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1992年他花6萬買蘇州園林旁破院子,老婆哭著鬧離婚,28年后拆遷補償讓他傻眼了
"蘇建華,你瘋了嗎?6萬塊,那是咱們十年攢的命根子啊!"
謝麗娟的嗓子都啞了,眼淚跟斷了線的珠子似的往下掉。
整棟筒子樓的人都聽得見她的哭喊。
38歲的蘇建華剛做了這輩子最瘋狂的決定——花光全家積蓄,買下蘇州園林旁邊一個破得不能再破的院子。
墻塌了半邊,屋頂漏得跟篩子似的,院子里的草比人還高。
全家人炸了。
老婆鬧離婚,岳父罵他敗家,鄰居說他腦子進水,連9歲的兒子都問:"爸,咱家是不是要飯的?"
28年。
無數人勸他賣掉這個"破爛"。
出價從10萬漲到350萬,他全拒絕了。
所有人都說他是瘋子。
包括他最好的哥們,拍著桌子罵他"貪得無厭",從此老死不相往來。
直到2020年5月8日那天——
拆遷補償方案下來了。
28年前的6萬,變成了一個讓人眼暈的數字。
那些當年罵他是傻子的人,全跑來了。
岳父哭著說:"建華啊,當年是我有眼無珠。"
鄰居趙大媽改口:"我就說嘛,建華這孩子有眼光!"
最好的哥們舔著臉來套近乎:"建華,咱們老交情了..."
蘇建華笑了。
28年的委屈,28年的嘲笑,28年的堅持。
終于,在這一刻,有了答案。
![]()
01
1992年秋天,蘇州。
蘇建華坐在紡織廠的車間里,手里捏著那張"企業改制,人員分流"的通知書。
字都快被他捏皺了。
38歲的紡織廠工人,月薪180塊。
老婆謝麗娟在幼兒園當老師,月薪120。
一家三口擠在28平米的筒子樓里,連轉個身都費勁。
這些年,廠里的工友有的下海做生意了,有的跑深圳打工去了。
就他,還守著這份"鐵飯碗"。
眼看著就要變成泥飯碗了。
"爸,咱家為啥這么窮?"
9歲的兒子蘇小軍放學回來,眼睛紅得跟兔子似的。
班上同學都有新書包新鉛筆盒,就他還背著補了三次的舊書包。
蘇建華心里跟刀割似的。
這些年,眼睜睜看著別人家孩子穿得光鮮亮麗的,自己給兒子買雙新鞋都要猶豫半天。
每次路過商場,看老婆盯著櫥窗里的衣服,那眼神...
"小軍,爸保證,咱家會過上好日子的。"蘇建華摸摸兒子的頭。
那天晚上,他躺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
腦子里全是爺爺的話:"寧做雞頭,不做鳳尾。"
得拼一把。
不能這么窮一輩子。
第二天,哥們馬志遠找到他。
馬志遠在房產中介混,最近發了點小財,見人就吹自己眼光獨到。
"建華,我跟你說個事兒。"馬志遠壓低聲音,神神秘秘的,"園林旁邊有個破院子要出手,房主急著下海經商,6萬塊。"
"6萬?"蘇建華倒吸一口涼氣,"那是我全家的命啊。"
"你聽我說完。"馬志遠拉著他到角落,"那院子雖然破,但位置絕了。園林旁邊啊!鄧小平南巡講話你聽說了吧?沿海城市要大發展。蘇州肯定有戲。"
蘇建華心動了。
這些年他也聽說沿海城市變化大,深圳那邊高樓大廈都起來了。
"而且你想啊,園林那地方,以后旅游肯定火。這種位置的房子,等將來發展起來,想買都買不著。"馬志遠眼睛放光,"現在沒人看得上,等將來他們全得后悔。"
那個周末,馬志遠帶他去看房。
從市區坐了一個多小時公交,又走了二十多分鐘。
那院子確實破得可以。
青磚都碎了一半,院子里草長得跟小樹林似的,墻上幾個大窟窿,屋頂的瓦片缺了一大片。
但站在院子里,能聽到園林那邊游客的笑聲,能聞到湖水的味道。
"建華,機不可失啊。"馬志遠在旁邊慫恿,"現在誰也看不上這破地方,等政府規劃一出,這地價還不翻天了?"
蘇建華在院子里轉了一圈又一圈。
腦子里閃過兒子渴望的眼神,閃過老婆羨慕別人衣服的樣子,閃過自己二十年一成不變的日子。
"富貴險中求。"
"不拼一把,咱家永遠這么窮。"
"好,買了!"蘇建華咬咬牙。
那一刻,他覺得自己瘋了。
但同時,又覺得這是他這輩子最對的選擇。
02
消息傳回家,謝麗娟當場炸了。
"蘇建華,你瘋了嗎?!"老婆的聲音震得整棟樓都聽見了,"6萬塊,那是咱們十年的命根子!你拿去買個破院子?!"
"麗娟,你聽我說..."
"說個屁!"謝麗娟眼淚嘩嘩往下掉,"6萬塊夠咱們過10年了!那破院子連個廁所都沒有,你讓咱們一家子住進去喝西北風嗎?你知道我每個月省吃儉用才能存40塊嗎?你知道小軍的鞋都破了我還舍不得買嗎?!"
謝麗娟越說越激動,聲音都劈了:
"咱好不容易攢這些錢,是給小軍將來上學用的,你倒好,一下子全砸進去了!蘇建華,我跟你沒完!"
"麗娟,你想想,要是這院子將來升值了,小軍不但能上學,咱還能過上好日子啊。"
"升值?你做夢呢?"謝麗娟氣得渾身發抖,"那破院子連窗戶都沒幾扇好的,你覺得能升值?我看你是被馬志遠給忽悠傻了!"
吵到半夜。
隔壁趙大媽隔著墻喊:"建華啊,你真要買那破院子?我看你是被騙了!那地方我知道,鳥不拉屎的,6萬塊買那個,還不如存銀行吃利息呢!"
樓上老張也插話:"建華,你可想清楚。6萬塊一年利息好幾千,夠你們家開銷了。買房這事兒,別沖動啊。"
整棟樓的人都被驚動了,七嘴八舌勸他別買。
但第二天一早,蘇建華頂著所有人的眼光,還是去辦了手續。
簽合同的時候,手抖得跟篩糠似的。
但他知道,這一步必須邁出去。
春節到了。
謝麗娟帶著兒子回娘家。
岳父岳母聽說女婿花6萬買破院子,臉都綠了。
年夜飯的桌上,氣氛尷尬得要死。
岳父當著全家人的面罵:
"我女兒跟了你真是倒了八輩子血霉!好好的錢不存銀行,買破爛干什么?你是不是腦子有病?"
"爸,我覺得那院子將來會升值..."蘇建華想解釋。
"升值?"岳父冷笑,"升個屁值!我看你就是被人忽悠傻了!6萬塊啊,夠咱們家十年開銷了!"
岳母也在旁邊抹眼淚:"麗娟啊,你看你找的這男人,一點都不靠譜。把家里的棺材本都拿去買破爛,這日子還怎么過?"
桌上的七大姑八大姨輪番上陣:
"麗娟,建華這腦子是不是有毛病?趕緊讓他把院子賣了吧。"
"就是,6萬塊買破院子,這不是敗家是什么?"
"我看建華是被人下套了,肯定是那個馬志遠拿了好處,故意忽悠他的。"
謝麗娟坐在那兒不說話,眼淚一顆一顆往下掉。
她心里也在懷疑,老公是不是真的做錯了。
年后,一家人搬進了破院子。
那天搬家,鄰居都跑來看熱鬧。
"哎喲,蘇家這是咋了?好好的樓房不住,搬這破地方來?"
"聽說花了6萬買的,我看這院子連6千都不值。"
"你瞧這院子,墻都快塌了,屋頂還漏水,這能住人?"
趙大媽最愛嚼舌根,逢人就說:
"蘇建華腦子進水了,6萬塊買個豬圈!我要是他媳婦,早跟他離婚了。這種男人,沒擔當,不靠譜!"
小軍在新學校也被欺負。
同學們都說他家住破院子,是窮鬼。
還有調皮的孩子跟著他,學大人的口氣喊:"蘇小軍家買了破院子,他爸是個大傻子。"
蘇建華看在眼里,心如刀絞。
每天下班回家,看老婆愁眉苦臉的樣子,看兒子受委屈的表情,他心里跟刀割似的。
但他還是開始自己動手修房子。
補墻洞,鋪地面,裝電線,修屋頂。
每天干到深夜,累得腰都直不起來。
趙大媽路過,冷笑:
"蘇建華,等著后悔吧!這破院子就是無底洞,有多少錢都不夠你折騰的。我看你不出半年就得把院子賣了。"
蘇建華擦擦汗,心想:
"等著瞧吧,總有一天你們會明白我是對的。"
03
這六年,蘇建華覺得自己過了六十年。
院子就是個無底洞。
屋頂漏水得修,墻開裂得補,下水道堵了得通,電線老化了得換。
家里本來就窮,現在更是捉襟見肘。
謝麗娟經常一個人偷偷哭。
有一次蘇建華下班回家,發現她在院子里抹眼淚。
"麗娟,咋了?"
"隔壁劉姐今天又說風涼話了。"謝麗娟抽泣著,"她說咱家住破院子,配不上我在幼兒園當老師。還說小軍以后找不著好媳婦,因為家窮。"
蘇建華抱住老婆:"別聽她們胡咧咧,咱們會過上好日子的。"
但他心里也沒底。
這幾年,蘇州確實在發展,但他們這一片還是老樣子。
每次路過市區,看到那些新樓房,他心里既羨慕又焦慮。
1997年春天,小軍的家長會,蘇建華這輩子都忘不了。
那天他去開家長會,別的家長開摩托車,穿得人模狗樣的。
他呢?騎破自行車,穿著打了補丁的工作服。
老師介紹每個孩子的家庭情況,輪到小軍時,有個孩子當著全班的面大喊:
"蘇小軍家住破院子,他們家可窮了。我媽說他爸是個大傻子,花錢買破爛。"
全班哄堂大笑。
其他家長也竊竊私語,用那種看傻子的眼神看著蘇建華。
蘇建華臉紅得跟猴屁股似的。
但更讓他心疼的是兒子那羞愧的表情。
小軍低著頭,恨不得找條地縫鉆進去。
散會后,老師把蘇建華叫到一邊:
"蘇小軍爸爸,孩子在學校總被同學嘲笑,這樣下去對他心理發育不好。你們家的情況我也知道,能不能想想辦法改善一下?"
回家路上,小軍一路沒說話。
快到家時,兒子突然哭了:
"爸,咱家是不是特別窮?為啥別的同學都住樓房,就咱們住破院子?為啥他們爸都有錢,就咱們家沒錢?"
蘇建華蹲下來,抱住兒子:
"小軍,爸保證,將來咱們會住上最好的房子。"
"真的嗎?"小軍抬起淚眼。
"真的。爸向你保證。"
但這話連他自己都不太信。
趙大媽的惡毒傳言越來越過分。
她到處說蘇建華"腦子有病",說他是"瘋子",甚至編造說蘇建華被人下套了。
最過分的是,她竟然當著小軍的面說:
"你爸就是個瘋子,花錢買破爛。你以后可別學你爸,要學精明點。"
小軍回家哭著問:
"爸,趙奶奶說你是瘋子,是真的嗎?"
蘇建華心如刀絞。
他知道自己成了整個小區的笑話,成了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
每次出門,都能感受到鄰居那種看傻子的眼神。
但他也注意到,蘇州確實在慢慢變化。
城市在擴張,新路在修,政府也在提城市現代化。
他相信自己沒看錯,只是需要時間證明。
1999年,小軍上了初中。
孩子懂事了很多,不再抱怨住破院子,但蘇建華知道,兒子心里還是有陰影。
有一次,小軍的同學來家里玩,看到破院子,當場就說:
"小軍,你家房子好破啊,跟古代的似的。"
小軍臉紅了,但還是解釋:"我爸說這是有文化價值的老房子。"
同學們都笑了:"什么文化價值?就是破唄。"
那天晚上,小軍問蘇建華:
"爸,咱家院子真有文化價值嗎?"
蘇建華看著兒子期待的眼神,堅定地說:
"當然有。這院子有一百多年歷史了,是蘇州的文化遺產。將來你會為住過這院子驕傲的。"
2000年秋天,真有人來打聽要不要賣院子。
"蘇師傅,我出10萬買你這院子。"來人是個商人模樣的中年人,"我看這位置不錯,想收下來改造改造。"
謝麗娟聽到這話,眼睛都亮了。
10萬!比買的時候多了4萬!
"老公,賣了吧。"當晚,謝麗娟拉著蘇建華的手,"10萬塊夠咱重新買套小房子,還能剩不少錢。這些年咱受夠了,小軍也受夠了。"
蘇建華看著老婆期待的眼神,心里也動搖了。
這些年確實太難了。
老婆跟著他受了太多委屈,兒子也因為住破院子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
那一夜,他在院子里坐到天亮。
看著這個住了八年的破院子,想著這些年的酸甜苦辣。
但第二天,他還是拒絕了那個買家。
謝麗娟徹底爆發了:
"蘇建華,你到底要咱們陪你瘋到啥時候?10萬塊你都不賣,你還想要多少?你知道小軍這些年受了多少委屈嗎?你知道我在同事面前抬不起頭嗎?"
"麗娟,再等等,我有預感,這院子的價值遠不止10萬。"蘇建華握著老婆的手,眼神堅定得讓人心疼。
那一刻,他知道自己又一次選擇了孤獨。
但他相信,時間會證明他是對的。
04
2001年到2005年,蘇州的變化肉眼可見。
城市在擴張,馬路在拓寬,高樓在拔地而起。
蘇建華經常騎著自行車到市區轉悠,看著那些新商場、新寫字樓,心里既興奮又焦急。
他院子周圍也有了變化。
小平房變成了小樓房,泥巴路鋪上了水泥,還裝了路燈。
政府開始重視旅游業,園林周邊的環境也在改善。
偶爾有人來打聽院子賣不賣,出價也從10萬漲到12萬、15萬。
每次有人來看房,謝麗娟都會悄悄問蘇建華的意思。
但他總是搖頭。
"老公,15萬已經漲不少了。"謝麗娟試探著說。
"再等等。"蘇建華總是這樣回答。
謝麗娟的態度有所緩和,不再天天吵著要賣房子。
小軍也升入了中學,雖然還住破院子,但不再像小時候那樣自卑。
孩子懂事了,知道家里的不容易。
蘇建華以為最難的時候過去了。
直到2005年春天那個下午。
他下班回家,發現家里坐著個陌生男人,正和謝麗娟說話。
那男人穿著西裝,看起來挺專業的。
"麗娟,這位是?"蘇建華放下包。
謝麗娟臉色有點不自然:"這是...房產中介,我請他來看看咱家院子值多少錢。"
蘇建華心里一震。
老婆竟然背著他聯系了中介?
那個中介站起來,遞過名片:
"蘇先生,您好。我是盛達房產的經理。您這院子位置很不錯,我們有客戶愿意出18萬收購。"
18萬!
蘇建華心里又震驚又復雜。
比當年買的時候翻了3倍!
但他更震驚的是老婆背著他聯系中介這事。
"蘇先生,您考慮考慮吧。18萬在當下已經是很好的價了。現在房地產市場雖然在漲,但也有風險。見好就收,最明智。"中介繼續推銷。
"我需要和家人商量一下。"蘇建華勉強保持平靜。
中介走后,夫妻倆大吵了一架。
"你為啥背著我聯系中介?"蘇建華質問。
謝麗娟哭了:
"我不想再過窮日子了!這些年咱受了多少白眼,遭了多少嘲笑?小軍馬上要上高中了,需要更好的學習環境。18萬夠咱買套像樣的房子,給孩子一個正常的家!"
"可我覺得還能再漲..."
"漲什么漲?"謝麗娟聲音都啞了,"13年了,整整13年!我青春都耗在這破院子里了!你還要等到啥時候?等咱都老死在這兒嗎?"
謝麗娟越說越激動:
"你知道我這些年咋過的嗎?每次單位聚會,同事都在聊自己家的新房子,就我得編瞎話。每次家長會,我都覺得抬不起頭。小軍的同學從來不愿意到咱家來玩,你知道為啥嗎?"
蘇建華沉默了。
他知道老婆這些年確實受了很多委屈。
"建華,咱都40多歲了,還能折騰幾年?18萬已經很多了,夠咱過好日子了。你為啥就是不肯賣?"謝麗娟哭得聲音都變了。
第二天,馬志遠也來勸蘇建華:
"建華,見好就收吧。18萬已經翻3倍了,你還想咋樣?我在房產中介這么多年,見過太多貪心不足的人,最后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連一直支持他的老哥們都這么說,蘇建華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錯了。
更讓他痛心的是,全家人都站在了謝麗娟一邊。
岳父打電話過來罵:
"蘇建華,你還要折騰到啥時候?18萬你還不知足?我看你就是貪心不足蛇吞象!"
岳母也在電話里哭:
"建華啊,我們麗娟跟著你受了這么多年罪,你就不能體諒體諒她?18萬夠你們買套好房子了,何必非要住那破院子?"
連小軍也怯生生地問:
"爸,要不咱賣了院子,搬好點的地方住吧?我也想像同學一樣,住樓房。"
聽到兒子這話,蘇建華心里跟被刀捅了似的。
這些年,兒子從來沒抱怨過,一直默默承受著同學的嘲笑。
現在連兒子都這樣說,他還有什么理由堅持?
那幾天,蘇建華跟行尸走肉似的。
上班心不在焉,回家也不說話。
他開始懷疑自己這13年的堅持是否有意義。
那一夜,蘇建華在院子里坐到天亮。
看著這個他堅持了13年的破院子,聽著家人的埋怨和外人的勸說,他第一次真正懷疑起自己的判斷。
月光灑在斑駁的墻壁上,院子里靜得只能聽到自己的心跳。
他想起這13年來的酸甜苦辣,想起老婆的眼淚,想起兒子的委屈,想起鄰居們的嘲笑。
也許,真的是我錯了。
也許,我真的只是個固執到愚蠢的瘋子。
那一刻,蘇建華第一次動搖了。
他開始考慮,是不是應該賣掉院子,給家人一個正常的生活。
05
2010年,蘇小軍以優異成績考上了南京大學。
全家人都高興壞了。
這是蘇家出的第一個大學生。
但隨之而來的學費問題讓蘇建華愁白了頭。
一年學費加生活費要2.5萬,這對他們家來說是天文數字。
蘇建華跑遍了所有親戚朋友,東拼西湊才勉強湊夠了第一年的學費。
"爸,要不我不讀了吧。"小軍懂事地說,"我去打工賺錢,幫家里減輕負擔。大學生現在也不好找工作,我還不如早點出去闖蕩。"
聽到這話,蘇建華的心都碎了。
他辛苦這么多年,就是希望兒子能接受好的教育,過上好日子。
要是因為沒錢讓兒子放棄上大學,他這輩子都不會原諒自己。
"不行!"蘇建華斬釘截鐵,"砸鍋賣鐵也得供你上大學!爸這輩子沒啥出息,但不能耽誤你前程。"
謝麗娟在旁邊抹眼淚:
"建華,要不咱把院子賣了吧。現在怎么也能賣個三四十萬,夠小軍讀完大學了。"
蘇建華看著老婆和兒子期待的眼神,心如刀絞。
18年了。
他堅持了18年。
難道真的要在這時候放棄?
就在全家人為錢發愁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