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晚報全媒體記者 袁碩望
在碧波蕩漾的洞庭湖畔、底蘊深厚的岳陽老城里,有一個充滿溫度與活力的社區——鄢家沖。它東枕京廣鐵路,西攬洞庭湖光,轄區雖不大,僅0.96平方公里,卻住著2233戶、2452位居民,更凝聚了205名黨員的熱血與初心。
如今,這個社區正以一場名為“洞庭紅·和睦家”的黨建品牌創建行動,掀起基層治理的“青春風暴”。
“洞庭紅”,是信仰的顏色,是黨員們沖鋒在前、服務為民的熾熱初心;“和睦家”,是溫暖的愿景,是鄰里相親、社區如家的美好藍圖。兩者交融,正悄然改變這座老社區的面貌。
![]()
“家有先鋒”:黨員出列,小崗位也有大作為
誰說理論學習枯燥?在這兒,黨員們每月參加“一課一片一實踐”,線上線下齊發力。“學習強國”刷起來,社區黨課聽起來,交流研討火起來——理論,也可以很“潮”。
更有意思的是,黨員們紛紛“領崗上任”:巡湖志愿者守護洞庭碧水,文明勸導員維護街巷整潔,矛盾調解員促和諧一家親。環境衛生整治、安全巡查防控……處處都有“紅馬甲”的身影。
他們還推行“三長制”,一名黨員牽手多戶居民,走家串戶、建群連線,居民的大小事、麻煩事,有人聽、有人管、15天內必回應——真正實現“小事不出樓,大事不出社區”。
“家有陣地”:這里有溫度,更有故事
走進社區的“群英斷是非”工作室,仿佛走進鄰里茶館。老黨員、老教師、熱心阿姨組成“調解天團”,不推諉、不拖延,用情理法融合的方式化解糾紛,真正做到了“群英出手,是非休走”。
![]()
網格治理也玩出了新花樣。專職網格員+微網格員搭檔出擊,線下走訪+線上接單,精準響應居民需求。信息錄入系統、問題分類處理——社區治理,照樣可以很“智慧”。
最讓人眼前一亮的是社區門口的“暖心服務站”。這里不僅是戶外勞動者歇腳喝水的“補給站”,還是游客打卡、居民閱讀的“文化客廳”。微波爐、醫藥箱、免費圖書、老城記憶展……小小的空間,裝下了滿滿的善意與情懷。
“家有互助”:文旅賦能,鄰里不再是陌生人
你幫我修家電,我幫你看小孩——這樣的場景,在鄢家沖不再是傳說。鄰里互助微信群隨時響個不停,“鄰里節”包粽子、秀才藝、辦運動會,大家從“門對門的陌生人”變成“心貼心的老熟人”。
![]()
社區還深挖“洞庭文化”底蘊,助力“洞庭漁火季”“非遺記憶展”,讓居民成為文化的主角,跳民俗舞、做手工藝、講老故事——老街煥新顏,文旅正當時。
志愿服務也卷起來了。環保小隊、文藝輕騎兵、幫扶小分隊定期開展活動,培訓、激勵一樣不少,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人人做志愿”正在這里成為現實。
“家有服務”:精準又暖心,幸福指數UP
社區每半年舉辦一次“黨群懇談會”,真正聽民意、解民需。針對老年人推出“銀發關愛計劃”:免費理發、上門體檢、無障礙改造……細節之處,都是真情。
困難家庭動態臺賬清晰明了,臨時救助通道快捷暢通,社會資源不斷整合導入——愛心企業、人大代表、慈善組織都成為社區“助力天團”。
文體活動更是月月不重樣:廣場舞大賽、書畫展覽、讀書分享會……場地充足、團隊活躍,居民們既是觀眾,也是主角。
“洞庭紅·和睦家”不僅是一個品牌,更是一種社區理想的生活狀態。在這里,紅色是溫暖的底色,互助是日常的基調。鄢家沖社區正用黨建的一根“針”,穿起社區治理的“千條線”,繡出一幅鄰里相親、治理有效、文化洋溢的生動圖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