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10月24日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紀念日。二戰后,聯合國成為全球化的重要倡導者和推動者,致力于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多邊主義,推動國際合作,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近年來,全球化遭遇單邊主義挑戰,尤其是美國發動的關稅戰、科技戰,正在瓦解戰后國際秩序,破壞聯合國機構,加劇國家間矛盾。在此形勢下,必須加強聯合國的作用,堅持聯合國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核心地位,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維護世界繁榮穩定。
本文為中國觀察智庫獨家約稿,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
作者:吳志成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教授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全球化蓬勃發展,聯合國成為全球化的重要倡導者和推動者。然而當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特別是特朗普第二任期以來,美國政府將關稅工具化、武器化,在全球范圍內發動關稅大戰,掀起逆全球化風暴,妄圖通過極限施壓謀取私利,對全球經貿合作秩序造成嚴重破壞,使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遭遇嚴峻挑戰。
但是,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也是世界歷史演進的必然規律和不可逆轉的時代大勢。全球化的方向從未改變,也不會改變。聯合國仍然是倡導和推動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全球化進程的深入發展加速了全球性風險的擴散,人們對全球化和多邊主義的疑慮增加,逆全球化思潮泛起,全球多邊秩序受到嚴峻考驗。作為最具權威性和代表性的全球治理機構,聯合國既是全球化的核心合作平臺,又是治理全球化的重要倡導者和組織者。
![]()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首先,聯合國是全球安全的守護者,致力于維護人類和平與安寧。在傳統安全領域,聯合國自1948年以來累計采取71項維和行動;2019年發起“以行動促維和”倡議,重申對維和行動的共同政治承諾。在非傳統安全領域,面對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聯合國旗下負責信息通信技術事務的專門機構國際電信聯盟發起了“信息社會世界峰會”,提出多利益攸關方治理模式;聯合國互聯網治理論壇以及由上合組織成員國向聯合國提交的《信息安全國際行為準則》也得到國際社會普遍接受。
第二,聯合國是國際合作的推動者,致力于促進包容性多邊主義。近年來,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盛行,國際經濟金融治理呈現碎片化趨勢。對此,聯合國系統在國際經貿投資、發展援助、債務協調等領域發揮了重要的穩定器作用。針對“脫鉤斷鏈”風險,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推動建立區域性供應鏈備份網絡,以維護區域供應鏈價值鏈穩定。針對全球發展新動能不足的問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世界糧食計劃署在國際發展合作、綠色經濟轉型、生物多樣性、糧食援助等領域對相關國家進行決策建議和資金援助,同時利用中國支持設立的“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向“全球南方”國家分享減貧經驗,提供發展貸款,樹立了多邊合作的典范。
第三,聯合國是氣候變化的“吹哨人”,致力于推動應對氣候變化的團結協作。聯合國組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多邊合作平臺,如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附屬機構,促進各國政府間氣候變化談判,建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伙伴關系網絡;已舉辦29次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達成了《京都議定書》《哥本哈根協議》和《巴黎協定》。
![]()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第四,聯合國是全球發展的協調者,致力于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2000年9月,聯合國千年峰會通過《聯合國千年宣言》,納入八個千年發展目標,聚焦減貧、教育、性別平等和公共衛生等領域。2015年9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通過《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包括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169項分目標和232項具體量化指標,覆蓋經濟、社會與環境三大維度。在聯合國的推動下,可持續發展目標分別與區域和成員國國內戰略對接,形成了極具整合性和參與性的全球治理網絡。
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全球化進程遭遇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的挑戰。特別是美國發動的關稅戰、貿易戰、科技戰,正在瓦解二戰后西方主導構建的全球制度體系、規則范式和國際秩序,全球化進程中的國際競爭、“零和”博弈、安全困境也更加凸顯,聯合國體系面臨一系列新問題、新挑戰。
一方面,聯合國系統內部出現碎片化趨勢,不同機構間各自為政現象突出,發展援助架構重疊。近年來,聯合國系統內部機構因美國等西方國家“退群”、拖欠和削減會費捐資而陷入財政危機。為爭奪捐資,各機構針對捐助國特別青睞的可持續發展、綠色轉型等項目重復設置業務。這不僅導致機構職能的隱性重復和資源浪費,也限制了聯合國系統內各實體機構依據其戰略規劃合理分配資源的能力,損害了其多邊主義特征。
![]()
圖片來源:新華社
另一方面,大國博弈和地區沖突加劇國際格局分裂和國家間矛盾對立,聯合國面臨信任危機與合法性赤字。廣大發展中國家迫切需要聯合國在維持和平、發展援助、綠色轉型等領域更加積極作為。聯合國體系內這種發展中國家期待漸強的狀況,可能形成小國信任危機,加劇聯合國框架下國際合作的空心化。
歷史和現實證明:多邊主義踐行得好一點,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就會解決得好一點。近年來的一系列危機挑戰一再警示我們:聯合國的作用只能加強,不能削弱;聯合國的地位必須維護,不能取代。
長期以來,中國作為國際社會的穩定、積極、進步力量,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決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通過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和四大全球倡議的落實,與其他“全球南方”國家通力合作,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共同維護世界繁榮穩定,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本文英文版發表在中國日報國際版,英文版標題為 "Diamond in the rough"
出品: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責編:杜娟 欒瑞英
編輯:張釗
![]()
![]()
中國觀察 (China Watch Institute)是中國日報旗下的傳播型智庫,匯聚全球中國問題研究的意見領袖、政商精英和學界翹楚,建設全球中國議題“朋友圈”;集納海內外“最強大腦”的權威觀點,建成內容具有聚合性、權威性和工具性,傳播效果具有穿透性的高端平臺和中國議題最權威的風向標。
我們關注的重點議題包括國際關系和全球治理、經濟、科技、人口、氣候環境、衛生健康、糧農土地等。歡迎國內外專家學者和機構同我們聯系,分享智慧成果,建立合作關系。
投稿/合作:editor@chinawatch.cn
電話:+86-10-64995859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惠新東街15號
www.chinawatch.cn

好看,請點 [分享] [點贊] [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