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鼎立:6G專利格局已然形成?
從全球范圍看,6G技術研發呈現明顯的區域集聚特征。中美日三國合計占據了全球6G專利申請的85%以上,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
中國以40.3%的占比穩居第一,美國占比35.2%,日本位列第三占比9.9%。而在這些數字背后,隱藏著更為復雜的技術競爭態勢。
簡單來說,各國有各國的競爭策略,但美日還搞“同盟”情況下,中國卻是“單獨獨斗”。
![]()
美國在6G領域算得上投入大量資金和金錢,高通和英特爾早早把賭注押在了毫米波和智能天線上。美此外國專門組建了Next G聯盟,匯集了40余家通信企業巨頭,但將中國的華為和中興排除在外。
美國在確定性網絡技術方面優勢明顯,占全球專利申請總量的55%。
![]()
在正交時頻空調制技術分支上,美國人工智能初創公司Cohere擁有了大量高質量的基礎專利,全球占比達68.9%,已形成一定的技術壁壘。
但即使如此,美國也不忘拉上日本一起搞。
![]()
2025年8月,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的報告透露,美國不僅自己投入重金,還拉上日本搞技術同盟,總投資額達到4.5億美元。這些資金全部用于安全網絡和先進通信這兩個關鍵領域。
美國的專利策略十分精準,不貪多,只抓卡脖子的技術。簡單來說,美國在量子加密和邊緣計算等領域,美國的專利布局就像一張密不透風的鐵絲網,讓競爭對手想繞過去都難。
![]()
而日本9.9%的專利占比看似不起眼,卻是“小而精”的典范。日本不想與中國和美國拼數量,而是專攻自己擅長的領域。
且日本政府早在2020年就把6G寫入國家戰略,目標是在2030年實現商用。
![]()
不同于美國,日本的專利主要集中在亞太赫茲、大規模MIMO這些高精尖領域。而這種精準打擊的策略讓日本守住了通信老將的位置。
對比之下,中國6G專利優勢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從1G時代的空白,到2G時代的跟隨,3G時代的突破,4G時代的并跑,再到5G時代的引領,中國移動通信走了三十多年的漫長道路。
![]()
2019年,科技部牽頭成立了由37家產學研機構參與的IMT-2030推進組,全面啟動了6G研發工作。這種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協同模式,為中國在6G領域的快速突破提供了制度保障。
其中華為等企業在6G專利積累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許多最新的專利都是由華為申請的,國家電網、中國航天等國企也是不少6G專利的持有者。
![]()
而在6G技術層面,中國在太赫茲技術、空天海地一體化技術、基于AI的空口技術等領域表現出明顯優勢。中國申請人在基于AI的空口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占全球總量的75%。
只得說,別看三國在6G領域各有擅長,專利數量只是6G競爭的第一個戰場,更大的挑戰在于如何將專利優勢轉化為標準話語權。目前國際標準化組織已收到超過30項由中國牽頭的6G基礎標準提案。
![]()
根據計劃,2025—2027年將完成6G技術研究階段,2029年3月完成第一個版本的技術規范。
地緣政治因素更加復雜。中美科技競爭、歐盟技術主權、全球數字治理分歧等都可能影響6G標準制定。設備企業需要在多個技術標準和專利體系間取得平衡。
![]()
而未來3至5年將是6G標準形成的關鍵窗口期。世界各國正在不斷爭奪6G技術主導權。美國組建了Next G聯盟,歐盟啟動了Hexa-X-II項目,日本和韓國也在加速布局。
而根據外界預測,6G時代即將在2030年左右到來。屆時,我們手中的智能終端將不再是簡單的通信工具,至于彼時誰又能在6G時代保持遙遙領先,令人期待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