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你千萬收藏!
首先,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讀各種名字差不多的報告文件,光名字就能繞暈!請記住這個公式:《公報》是《建議》的縮略版,《建議》是《綱要》的縮略版。通常,在《建議》發布之前還會出一份會議的《側記》,從側面記錄決議形成的過程,起到參考作用。《建議》發布后,一般還會發布一個對《建議》的《說明》,起到講解的作用!
所以,解答國家的戰略,千萬不要添油加醋,自行理解!必須客觀且理性的領悟未來5年的大政方針,并從中尋找機會!
![]()
從核心內容角度,我把這次報告縮略總結為9點:
(1)經濟發展導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焦高質量發展,重 “質” 而非 “量”,是實現 2035 年目標的承上啟下階段,需取得 “決定性進展”。
(2)市場與政府關系:延續 “有效市場 + 有為政府” 的表述,強調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
(3)安全與斗爭策略:對安全的強調顯著加強,面對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環境,從過去偏被動的 “保持戰略定力” 轉變為主動的 “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4)科技創新定位:出于安全考量,將科技創新置于優先位置,重點推進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7)實體經濟發展:強調高質量發展,方向為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保持制造業合理比重,不搞傳統投資刺激、上項目擴產能的模式。
(8)消費策略調整:從 “全面促進消費” 轉向 “大力提振消費”,核心是通過新供給創造新需求,同時注重消費兜底。
(9)市場建設方向:堅決破除阻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卡點堵點!
總結一句話從: “量的合理增長” 到 “質的有效提升”,不再追求相對的營收,而是要追求絕對的利潤!
![]()
在上述的基礎上,我再為大家簡單分析六大領域的戰略部署!
(1)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躍升,夯實科技自立自強根基
《建議》將科技創新置于核心位置,提出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這一目標直指當前 “卡脖子” 技術難題,例如高端芯片、工業軟件、生物醫藥、量子科技、腦機接口等關鍵領域。為實現突破,規劃提出三大路徑:
強化基礎研究與原始創新:預計研發投入占 GDP 比重將從 2024 年的 2.7% 提升至 2030 年的 3.2%,基礎研究經費占比進一步提高。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等戰略科技力量將承擔更多原創性攻關任務!這將為脫離美國原創體系打下基礎!
推動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分行業組織 AI 企業與重點企業合作開發垂類智能體,推動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智慧醫療等場景的規模化應用。同時,通過 “設備更新專項” 單列財政資金,支持企業智能化改造升級,目標到 2030 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 GDP 比重達 13%。
優化創新生態:健全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培育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改革科研評價體系,破除 “唯論文” 傾向,鼓勵顛覆性技術創新。
![]()
(2)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激活內需與開放協同效應
面對國際環境不確定性,《建議》提出 “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具體部署包括:
擴大內需戰略升級:通過提高居民收入(如完善工資合理增長機制)、優化社保(如提高養老金標準)、擴大保障性住房供給等措施,夯實消費基礎。目標到 2030 年居民消費占 GDP 比重從 39.9% 提升至 43-45%,消費總額新增 3-4 萬億美元。同時,加大對城市更新、公共服務、綠色基建等領域的投資,推動 “投資于人” 與 “投資于物” 協同。
深化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例如對接 CPTPP、DEPA 等國際經貿規則;高質量共建 “一帶一路”,推動跨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產業園區合作。同時,健全開放型經濟風險防范體系,應對供應鏈 “去風險化” 挑戰!
![]()
(3)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筑牢實體經濟根基
針對全球產業鏈重構,《建議》強調 “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提出三大重點:
傳統產業智能化綠色化改造: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推動汽車、鋼鐵、化工等行業通過 AI 優化生產流程,降低能耗。
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培育:重點發展人工智能、機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例如規劃建設 “綠電 + 氫能” 零碳產業園,推動光伏裝機量年均增長 20% 以上。同時,超前布局低空經濟、量子計算等未來賽道,搶占技術制高點。
優化生產力空間布局:強化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核心區域的科創引領作用,同時通過產業轉移和基礎設施升級(如西部陸海新通道),推動中西部與東部協同發展。
![]()
(4)深化綠色轉型,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面對 “雙碳” 目標壓力,《建議》提出 “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化”,具體措施包括:
能源結構優化:加快風電、光伏、核電等清潔能源開發,目標到 2030 年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比超 50%。同時,完善碳交易市場,探索 “零碳標簽” 外貿產品認證體系。
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治理,推進長江、黃河流域生態修復工程,目標森林覆蓋率提高至 24.5%,地表水劣 V 類水體比例控制在 5% 以內。
綠色消費與循環經濟:推廣新能源汽車、節能家電等綠色產品,完善垃圾分類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體系,目標到 2030 年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 70% 以上。
![]()
(5)促進共同富裕,強化民生保障與社會治理
《建議》將 “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 作為主要目標之一,部署三大任務: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通過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提高勞動報酬比重、完善稅收調節等措施,縮小貧富差距,規劃探索 “共富工坊” 模式,通過產業帶動低收入群體增收。
公共服務提質擴面:推動教育、醫療、養老資源均衡配置,例如目標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 60%,每千人口托位數達 4.5 個;優化住房保障體系,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
應對人口結構挑戰:實施積極生育支持政策,包括延長產假、提供托育補貼、探索 “租購同權” 等;同時,完善養老服務網絡,發展銀發經濟,目標到 2030 年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超 60%。
![]()
(6)統籌發展與安全,構建韌性體系
在國際環境動蕩變革期,《建議》強調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重點包括:
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建立關鍵技術和原材料備份清單,推動半導體、稀土等領域國產化替代;加強國際能源合作,保障油氣、糧食等戰略物資供應穩定!
金融風險防控:穩妥化解地方政府債務,加強對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例如設立農業科技風險投資基金。
國家安全體系建設:健全生物安全、數據安全、網絡安全等領域法律法規,強化海外利益保護機制;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提高戰略威懾能力。
![]()
最后,6大部署之內可能直接受益的核心行業及代表個股
(1)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產力賽道:
<1>商業航天(低軌衛星組網 + 太空經濟):規劃明確 “支持民營資本參與航天產業鏈”,未來 5 年低軌衛星發射量預計超 2000 顆,市場規模超萬億。
代表個股:
中國衛通(衛星運營龍頭,寬帶衛星覆蓋全國,下游通信 / 導航需求明確);
中國衛星(衛星制造主力,載荷技術領先,商業訂單同比增長 40%);
航天科技(火箭發射服務提供商,民營商業航天合作項目密集落地)。
![]()
<2>量子科技(通信 + 計算):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納入 “科技創新重點工程”,政務、金融領域剛需明確,技術商業化突破在即。
代表個股:
中科曙光(量子計算服務器研發龍頭,算力基礎設施市占率第一);
國盾量子(量子通信網絡建設主力,政務領域訂單占比超 60%);
神州信息(量子加密技術在金融領域落地項目多,銀行客戶覆蓋廣)。
![]()
<3>半導體國產替代(設備 + 材料 + 制造):“卡脖子” 技術攻關重點領域,政策推動全產業鏈自主可控,設備國產化率目標從 15% 提升至 30%。
代表個股:
北方華創(刻蝕機、薄膜沉積設備龍頭,12 英寸設備訂單排產至 2027 年);
中芯國際(成熟制程產能全球領先,國產芯片制造核心載體);
滬硅產業(大尺寸硅片國產化主力,支撐半導體材料自主供應)。
![]()
(2)高端制造升級賽道
<1>工業母機(高端數控機床):制造業升級推動高端機床需求,政策提供專項補貼,國產替代率從 15% 向 30% 突破。
代表個股:
科德數控(五軸聯動機床龍頭,軍工領域應用突破,進口替代空間大);
秦川機床(齒輪加工設備主力,新能源汽車領域訂單增長,智能化改造領先);
合康新能(伺服系統國產替代先鋒,下游工業機器人、光伏設備需求旺盛)。
![]()
<2>機器人核心部件(減速器 + 控制器 + 伺服電機):規劃強調 “突破減速器、控制器技術”,人口老齡化 + 工業自動化雙驅動,核心部件國產化是關鍵。
代表個股:
綠的諧波(諧波減速器國產市占率超 30%,人形機器人上游核心供應商);
埃斯頓(控制器自研,機器人整機出貨量同比增 50%,國產替代標桿);
匯川技術(伺服電機龍頭,新能源機器人領域布局早,下游客戶覆蓋廣)。
![]()
<3>深地經濟(資源勘探 + 地下工程):深地資源開發率不足 5%,規劃要求 “突破深地鉆探裝備技術”,未來 5 年鉆探裝備需求增長 3 倍。
代表個股:
神開股份(深孔鉆井設備龍頭,175MPa 智能井口裝備打破國際壟斷,海外訂單暴漲 40%);
石化機械(頁巖氣開采裝備國產化率超 80%,深層油氣開發核心供應商);
中鐵工業(央企盾構機龍頭,市占率國內 25%,適配深地地下工程全場景)。
![]()
(3)新能源革新賽道
<1>固態電池(技術迭代方向):規劃明確 “加快固態電解質研發與產業化”,解決傳統鋰電安全痛點,2025 年小規模量產可期。
代表個股:
寧德時代(固態電池試點線投產,能量密度超 400Wh/kg,技術路線領先);
贛鋒鋰業(鋰金屬負極材料技術儲備深厚,固態電池上游核心材料商);
先導智能(固態電池生產設備龍頭,訂單提前鎖定,產能配套領先)。
![]()
<2>氫能產業鏈(綠氫 + 燃料電池):“雙碳” 目標下氫能需求激增,規劃期內加氫站預計超 1000 座,設備和運營企業迎來爆發期。
代表個股:
隆基綠能(光伏制氫設備龍頭,綠氫成本降至 20 元 /kg 以下,技術經濟性凸顯);
億華通(燃料電池系統市占率第一,商用車領域裝機量領先,政策補貼傾斜);
厚普股份(加氫站設備全國布局超 200 座,下游基建需求明確)。
![]()
<3>新型儲能(液流電池 + 壓縮空氣):新能源發電占比提升倒逼儲能需求,新型儲能技術突破解決鋰電瓶頸,市場空間超 5000 億。
代表個股:
全釩液流儲能(釩電池龍頭,大型儲能項目落地多,長時儲能場景優勢明顯);
中國電建(壓縮空氣儲能主力,參與多個示范項目,技術工程化經驗豐富);
派能科技(戶用儲能出海龍頭,海外市場拓展快,適配分布式能源場景)。
![]()
(4)消費升級與民生賽道
<1>服務消費(養老 + 文旅 + 醫療):消費政策從 “全面促進” 轉向 “大力提振”,服務消費是擴容提質重點,老齡化與消費升級雙驅動。
代表個股:
奧園美谷(養老地產 + 社區養老機構布局廣,適老化改造政策受益);
魚躍醫療(適老化醫療器械龍頭,家用制氧機市占率第一,養老場景需求明確);
華大基因(基因測序龍頭,無創產檢市占率超 30%,消費醫療賽道擴容)。
![]()
<2>新型消費(智能家居 + 國貨潮品):“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居住品質升級 + 文化自信推動新型消費場景爆發。
代表個股:
科沃斯(掃地機器人龍頭,智能家居滲透率提升,技術迭代引領需求);
珀萊雅(國貨美妝龍頭,契合 “文化自信” 消費偏好,年輕化品牌策略成功);
宋城演藝(文旅復蘇 + 沉浸式體驗創新,后疫情時代消費場景擴容)。
![]()
(5)綠色經濟與安全保障賽道
<1>智能電網(特高壓 + 柔性直流):新能源消納需求推動電網升級,投資規模年均增長 15%,智能化、低碳化是方向。
代表個股:
國電南瑞(特高壓設備 + 電網信息化龍頭,電力數字化轉型核心供應商);
許繼電氣(柔性直流設備主力,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直接受益);
國網信通(電網信息化服務龍頭,能源數字化訂單增長明確)。
![]()
<2>央企戰略賽道(軍工 + 深海 + 數字經濟):央企 “十五五” 瞄準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安全保障、全球布局領域發揮主導作用,此外要注意,政府事業單位、央企托管研究所的資產的改制!
代表個股:
成飛集成(無人機機身制造龍頭,軍工新勢力核心標的,訂單排產至 2026 年);
海油工程(全球最大 FPSO 運營商,深海油氣開采技術突破,海外訂單占比超 40%);
中科曙光(國產算力服務器龍頭,政務云市占率第一,數字經濟底座核心)。
中航機載(中航系38家核心研究所均在其托管之下,2026資產注入預期)
![]()
不過,請各位也要看看估值和價格,有很多標的可能已經是預期價格透支了,投資時需結合 “真訂單、真業績、真政策” 三大標準,篩選具備持續增長能力的標的。
當然,所有的利好,都需要真金白銀的推動,需要大量的債務投入,所以銀行的錢會越來越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