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面圖片 加雪球核心交流群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作者:思哲與創富
來源:雪球
最近三位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公布了 , 分別是喬爾莫克爾 、 菲利普 · 阿吉翁 、 彼得 · 豪伊特 , 這三人得獎理由也挺有意思。
喬爾莫克爾主要闡述了 “ 經濟增長需要的三大前提條件 ” , 有點類似去年 《 國家為什么會失敗 》 作者的阿西莫格魯。
后者則主要把熊彼得的創造性破壞理論 , 倒騰出了一套可操作經濟模型 ,他們三人一起拿走了相當于 116萬美元左右的獎金。
錢不多 , 但考慮到諾獎每年都得發六個 , 合計700萬美金 ( 目前 ) , 發了125年 , 還剩余越多 , 還是有點東西的~
這里科普一下它的運作機制:
其實諾貝爾獎運作設立的一個核心目標 , 就是收益率在扣除通脹后要大于3%。
主要因為每年要從資金池里拿3%左右出來發錢 , 你還得保證發完獎金之后不縮水 , 能一直發下去對吧。
但這3%也不全是拿來發獎金。
其中推算下來 , 差不多40%是獎金 , 也就是總基金的1.2%左右 ,
另外25%是評委會成本 , 也就是0.75%。
另外20%是活動費用成本 , 也就是0.6%。
另外15%是管理人員費用成本 , 也就是0.45%。
而今年的諾貝爾是6億美金多點 , 所以1.2%折算下來就是700萬左右獎金 , 分到6個獎上 , 每個獎發了116萬美金。
這次經濟學獎喬爾莫克爾拿一半 , 剩下的由菲利普 · 阿吉翁 、 彼得 · 豪伊特則來分。
看了眼諾獎基金底層資產 , 主要是這些 :
股票 ( Equity funds ) : 52% ( 20%在瑞典 , 32%在美國 )
房地產與基礎設施基金 : 9%
固定收益及現金類 : 17%
另類資產 ( 如對沖基金 、 私募等 ) : 20%
外匯對沖收益 : 2%
這里發現一個挺有意思的現象 , 諾貝爾基金除了配置一半股票之外 , 它主力竟然是買對沖基金和私募 , 另外還買房地產 , 固收債券啥的。
買對沖基金和私募算是比較少見的風格 , 股票占一半我感覺回撤會有點大 , 極端熊市別說覆蓋3%的開支 , 可能獎金都要縮水。
我查了下還真有此事 , 2008年金融危機時 , 諾貝爾基金收益-19.1% , 出現百年來罕見的嚴重虧損 , 后來2012年就縮減了20%的獎金 , 確保策略能永續正常運作 , 直到2023年才調回。
不過諾獎基金倒是給市場一個很好的啟發。
也就是一個靠譜的長期投資策略 , 至少可以保證咱每年能提3%提100多年 , 且保證本金購買力而不縮水。
大多富人也差不多 , 比如娃哈哈宗老設的香港信托 , 也是設定不動本金只分利息 , 按現在利息其實也就是3%-4%的水平。
我覺得普通人要想躺平的話 , 也可以這么去計算。
就是你存一筆錢 , 存到每年拿出3%也足夠生活開支的時候 , 只要能配置一個好的策略 , 那么不僅可以保證自己吃喝不愁 , 連后代的榮華富貴都可以保住。
比方說你一年要30萬開支 , 那么換算下來就是得存1000萬可投資資產。
當然低欲望的財富自由 , 比如一年3萬開支 , 那存100萬也足夠。
看了下 , 全天候永久策略如果用歷史數據復盤 , 做到每年拿個3%左右 , 且本金抗通脹也沒問題 , 注意 , 是支出和本金都抗通脹 , 后代花也不會縮水的那種永續自由....
所以策略是有了 , 關鍵就是搞錢了 。
但不少散戶可能本末倒置 , 100萬還沒有 , 就想著先從資本市場里從10萬變100萬 , 結果啊 , 偷雞不成蝕把米 , 最后不少虧個精光....
這里引用 《 永久投資策略 》 哈利布朗的原話 :
“ 作為非職業投資者 , 我們一生中絕大部分財富積累主要還是來自于自己的收入積累 , 不斷投入自己的儲備金 , 然后實現穩定的財富滾雪球 , 而不是用來押注高風險市場造成虧損 。 ”
雪球三分法是雪球基于“長期投資+資產配置”推出的基金配置理念,通過資產分散、市場分散、時機分散這三大分散進行基金長期投資,從而實現投資收益來源多元化和風險分散化。點擊下方圖片立即領取課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