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接盤民企,本不稀奇。
稀奇的是,一家年賺5億、賬上躺滿現金、沒有一分錢銀行借款的優質企業,老板竟主動把控股權交給了國資委。
更稀奇的是,這位老板不是山窮水盡,不是套現跑路,而是在企業勢頭正盛時選擇“交旗”。
最稀奇的是,交了權,她還不退休。
2024年底,紅旗連鎖一紙公告震驚市場:73歲的曹世如將控股股東地位讓予四川商投,實控人變更為四川省國資委。
一時間,輿論嘩然。
這兩年經濟下行,地方國資收購民營企業案例屢見不鮮:
廣田股份資不抵債50億,深圳國資接盤;三湘印象老板無力回天,湖北國資掏出27億救場;步步高兩年虧掉27億,湘潭國資委火速進場;宏輝果蔬凈利潤大步下滑,蘇州國資以8.6億元的巨資成功收購。
說白了,都是撐不下去了才找國資當救生圈。
而紅旗連鎖呢?2022年營收破百億,此后連續三年營收超百億元,賬上現金15億,股權投資10多億,沒有一分錢銀行借款。
![]()
這哪是求救?這分明是“上交”。
曹世如的“不尋常”,早就有跡可循。
她是第一個把超市開進中南海的人,也是第一個把便利店開進監獄的。這兩步棋,放在今天依然讓人拍案叫絕。
她的經營哲學更是“奇葩”:
不出川——深耕成都,直到2020年才試探性地踏入甘肅;
不加盟——3000多家店全是直營,收購可以,加盟免談;
不便宜——東西比別人貴幾毛一塊,銷量卻從不發愁。
在零售業拼命擴張、瘋狂打折的時代,曹世如硬是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
更讓人佩服的是她的膽識。創業初期資金緊張,她卻投入幾千萬建起了配送中心,當時部下都反對,結果證明這步棋為后來的擴張打下堅實基礎。
2003年引進德隆資本,差點失去控制權,她不惜高價回購;2004年德隆倒塌,她硬是扛住壓力,一分不欠供貨商的貨款。
這樣的鐵娘子,會在企業最好的時候“認輸”?
![]()
交的不是權,是旗幟。
面對媒體追問,曹世如輕描淡寫:“為實現公司長遠發展,為社會做更大貢獻。”
這話從別人嘴里說出來像是作秀,從她口中說出卻格外有分量。
看看她的過往:
2008年金融危機,別人裁員減薪,她不僅不裁員,還給員工漲工資;
汶川地震,都江堰店面嚴重受損,她組織員工三天三夜開倉備貨;
疫情期間,堅持不關門、不斷貨、不漲價;
個人捐款3000多萬,企業捐款上億。
她曾直言:“我不喜歡紅旗連鎖成為家族企業。”
這話背后,是她對兒子曹曾俊接班能力的清醒認識。她把兒子從公務員崗位“嚇”到企業,帶著他參加會議、輪換崗位,卻始終覺得“揠苗助長”。
與其硬把旗幟塞給接不住的人,不如交給能讓它永遠飄揚的地方。
表面看,這是一次“平價轉讓”——每股5.88元,與市價相當。曹世如套現5.5億,與她2015年轉讓給永輝時套現20多億相比,并不算多。
再加上上市以來分紅超12億,曹家獲利不少于5億,她確實不缺錢。
![]()
那缺什么?
或許缺的是一個讓紅旗永遠不倒的保障。
零售業風云突變,電商沖擊、資本入侵,連永輝都自身難保。紅旗連鎖雖然穩健,但誰能保證十年后還是今天的紅旗?
交給國資,紅旗就真的成了“紅旗”——不再是一個人的企業,而是一個時代的標志。
更何況,紅旗連鎖本就出身“國企”——前身是國營紅旗商場。兜兜轉轉30年,從國企到民企,再回到國企,完成了一個輪回。
不同的是,這個輪回中,多了一個女人用20年時間書寫的傳奇。
![]()
送一程,還是扛到底?
交權后的曹世如,并沒有如外界預料的那樣退休。
她繼續擔任總經理,活躍在一線。直播帶貨時妙語連珠,推銷購物卡時親切如鄰家“曹嬢嬢”。
這讓人想起她當年的話:“紅旗兩個字就決定了紅旗不能搞成中外合資企業,只能做純正的民族企業。”
如今,她把“民族企業”四個字做到了極致——直接交給了國家。
有人說這是高風亮節,有人說這是未雨綢繆,還有人說這是另一種形式的“基業長青”。
無論如何,這位73歲的“曹嬢嬢”用行動告訴所有人:
她交出去的是股權,扛下去的才是紅旗。
至于這面紅旗未來飄向何方,時間會給我們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