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波我操作的挺準的,信號給的太多了!!但市場還有反復,因為很多人還在抄底,流動性沒完,籌碼還沒固化!
關注我的,應該都發現了我最近一周寫了很多黃金、白銀(鏈接放評論區了),起因是我月初時,發現美股、黃金、美元呈現同漲同跌趨勢,然后在COMNEX黃金盤中發現有大資金急殺,形成跳水的動作,并且隨后又出現拉高出貨式試探,這是典型的多頭要反轉,試探地步承接籌碼,試探ETF和量化被動策略的動作!然后又到了10月10日黑色星期五,比特幣等全球美元定價資產集體大跌,隨后雖然經過修復,但實際上流動性的結構以已開始發生變化,接著我就發文說比特幣的走勢是黃金提前1個月的預演!
大家看這張圖可能會清晰點,比特幣先于黃金調整,隨后開始同步:
![]()
因此,我最近一周多,所有的文章里,幾乎在涉及美國的經濟話題里一直都在提醒黃金和白銀要大跌這個事,邏輯也很簡單!
貴金屬的價格一定存在泡沫,因為預期過于一致!而只要預期一致,流動性必然通縮,大部分人是不同的,或者反復在單一品種里進出,說白了,很多人覺得黃金不可能跌的原因,就和你不相信美元年底前可能沖100一樣!
而我對黃金近期或有調整的邏輯一直都是5點,除開技術!說實話對于超預期市場,所有技術指標都是被現狀重新擬合的,如果問題存在,技術指標本身就是為了遮掩問題,只有量能和盤中的動作是真實的:
(1)現貨/期貨的比例已經是150:1了,夸張了,哪個大佬不要錢要現貨,這個市場一下就能崩!90%以上的多頭鎖定了,現貨被賣的流動性危機,一個沒有空頭的市場,多頭就是最大的空頭!
(2)4000美元以上,散戶買不起了,都是ETF和機構在做,交易所都在提高保證金,限制裸做多了!
![]()
(3)這個月開始,盤中明顯有神秘大佬試盤,動不動閃崩,其實是在測試ETF和量化的被動策略,一旦摸清后,就馬上操作!邏輯和比特幣是一樣的,只不過數字貨幣市場比大家的β值都大!感覺市場又出現了能掌握現貨和期貨關系的“亨特兄弟”!很多人說亨特兄弟不可能有了,但忽略了,現在的市場衍生品更多,跨市場鏈條更為復雜,監管關門,正好清理杠桿投資者!
(4)美國政府這周可能要上班了!我昨天上午也提醒了,這意味著監管也要上班了,神秘大佬可能要收手了!而且,俄羅斯、歐洲、美國這次在布達佩斯的碰頭,很可能重演二戰前的《慕尼黑協定》,通過放棄烏克蘭,恢復和平!
(5)30萬億美元的黃金市場,正好可以固化流動性,暴跌后,實物留在了英美,而閑散資本灰飛煙滅,一下子資金集中,通脹就好了,這時候拉拉美元,一些國家黃金下跌,美元又被拋售,本幣就要貶值,股市就要下跌,因為匯率的邏輯變了!
![]()
此外,如果還有人認為美國還有能力能左右國際金融市場,那么根據賓夕法尼亞和海湖莊園的方案,美國要解決通脹和虹吸流動性(資產)問題,必須不走尋常路!其中重點就是要創造和預期,通過看空美國,降低美元在各國的外匯儲備比例,形成弱勢美元趨勢,這樣全球資金就會流入避險的其他美元定價資產!
然后猛拉黃金、白銀、科技股、數字貨幣。這樣全球大部分的錢都會去美國的虛擬資產里,而美國的企業,交易所、發行商、莊家可以利用政策和規則制定的便利性,通過衍生品和金融市場去決定市場走勢,此外大宗商品的實物也得運往美國,去做期貨的對手盤!
那么,假設某一天重復歷史,白銀或者黃金下跌10%-50%(數字貨幣已經出現),3天打回原形(亨特兄弟1979-1980白銀)的話!
因為杠桿效應,大部分對沖的資金和實物就留在了美國(英國),而資本紅利則被大型機構收割,并成為了集中管理的資本!這樣有計劃的操作之下,美元就會成為最后避險物品,重新走牛,不管是別國的央行還是機構,只能重新買美債對沖!不然根本無力維持自己的本幣!
![]()
所以,如果要讓黃金之類的上漲,關鍵就是要多一些能形成大波動,但缺乏實質結構性影響的預期,好讓國際金融市場始終處于恐懼之中,中東、俄烏、國內,各種TACO之下都是這樣!當然,你依然可以認為西方已經無能為力,行將就木,現在的一切只是市場需要!
不過,這次下跌很可能還會反彈,因為需要盡可能的把抄底的人割完,很多人還在抄底,并不相信反轉,機構不會不利用這種心理,他們會把市場把大部分籌碼凍在當前價位,才會讓行情結束,現在看來,還需要來幾次上下折騰,至少讓現在的人覺得還會反彈收復!
因為,這就是行為經濟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