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熾熱的愛國者楊振寧先生走了。
10月18日,噩耗傳出,全網悲慟,各界人士紛紛發文悼念。在楊振寧去世后,他生前工作和居住的清華大學設置了緬懷室,接受社會各界友好人士前來吊唁。
![]()
看到緬懷室內布滿了菊花,有一面墻上掛滿了楊振寧生前人生各個階段的照片。
![]()
值得一提的是,緬懷室所在地是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所在樓棟,而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也曾在這棟樓里工作過。在緬懷室開放期間,每天都有人前去悼念,每天排隊都要排幾百米,緬懷室內鮮花都放不下了,有些放到走廊上綿延了數十米。
10月24日上午9點,楊振寧的遺體告別儀式于上午9點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現場報道顯示,在公墓附近的停車場,排起數十米長的隊伍等候。送別人群身著黑衣,神色肅穆。
![]()
靈堂內外擺滿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及國內外科研機構贈送的花圈,白菊與百合環繞遺像,數百名各界人士身著黑衣列隊送別。清華大學科學館同步開放緬懷室,供無法到場者寄托哀思。
![]()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鄧稼先也是在這里舉行了追悼會。
從某種意義上說,兩位摯友在八寶山“重逢”了。
![]()
說起楊先生和鄧稼先的友情,那真是一段奇妙的緣分。
![]()
初中時,他倆不在一個年級,卻因為思想上的共鳴成了好朋友。后來,兩人又在西南聯大重逢,接著又先后前往美國深造。在美國那段時間,他們經常保持聯系,這份友情一晃就是五十多年,讓人羨慕不已。
鄧稼先離世后,楊先生悲痛萬分。那時他還在美國工作,但只要有機會回國,他一定會去給老友掃墓。他們這一輩子,都在為自己的夢想和祖國的強大而拼搏。如今,楊先生也被安葬在了八寶山,這仿佛是他們友情在另一個世界的延續,真是一場跨越世紀的告別啊。
王征先生曾回憶說,楊先生對祖國的愛,既深沉又內斂。當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消息傳到美國時,楊先生正在參加一個酒會。聽到這個消息,他激動得無法自持,只能悄悄離開酒會,去洗手間平復心情,過了好久才走出來。在大是大非面前,楊先生的立場始終堅定,他知道自己是中國人,要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那些有幸聽過楊先生授課的學子,都從他的思想中得到了深刻的啟迪。這位在科學和思想領域都堪稱巨匠的人,如今離開了我們,怎能不讓人感到惋惜和遺憾呢?
![]()
其實,楊先生的身體一直挺硬朗的,他走路穩健有力,除了和翁帆女士牽手時,幾乎不需要別人攙扶。但畢竟年事已高,一點小磕碰都可能帶來嚴重后果。楊先生總是對自己的身體狀況輕描淡寫,有一次摔倒后,他自己站起來,還笑著說沒事。還有一次摔得比較嚴重,在醫院住了八十多天,但他始終保持著樂觀豁達的態度。他的學識和思想,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
致敬!楊先生千古!
素材來源于官方媒體/網絡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