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生團合影
10月6日至18日,“走遍中國——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美術家寫生創作行動”第二階段新疆段活動收官。本次活動由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主辦,大唐鹿野苑·國際森林度假區、北京國亭文化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承辦,數字電視書畫頻道協辦,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社教節目中心支持。在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主席楊曉陽、該行動執行委員會主任張江舟的帶領下,由韓碩、劉健、老圃、馬海方、陳孟昕、陳鈺銘、任惠中、林容生、陳琪、李偉、許俊、劉建、殷會利、邢斯恬等藝術家,以及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監事長杜偉、秘書長趙長海組成的寫生團齊聚新疆,開啟了為期13天的藝術采風之旅。此次活動組織藝術家們通過畫筆深入挖掘新疆的自然與人文資源,記錄新時代新疆的發展成就與多元文化圖景,致力于推動藝術創作從“高原”向“高峰”邁進。
楊曉陽作為該行動總負責人,從宏觀角度總結了本次活動的三大特色:首先是立意宏闊、系統推進,行動以三年為期,深入基層寫生;其次是激發創新,鼓勵藝術家突破傳統范式,在寫生中融合時代精神與個人風格;第三是扎根生活、回應時代,新疆之行中藝術家們既感受民族風情,也目睹當地基礎設施與新能源建設的跨越式發展,為創作注入鮮活的時代內涵。
一、烏魯木齊:絲路風情與歷史回響
寫生團的首站烏魯木齊,是新疆多元文化的交匯之地。抵達當日,藝術家們走進新疆國際大巴扎,這座富有民族特色的集市,生動展現出古絲綢之路商貿往來的歷史傳承。高聳的觀光塔、精美的手工地毯、絢麗的艾德萊斯綢以及濃郁的市井氛圍,為藝術家提供了豐富的觀察視角與創作素材。
![]()
![]()
天山天池
![]()
![]()
寫生活動現場
次日,寫生團前往天山天池,途經民俗風情園時,藝術家們立即被那里原生態的民族風情吸引,紛紛打開畫夾,用畫筆記錄下眼前生動的畫面。駱駝溫順的眼神、氈房精美的紋飾、居民淳樸的笑容,都成為藝術家筆下的動人素材。在天池湖畔,博格達峰的雪頂、湛藍的湖水和金黃的秋色,構成了一幅壯麗的畫面,藝術家們迅速投入創作,將這片“瑤池仙境”納入畫幅。張江舟表示:“新疆的自然與人文雙重獨特性,為藝術家提供了無盡的創作靈感。”陳孟昕補充道:“寫生是藝術與生活的橋梁,能在與現實的對話中催生新的表現技法。”
![]()
![]()
寫生活動現場
![]()
寫生活動考察現場
8日,寫生團登上紅山公園,俯瞰烏魯木齊城市風貌,任惠中感慨:“登高遠眺新舊交融的城市風貌,讓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視角。”下午,藝術家們參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織錦護臂和克孜爾石窟壁畫等文物,讓大家深切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底蘊。張江舟總結道:“這些文物不僅見證絲路輝煌,更引發對文化傳承的思考。”傍晚,晚餐時偶遇的一場維吾爾族婚禮讓藝術家們親身感受到新疆人民的生活熱情,劉健感嘆:“從自然山川到人文風情,新疆給我帶來了直擊心靈的深刻激蕩。”
二、博樂:自然奇觀與民族印記
![]()
寫生團合影
9日,寫生團驅車至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樂市,探訪被譽為“天然雕塑博物館”的怪石峪風景名勝區。千姿百態的花崗斑巖奇石,在秋日光影下呈現出獨特的肌理效果。韓碩表示:“北疆的自然風貌與南疆截然不同,怪石峪給我的創作帶來了全新的視覺元素。”陳鈺銘認為,這里的奇石景觀突破了人物畫家的題材界限,促使藝術認知從描摹向文化思考升華。
![]()
![]()
寫生活動考察現場
10日,寫生團在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展開深度文化探訪。上午,藝術家們參觀了博爾塔拉博物館,館內陳列的草原石人、鹿石、巖畫等珍貴文物,靜靜訴說著游牧民族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悠久歷史。這些承載著歲月印記的展品,為藝術家們理解當地文化脈絡提供了豐富素材。下午,寫生團走進阿里翁白新村,藝術家們不僅用畫筆記錄下田園風光,更與當地村民展開深入交流。劉建表示:“此次寫生行動計劃周全,我將用畫筆表現新疆獨特的自然與人文。”
![]()
賽里木湖
![]()
![]()
寫生活動現場
11日,寫生團奔赴賽里木湖,湛藍的湖水在陽光下呈現出層次豐富的藍色,藝術家們支起畫架,試圖捕捉賽里木湖的靜謐與浩瀚。殷會利感慨:“新疆多元的文化資源始終滋養著藝術家的靈感,這次采風必將催生優秀作品。”
![]()
叼羊比賽
![]()
![]()
寫生活動考察現場
![]()
座談會現場
12日至13日,寫生團深入溫泉縣和查干屯格鄉,在博格達爾村與各族村民互動,藝術家們感動于村民身著民族服裝配合寫生的真誠;在野鴨湖濕地寫生和觀看叼羊比賽中,藝術家們從自然與競技中汲取靈感,進一步豐富了筆墨語言與構圖創新。13日下午,“走遍中國——美術家寫生創作行動座談會”在溫泉縣圣泉灣·萬信至格酒店會議室舉行。座談會圍繞“寫生與創作”的核心關系展開深度思辨。與會藝術家們就當代藝術語境下寫生實踐面臨的挑戰進行熱烈討論:如何超越客觀物象的簡單描摹,實現主觀精神的有效表達;如何在圖像泛濫的時代保持創作的鮮活度與獨特性;如何將寫生獲得的直接經驗轉化為具有時代精神與個人風格的深度創作。通過對這些關鍵問題的思辨與交流,與會藝術家們匯聚集體智慧,以期推動該行動在后續行程中更富成效地開展。
三、伊犁:多元交融與時代畫卷
![]()
果子溝大橋
14日,寫生團驅車穿越被譽為“新疆第一橋"的果子溝大橋前往伊犁。途中老圃深有感觸地說:“越過山脊進入伊犁,滿目蔥翠撲面而來。特別是伊寧城中那片天藍色建筑群,宛若將整個城鎮浸潤在湛藍海水之中,如此獨特的視覺體驗,促使我必須探索新的藝術表現手法。”
![]()
![]()
![]()
![]()
寫生活動現場
15日至16日的行程聚焦于伊寧老城的深度文化體驗。首日,藝術家們走進六星街,其獨特的放射狀街巷格局與色彩明快的民俗建筑,為寫生創作提供了豐富的視覺素材。次日,采風團轉往喀贊其歷史文化街區,搭乘當地特色的“哈迪克”馬車穿梭于縱橫交錯的街巷。馬車載著藝術家們深入街巷深處,他們應邀走進維吾爾族傳統民居,與主人品茶交談,了解世代傳承的居住智慧與生活習俗。隨后的民俗活動中,一場融合了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塔塔爾族的歌舞表演精彩上演。藝術家們被表演者精湛的舞技與飽滿的熱情所感染,紛紛打開速寫本,記錄下精彩生動的藝術瞬間。許俊表示:“伊犁的多民族文化傳統令人印象深刻,畫家用畫筆描繪山河與群眾,真正融入時代與生活。”馬海方補充道:“當地人的樸實與融洽互動,讓寫生更接地氣。”
![]()
![]()
![]()
寫生活動現場
17日,寫生團走進喀贊其老城阿依敦七巷,參加了當地特色的百家宴活動。喀贊其社區黨支部書記古力拜克熱木·阿布力孜介紹道,活動旨在通過社區聚會的形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百家宴上,各族居民紛紛將自家精心準備的拿手菜擺滿長桌,大家互嘗美食、交流技藝,共話鄰里情誼。活動還穿插了表彰先進黨員、慰問老軍人等環節,在歡聲笑語中增進了各民族之間的理解與認同。楊曉陽在活動現場深受感染,一直用畫筆記錄著這生動場景。他感慨道:“這次偶然參與的百家宴,讓我們看到了基層黨建工作的扎實成效。年輕的維吾爾族女書記將自家布置成社區活動中心,通過聚會、表彰等形式,把黨的政策溫暖傳遞給群眾。這種接地氣的工作方式,讓干群關系、民族關系更加融洽,充分展現了民族團結的深厚力量。”
![]()
![]()
![]()
![]()
寫生活動現場
18日,寫生團前往察布查爾錫伯古城開展深度文化采風。藝術家們首先參觀了錫伯民族博物院,通過歷史文物與文獻資料,深入了解錫伯族西遷至伊犁屯墾戍邊的歷史。在古城廣場,寫生團觀賞了展現錫伯族“箭鄉”風采的傳統射箭表演和莊重的開城儀式,讓藝術家們直觀感受到錫伯族獨特的民族氣質。深受感染的藝術家們隨即展開寫生創作,他們通過畫筆與歷史對話,將多元民族文化融匯于筆墨之中。此次錫伯古城之行,通過歷史感知與現場寫生的深度融合,為“走遍中國”伊犁段寫生行動畫上了圓滿句號。藝術家們不僅收獲了豐富的創作素材,更在藝術表現中深化了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解。杜偉總結道:“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之際,這條采風路線既確保了藝術收獲,又彰顯了多元文化共生的和諧圖景。”
![]()
此次“走遍中國——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美術家寫生創作行動”新疆段活動,以“構想宏大、學術領先、名家陣容、影響深遠”為特色,藝術家們從烏魯木齊的絲路風情到博樂的自然奇觀,再到伊犁的多元交融,全方位感受了新疆的壯美與深厚。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溫泉縣舉辦的座談會,通過深度學術交流,藝術家們進一步明確了寫生與創作的辯證關系,為后續創作提供了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
據悉,本次采風寫生的作品將在全國巡回展覽并出版文獻集,這些凝聚時代氣息與藝術探索的作品,將向世界展示大美新疆的無限魅力,為共建“一帶一路”和新時代文藝繁榮注入新活力。
寫生作品欣賞
![]()
楊曉陽
![]()
楊曉陽 《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美術家寫生團在寫生途中》 15cm×12cm 2025年
![]()
楊曉陽 《塔塔爾族姑娘》 15cm×12cm 2025年
![]()
張江舟
![]()
張江舟 《維吾爾族老人像》 50cm×25cm 2025年
![]()
張江舟 《哈薩克族老人像》 50cm×25cm 2025年
![]()
韓碩
![]()
韓碩 《維吾爾族老人寫生》 45cm×30cm 2025年
![]()
韓碩 《維吾爾族老人寫生》 45cm×30cm 2025年
![]()
劉健
![]()
劉健 《各族村民——新疆溫泉縣查干屯格鄉莫都停浩圖呼爾村寫生》 33cm×66cm 2025年
![]()
劉健 《伊犁喀贊其老城寫生》 50cm×50cm 2025年
![]()
老圃
![]()
老圃 《無花果》 25cm×50cm 2025年
![]()
老圃 《伊犁寫生》 50cm×50cm 2025年
![]()
馬海方
![]()
馬海方 《阿依墩街寫生》 50cm×25cm 2025年
![]()
馬海方 《阿依墩街少女》 50cm×25cm 2025年
![]()
陳孟昕
![]()
陳孟昕《維吾爾族老人》 73cm×50cm 2025年
![]()
陳孟昕 《新疆阿里翁白新村村民》 73cm×50cm 2025年
![]()
陳鈺銘
![]()
陳鈺銘 《蒙古族民間歌手》 67cm×25cm 2025年
![]()
陳鈺銘 《維吾爾族小樂隊》 67cm×53cm 2025年
![]()
任惠中
![]()
任惠中 《維吾爾族婦女》 45cm×35cm 2025年
![]()
任惠中 《維吾爾族青年》 110cm×68cm 2025年
![]()
林容生
![]()
林容生 《伊犁工人街小景》 45cm×32cm 2025年
![]()
林容生 《賽里木湖》 45cm×32cm 2025年
![]()
陳琪
![]()
陳琪 《溫泉縣野鴨湖寫生》 50cm×50cm 2025年
![]()
陳琪 《溫泉縣寫生》 50cm×50cm 2025年
![]()
李偉
![]()
李偉 《六星街寫生》 45cm×50cm 2025年
![]()
李偉《喀贊其人物寫生》35cm×45cm 2025年
![]()
許俊
![]()
許俊 《喜慶的伊寧六星街》 45cm×66cm 2025年
![]()
許俊 《溫泉縣布熱村村邊即景》 45cm×66cm 2025年
![]()
劉建
![]()
劉建 《博格達爾村速寫》 16cm×22cm 2025年
![]()
劉建 《博格達爾村速寫》 16cm×22cm 2025年
![]()
殷會利
![]()
殷會利 《民族人物寫生》 35cm×45cm 2025年
![]()
殷會利 《民族人物寫生》 35cm×45cm 2025年
![]()
邢斯恬
![]()
邢斯恬 《果子溝附近的山》 26cm×32.5cm 2025年
![]()
邢斯恬 《果子溝附近的山》 26cm×32.5cm 2025年
編輯 | 劉 晶
攝影 | 歐陽秋婷
制作 | 殷 鑠、劉根源
校對 | 安亞靜
初審 | 殷 鑠
復審 | 馮知軍
終審 | 陳 明
《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內設美術館、貴賓接待室、會議室、茶室、視頻錄播室,背靠中國國家畫院,面臨三環,功能齊全、設備完善,誠邀您到此舉辦藝術展、品鑒會、研討會等活動。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三環北路54號
聯系人:王會
聯系電話: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國美術報》為周報,2026年出版43期。郵發代號:1-171
1.全國各地郵政支局、郵政所均可訂閱,258元/年
2.直接向報社訂閱,發行聯系人:吳坤 電話: 13071178285
新聞熱線
電話:010-68469146
郵箱:zgmsbvip@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