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英特爾已通過固件補丁竭力補救,但曾困擾13代、14代酷睿處理器的電壓故障,仍可能突然冒出來搗亂——我的臺式機就成了它最新的受害者。
PC硬件圈的新聞更新飛快,仿佛昨天才看到“英特爾CPU崩潰漏洞導致多塊芯片損壞”的消息,可實際上,那場臭名昭著的“猛禽湖”崩潰風波,早在2024年夏天就達到了頂峰,如今已過去一年多。
![]()
倒霉的是,2025年,我自己的臺式機才第一次遭遇這個問題。下面就說說故障發生的過程,以及我是如何修好主機的。
回顧:英特爾電壓漏洞與我的組裝機
先倒回來說說背景。大概在去年7月,大量英特爾用戶發現自己的13代Raptor Lake和14代Raptor Lake Refresh處理器出現崩潰、性能異常等問題。起初只是零星反饋,后來越來越多用戶中招,最終英特爾官方承認了該問題,并著手研發修復方案。
![]()
英特爾的調查結果顯示:平臺的微碼算法向處理器發送了錯誤的電壓請求,導致處理器工作電壓升高,進而造成兩代CPU出現穩定性問題。更嚴重的是,如果長期處于這種過高電壓下,處理器可能會受到永久性損壞。
并非所有處理器都會中招,至少一開始不是(后來確認受影響的主要是65W及以上功耗的型號)。英特爾隨后針對這些處理器推出了微碼補丁,主板廠商也陸續向受影響設備的用戶推送了更新。如果你的芯片還沒出現癥狀,安裝補丁能預防危險的電壓突增;但如果已經中招,補丁可能也無力回天——畢竟過壓造成的永久損壞或許早已發生。
時間再往前推,2023年2月,我買了一顆13代Raptor Lake處理器——酷睿i7-13700K,作為個人電腦升級的核心部件。(順帶提一句,當時網絡上對這款U評價相當高,誰也沒想到一年多后會出這種問題)。不過我這顆處理器的開局并不順利:第一次收到的貨根本無法讓電腦開機,我排查了幾乎所有其他硬件,最后只能把它退回,換了一顆同型號的。第二顆總算能正常工作——雖說全新配件出問題的概率不高,但偶爾還是會遇到,現在想來,這或許就是個征兆。
![]()
順帶交代下當時的整機配置:顯卡是英偉達RTX 3080,內存32GB。我平時玩很多游戲,這也是我組裝這臺主機的目的——沒想到后來的麻煩也和游戲有關。
換上第二顆U后,主機一直用得順順利利,2024年年中網上開始流傳英特爾CPU崩潰漏洞的消息時,我自己的電腦還沒出現任何問題。我一直關注著事態發展,既擔心自己的處理器會出狀況,又暗自希望問題只局限在部分型號上。等到廠商推送補丁時,我的主機依舊沒出現異常——至少沒有能明確歸因于這個漏洞的頻繁崩潰,更沒見過藍屏。
后來,我的主板廠商華擎也向旗下主板推送了微碼補丁,我自然第一時間安裝了,以防后續出問題。當時我還以為這事就翻篇了,暗自慶幸自己運氣好——畢竟在更新補丁前,我已經高強度使用這臺主機一年多了,居然沒出問題。
崩潰開始了,而且越來越頻繁
可惜,我的樂觀來得太早。今年我玩幾款新游戲時,開始遇到頻繁的崩潰問題,而且幾周下來,出問題的游戲越來越多,崩潰頻率也越來越高。很明顯,這已經成了一個嚴重且持續的故障。
第一個讓我察覺到不對勁的游戲,是網易的6v6競技網游《漫威爭鋒》。這款游戲經常在啟動時的著色器編譯階段閃退,有時甚至在游戲中途崩潰——在競技對抗中遇到這種情況,簡直讓人崩潰。
![]()
錯誤提示里提到了“顯存不足”“著色器問題”等,一開始我還以為是那張老3080的問題,要么是游戲本身的bug,要么是我的硬件和游戲不兼容。而且后來《漫威爭鋒》官方還推出了一個實驗性質的著色器編譯功能,這讓我更傾向于認為問題出在游戲身上。再加上安裝補丁前,我從未遇到過明顯的電壓崩潰相關問題,所以壓根沒往“猛禽湖漏洞”上想。
但隨著時間推移,崩潰問題開始蔓延到其他游戲上。今年我通關的《宣誓》(Avowed),那款RPG游戲,2月份剛發售時還好好的,可玩了幾周后,游戲突然退出的頻率越來越高。到了游戲后期三分之一的劇情時,我變得特別焦慮,每次玩都要手動存檔——因為頻繁崩潰讓我丟了太多進度,有時一小時能崩好幾次。
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我今年最愛的游戲《光與影:33號遠征隊》。當時我剛通關《宣誓》,開始玩這款新游戲,結果它也頻繁崩潰。這時候我突然意識到:這三款出問題的游戲,用的都是虛幻5引擎。起初我還懷疑,是不是我的硬件配置和這個引擎存在某種兼容性問題。
![]()
話雖如此,我的硬件配置并非什么冷門型號——酷睿i7處理器加RTX 3080顯卡,妥妥的主流配置。但潛意識里,我知道問題可能出在處理器上。一開始只是《漫威爭鋒》偶爾崩潰,后來卻變成了三款游戲共同崩潰,這讓我始終摸不清問題根源。我在多個論壇和社區版塊搜索這些游戲的錯誤代碼,卻始終沒找到任何明確提及Raptor Lake崩潰的相關排查建議。
直到我開始拼命尋找解決方案,包括考慮英特爾電壓問題的可能性,《漫威爭鋒》的官方支持頁才讓我確定了答案(網易在去年年底就針對這場電壓風波發布了一份指南,還給出了一些建議;但當時我還沒遇到這個問題,所以沒太在意)。對照指南里描述的崩潰表現和我自己的經歷,我不得不接受一個事實:我的處理器很可能也中招了。
修復方案:降壓救了我的處理器
看來早在安裝補丁前,電壓問題就已經開始損傷我的處理器了,只是癥狀過了一段時間(或者說需要特定條件)才顯現出來。真正讓人頭疼的是之前那段摸不著頭緒的迷茫過程,以及現在想來有些天真的“幸存者偏差”的想法。
最終,我決定先試試英特爾極限調試工具Intel Extreme Tuning Utility ——《漫威爭鋒》的支持頁推薦了這個方法。它操作簡單、容易調整,作為首選方案很合適。當時我只想著兩件事:確認電壓漏洞是不是真的元兇,以及讓崩潰徹底消失。
如果你也遇到了這類崩潰問題,或者懷疑自己的處理器中招,我向大多數用戶推薦XTU工具。不用糾結自己的技術水平夠不夠,雖然通過BIOS調整電壓并不難,但對有些用戶來說還是望而卻步。相比之下,用XTU就簡單多了:你可以直接從英特爾官網下載這個工具,通過它手動降低處理器的電壓。
我只是將性能核心比率降低了兩格,從55降到了53。三款游戲的崩潰問題立即停止了。幾個月后,除了幾次偶發性崩潰,我沒有再遇到任何持續的不穩定問題。
![]()
這次問題的關鍵在于,我購買處理器很久之后才出現問題,補丁似乎沒能及時修復我的處理器,它可能已經受到了輕微的損壞,只是后來才顯現出來。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這件事的進展,英特爾延長了第13代和第14代處理器的保修期,在現有保修期的基礎上增加了兩年。我可以選擇將處理器退回去更換。
每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都會有所不同,很多人會接受英特爾的這個方案——但到目前為止,我一直堅持使用這顆處理器(畢竟還有另一臺臺式機是AMD處理器)。性能核心比率下降后,我并沒有注意到任何明顯的性能差異(CPU降壓后,CineBench R23多核分數下降約5%,3A游戲可能損失1-3幀)。而且,對于我日常工作和娛樂用的電腦來說,退回感覺很麻煩。考慮到這顆U已經快三年了,我更想直接升級,而不是更換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