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年來,韓國婚禮的開銷不斷刷新紀錄。依據婚戀服務企業Duo在2023至2024年間開展的調研結果,當地新人籌備一場婚禮的平均支出已攀升至3.6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78萬元),這一數字令人咋舌。
2
這筆龐大的資金幾乎覆蓋了婚禮全過程的所有環節,包括儀式布置、專業攝影攝像團隊、婚宴場地租賃及賓客接待,以及新居購置或裝修等重要事項。
3
面對如此高昂的成本壓力,韓國年輕群體正逐步重新評估婚禮中的各項消費項目。其中,最具傳統象征價值的結婚戒指,成為被優先考慮省略的一環。
![]()
4
婚戀平臺Gayeon發布的另一項調查進一步印證了這一趨勢:情侶為購買結婚戒指通常會花費約360萬韓元;然而,在20至30歲年齡段中,大約十分之一的年輕人選擇徹底放棄購置結婚對戒。
5
這一行為在一向重視婚姻儀式感的韓國社會激起廣泛熱議。25歲的準新娘吳佳妍表達了許多年輕人的心聲:“我們早就戴上了情侶戒指,為何還要額外掏錢再買一對結婚戒指?”她的觀點迅速在同齡人中引發共鳴。
6
在韓國職場人士常用的匿名社交應用Blind上,大量用戶圍繞“戒指通脹”現象展開討論——從訂婚戒指、結婚對戒,到情侶日常佩戴的守護戒指,手指上的裝飾越來越多,但其背后的情感寓意卻日漸稀釋。
![]()
7
經濟壓力下的價值觀轉變
8
年輕人對結婚戒指態度的悄然變化,折射出韓國社會深層次的文化與經濟轉型。
9
根據Gayeon機構的數據,高達41.3%的受訪者認為“結婚戒指本身并無實際意義”,另有23.9%的人明確表示“更愿意將這筆錢投入到新房購置中”。26歲的軍法官金成柱便是這一理念的踐行者。他在2024年步入婚姻時,并未額外采購結婚戒指,而是沿用此前訂婚時購置的一對。
10
他解釋道:“我們在2023年7月訂婚時已經買了戒指,到了2024年6月舉行婚禮時繼續使用同一對。短短不到一年時間,實在沒有必要重復投資。”
![]()
11
事實上,這種生活方式的選擇背后,是當代韓國青年所面臨的嚴峻現實挑戰。
12
當一場婚禮的平均成本相當于普通工薪階層數年的總收入時,任何非核心支出都會被嚴格審視和權衡。盡管結婚戒指承載著承諾與永恒的美好寓意,但在高房價、高育兒成本和就業不確定性交織的生活環境中,年輕人不得不做出更為理性的財務決策。
13
這并非是對愛情儀式感的拋棄,而是在現實重壓下的一種清醒取舍。
14
與此同時,政府層面推動婚育激勵政策的努力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公眾的行為模式。
![]()
15
例如,首爾市政府針對完成婚姻登記的新人發放100萬韓元現金補貼;而在釜山沙下區,通過官方組織的相親活動成功配對并最終結婚的情侶,最高可獲得2000萬韓元的獎勵金。
16
這些舉措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結婚登記數量的增長——2024年全年登記婚姻超過22.2萬對,較前一年上升14.8%,創下近28年來最大年度增幅——但也促使年輕人更加注重婚禮開支的性價比與實用性。
17
盡管2024年韓國總和生育率從2023年的0.72微幅回升至0.75,距離維持人口自然更替所需的2.1仍有巨大差距。
18
在此背景下,是否保留結婚戒指這一傳統習俗,早已超越個人喜好范疇,演變為觀察韓國社會觀念變遷的一面鏡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