其可汗重型隱身戰斗機搞得風風火火,但重型的可汗威脅到了F-35的出口市場,美國一招不賣發動機讓可汗接近暴斃。甚至于別說土耳其和以色列了,法國的幻影-4000都因市場不佳而沒有后續。
![]()
薩博很清楚自己解決不了發動機來源問題,瑞典的小胳膊小腿沒法和美國同行正面對抗。既然美歐的先進戰斗機計劃(多個FCAS以及F-47)計劃普遍雙發重型,薩博的隱身機極大概率是單發中型或者單發輕型,以免和F-47中路對狙。
![]()
薩博的隱身戰機方案
又因為瑞典雖然囊中羞澀,但技術方面也是追趕潮流,正如JAS-39鷹獅戰斗機首飛時間為1988年,首飛時間1986年的陣風晚兩年,但早于1994年的臺風,和1997年的殲-10一樣。在中美已經踏入六代機時代的背景下,瑞典的隱身戰斗機方案,就算不是六代也得是五代半水平。
![]()
薩博公布的下一代戰機的早期方案風洞模型圖
但是怎么說呢?單大推中型五代半/六代,單中推輕型五代半/六代是不是太沒前途了點?中美成六F-47等六代機,體型龐大是為了滿足太平洋戰場所需,體型實在是小不了。瑞典以及瑞典武器的老客戶顯然不存在遠程作戰需求,所以體型小一點倒不是不行。
![]()
薩博的忠誠僚機概念圖
可體型小也得有個度吧?在美國不太可能向瑞典出口F-135發動機的背景下,薩博隱身機所能獲得的最先進的發動機,也就是應用在F-16V和F-15QA等美系外銷戰斗機上的F110-GE-132發動機,該發動機軍用推力84千牛/8.57噸),加力推力142千牛/14.5噸。
![]()
在考慮推重比之后,瑞典國產隱身戰斗機的體型最大也就是F-16V的14.5噸推力110-GE-132渦扇發動機+21.77噸最大起飛重量,殲-10C戰斗機14.5噸推力WS-10C發動機+19.3噸最大起飛重量的水平。
![]()
麥道的JAST競標案
略微放寬推重比要求之后,有望達到SU-75戰斗機的15噸推力AL-41F1發動機+26噸最大起飛重量水平。爬升率也有望達到小SU-75或者小肥電水平,但這么個性能指標實在是有點差。
如果比較看重隱身性的話,那就只能是F-35構型,甚至JAST構型了,彈艙尺寸會非常值得懷疑,為了保證彈艙尺寸而拉長機體可能是必然的,也就是說沒法向SU-75一樣強行三彈艙,兩彈艙可能是唯一的選擇。
![]()
考慮到中國九三閱兵中,切切實實抬出了兩款以WS-10C發動機為動力的單發中型無尾第六代隱身戰斗機,已經用行動證明了使用四代機水平的大推力發動機為六代機提供動力的可行性,只不過這兩款六代機取消了駕駛艙而已。
![]()
瑞典向來善于學習,所以瑞典為了提升國產六代機的成功率,沒準會直接抄中國的第六代無人機方案?畢竟中國氣動水平非常有保障,直接抄也不是不行,對吧?技術水平夠那就加個座艙,技術水平不夠的話,那就直接無人化?
![]()
薩博相關紀錄片中曝光的薩博超音速無人機方案
鑒于單發無尾六代戰機也就兩種路線。兩側進氣那就是無六同款的DSI或嘉萊特、下腹進氣那就是殲-10C同款的DSI,瑞六代不可能搞別的特立獨行方案。兩款六代又分別是蘭姆達翼和鉆石翼,殲-10C則是鴨翼+三角翼,瑞六代想跳出這三款機翼還真不可能。彈艙無非就是機腹雙彈艙和兩側雙彈艙設計,這兩種設計中國無六又都用了。
![]()
鑒于單發中型無人六代機總共也就那么幾種可能,中國全試了一遍。所以瑞典的六代機方案甭管怎么折騰,看起來都像是中國無人六代機的整合體,所以瑞典山寨中國可能都算得上必然的??
![]()
最后,戰機領域其實不存在抄不抄的問題,但你就說看到單發無尾鉆石翼或者單發無尾蘭姆達翼的時候,像不像中國無人中型六代機就完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