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中美之間的貿易關系又緊張了,這讓特朗普也有點坐不住。
10月20日,特朗普借著與澳大利亞總理會面的機會,公開向中國發出了一個明確的選項,要么在APEC峰會期間與美國達成協議,要么面對一項高達155%的關稅。
特朗普哪來的底氣敢這樣叫囂中國?中國會對此做出怎樣的回應?
![]()
10月的中旬,華爾街的數字在顫抖,前一秒,交易員們還在因為特朗普一句“關稅不可持續”的緩和信號而短暫歡呼,后一秒,就被一個155%的數字打入了冰窟。
2萬億美元,就這么在空氣中蒸發了,這筆錢,夠給每個美國人發6000美元,卻在24小時內化為烏有,這真的是一場失控的豪賭嗎?
![]()
與此同時,特朗普在白宮南草坪,與澳大利亞總理簽署了一份價值85億美元的關鍵礦產協議,他自信地宣稱:“一年后,我們會有那么多稀土資源,可能都用不完。”
他一邊揮舞著關稅大棒,一邊又忙著尋找替代方案,這看似矛盾的行為背后,藏著什么劇本?更讓人玩味的是,就在同一天,美國財長貝森特卻釋放出完全不同的信號。
他表示如果中國暫停新的稀土出口管制,美國可能考慮延長關稅豁免,財政系統想談,特朗普想壓,兩種聲音同時出現,這究竟是談判策略,還是內部矛盾的公開化?
![]()
當所有人都把目光聚焦在這場貿易戰的硝煙上時,或許都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這真的是一場戰爭,還是一場精心編排的舞臺劇?而特朗普,就是那個既是主演,又是導演的復雜角色。
想要看懂這場大戲,我們必須潛入后臺,看看那里究竟發生了什么。
根據披露的信息,這場中美緊張局勢的驟然升級,竟然源于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的一次“越權”行為,他繞過白宮決策層,擅自推出了針對中國科技企業的新限制措施。
![]()
這一手,徹底打亂了特朗普原計劃在APEC峰會前營造緩和氛圍的布局,更直接引爆了中方在稀土領域的精準反制,消息傳回白宮,引發了特朗普的雷霆之怒。
在那場閉門會議上,他情緒失控,對著盧特尼克拍桌怒罵其為“蠢貨”,場面一度極為緊張,可以想象,那一刻,橢圓形辦公室里的空氣都凝固了。
這一刻,他不是一個總統,而是一個被下屬背叛的普通人,憤怒是他唯一能抓住的浮木,但憤怒歸憤怒,政治家的每一個動作,都是計算的結果。
![]()
當白宮的怒火只能向內發泄時,它必須找到一個外部的出口,這就解釋了為何內部的失控,卻外化為更強的掌控。
特朗普的155%關稅威脅,既是他慣用的談判手段,或許也是他在內部失控后,試圖重新奪回對華政策主導權和話語權的一種激進嘗試,他想用一聲巨響,掩蓋后臺的雜音。
更何況,2026年中期選舉的腳步越來越近,農業州的選民、關鍵工業區的訴求,都是他必須平衡的籌碼,這場對外強硬,更是演給國內觀眾看的。
![]()
所以,他一邊威脅加稅,一邊又透露2026年初將訪問中國,這種反復橫跳,不是失控,而是有意為之,一方面向選民展示“我夠硬”,一方面留住談判回旋余地,一切都服務于他的政治劇本。
一個在臺上賣力表演,一個在臺下淡定喝茶,面對特朗普的這波“強勢操作”,中國的反應則顯得異常沉穩和堅定,外交部發言人林劍的回應很明確:“不是不談,而是不能被逼著談。”
這份底氣,并非空穴來風,它源于過去幾年在應對外部壓力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系統性機制和戰略定力,更源于手中握有的“王牌”。
![]()
特朗普不是沒想過破局,他與澳大利亞的85億美元協議,就是他試圖打破中方在稀土市場主導地位的“新武器”。
但他忽略了一個致命的細節,澳大利亞的稀土雖然儲量大,加工卻依賴中國,從開采、分離到精煉,中國掌握了全球近90%的精煉能力。
悉尼科技大學的研究員瑪麗娜·張一語道破天機:“即使美國和所有盟友齊上陣,也至少需要五年才能追上中國。”五年,這個時間差,就是中方最穩固的底牌,也是這場大戲的“邊界”。
![]()
美方的“破局”行動,更像是急于找一根救命稻草,卻沒發現那根草本身長在中方的池塘里。
中國的稀土出口管制,不是“武器化”,而是完善自身體系的正常法律行為,是出于防擴散和國家安全考慮,不是限制貿易,而是限制敏感技術的外流。
這種“有理、有利、有節”的精準反制,既讓美方切實感受到了壓力,又把沖突牢牢地控制在“非致命”的范圍內。
![]()
一個在臺上又跳又唱,一個在臺下淡定喝茶,但這出戲的邊界,由誰握著關燈的開關?答案不言而喻。
把所有碎片拼成一張完整的圖景,我們會發現一個令人震驚的模式,特朗普的威脅,不是失控的號角,而是一場精心編排的“可控的沖突”大戲。
這不是他第一次這么干,也不會是最后一次,從2018年起,他就頻繁使用這種策略——先開出夸張的條件,震懾對手,再在談判桌上逐步讓步。
![]()
這種模式,并非孤例,回顧歷史,從古巴導彈危機到當下的供應鏈博弈,大國都在學習管理沖突而非贏得沖突,沖突的價值,似乎正在從“勝負”轉向“過程”的掌控。
特朗普的表演,正是這個新時代政治邏輯的極端體現,他像一個拿著火柴的孩子,既想點燃世界,又怕燒到自己,所以他會反復試探火的邊界。
![]()
這預示著,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全球政治可能都將處于這種“劇本化博弈”的新常態中,對企業而言,這意味著必須加速供應鏈的“中國+N”布局,以應對這種長期化的、可預測的政治風險。
對國家而言,這意味著博弈的重點不再是“消滅對手”,而是提升自己“管理危機”的能力,看誰能更穩地掌控節奏,笑到最后的,往往不是嗓門最大的演員,而是那個手握劇本、并且知道何時該落幕的導演。
至于特朗普設下的那一周期限,最終只會變成束縛其自身的枷鎖,因為在這場大戲里,時間,站在更有耐心的一方。
![]()
特朗普的威脅,不是失控的號角,而是一場精心編排的“可控的沖突”大戲,從古巴導彈到如今供應鏈,大國都在學習管理沖突而非贏得沖突,這或成新常態。
看懂這場大戲的劇本,或許比單純站隊更重要,你覺得呢?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