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黃新
黃山腳下的昱城屯溪,天都國際的披云廳里喜宴的琉璃瓦在晨光中流轉著兩種光澤——一半是國企改制后的沉穩鎏金,一半是民營資本的亮色新漆……
唐總站在宴會廳廊橋,手機同時響著兩個鈴聲。左邊口袋傳來國資委調研組的親切問候,右邊震動著婚慶公司的急電。這位國企老總理了理西裝前襟,像調和兩種不同質地的絲綢……
“放心,金婚宴的鱖魚單獨起鍋,婚宴的澳龍絕不搶味。”他掛掉電話時,柯總正帶著廚師團隊穿過晨霧彌漫的屯溪老街,但見青石板的路上回蕩著此起彼伏的品嘗筆記。
“富春樓餛飩皮好像薄了些,但餡料極見功力。”
“徽滋味的澆頭面,仿佛少了雞山坑毛尖的調香。”
柯總的筆記本上,左邊頁面記著1953年供銷社的梁子粿配方,右邊頁畫著分子料理的擺盤草圖。
宴會廳開始同時涌入兩種時光。銀發夫婦被同學簇擁著,指縫間漏下當年在徽州插隊時的舊照;穿露背婚紗的新娘正調整頭冠,抖音直播的手機支架在香檳塔間穿梭……
危機在傳菜口初現。兩位戴白帽的廚師為蒸柜使用權僵持不下——老師傅要蒸三小時的火腿燉石雞,年輕人急需五分鐘出品的蒜蓉扇貝。
“交叉擺盤。”柯總突然出現,手中端著試菜小碟。他讓老師傅的火腿切薄如蟬翼,在扇貝旁卷成徽州民居的馬頭墻造型。唐總適時引著金婚夫婦行至明檔區:“這道‘歲月流金’請品鑒。”又對婚宴管家頷首:“年輕人的‘海誓山盟’可以走菜了。”
當鱖魚在定制雙格盤中分別呈現臭鱖魚傳統制法與檸檬黃油煎制兩種風味時,銀發奶奶忽然舉杯走向新娘:“姑娘,我們在這條屯溪老街拍過婚紗照。”她丈夫笑著補充:“當年只有黑白照,現在能看見鱖魚里的兩種人生了。”“哈哈……”
唐總在控制臺輕按開關,穹頂緩緩析出可調節的玻璃幕墻,將陽光過濾成適合兩種場域的色調與溫度。柯總親自端上最后一道點心——改良的蟹殼黃燒餅,傳統梅干菜與創新乳酪流心,盛放在同一個竹編食盒的兩端……委實具有強烈的對比性……
月光漫過率水河時,婚宴的彩紙屑與金婚宴桂花瓣在庭院相遇。唐總翻看混改后的季度報表,柯總在朋友圈發出九宮格:前四張是老街采風的青苔磚雕,后五張是婚宴的星空頂設計圖。
混合經濟的真諦,此刻正飄蕩在徽州晚風里——它讓石雞與扇貝在同一個蒸籠各得其所,讓黑白結婚照與抖音直播在同一個空間對話,更讓國有企業的廣廈之蔭與民營經濟的活水之韻,共同烹調出屬于這個時代的盛宴……
汪曉東寫于2019.5.4,改于2025.10.2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