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減重藥的記錄刷新了。
9月23日,一項發表于《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的3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每日一次的25 mg口服司美格魯肽片,遵醫囑服用64周后,實現平均體重16.6%的降幅1*。這意味著:諾和諾德又一次跑到減重競速賽的最前列。
今年上半年,司美格魯肽以175億美元的銷售額超越“全球藥王”的帕博利珠單抗,眼看就要上演“新王登基”的戲碼。但司美格魯肽原本獨占的減重賽道卻被同行緊迫追趕,GLP-1雙靶點、三靶點等創新品種層出不窮,司美格魯肽的仿制藥也快要上市。
想要在“藥王”之爭中持續領先,諾和諾德正多路并進。司美格魯肽這次在口服劑型上的臨床突破,讓本來焦灼的競賽趨勢重新變得明朗:口服GLP-1 RA藥物過去一段時間連遭敗績,輝瑞今年8月宣布終止一款口服制劑的研發;禮來的臨床數據也不理想;阿斯利康等早就倒在口服GLP-1 RA上了。
同時,全球制藥界和醫學界都公認:口服劑型是未來減重市場的核心發力方向之一,更是行業普遍看好的寵兒。當前多家企業都在口服GLP-1 RA領域加緊布局,就看哪家的品種能夠搶到前面。也就在這個關口,口服減重藥的減重記錄刷新了。
健識局獲悉,除了在口服減重領域搶占先機,諾和諾德近期也在四面出擊,力圖全面提升司美格魯肽的“戰斗力”。在諾和諾德密集公布的一系列研究新方向中,司美格魯肽在降低心肌梗死、卒中的死亡風險方面率先拿下一局,并在改善“食物噪音”與心理健康方面斬獲佳績,同時在保護腎功能、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等方向上正處于研究進程中…
下一個“萬能神藥”,已在潛伏。
![]()
減重效果再刷新紀錄
兩月前,禮來公布了口服GLP-1RA orforglipron的減重數據:36 mg最高劑量治療72周減重12.4%。數字上直觀來看,口服司美格魯肽平均減重幅度更大,且劑量更低。根據前述《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的口服司美格魯肽臨床數據:有1/3的受試者實現體重降幅超20%1*。
8月,因為輝瑞宣布徹底退出,口服GLP-1 RA藥物的前景變得暗淡起來;禮來隨后發布的口服藥數據不及預期,又讓全球投資者損失慘重。諾和諾德的這項3期試驗數據讓整個醫藥圈又興奮了起來。
加拿大Wharton醫療診所醫學主任、研究主要作者Sean Wharton表示,作為一種潛在的全新治療選擇,口服司美格魯肽片有望使更多目前沒有接受治療的患者考慮GLP-1 RA治療。
截至目前,全球各國都沒有批準口服GLP-1 RA減重藥品上市。今年2月,諾和諾德向FDA遞交Wegovy?口服片劑的上市申請2,預計今年年底前將完成審批3。諾和諾德已著手擴建生產設施,計劃生產口服司美格魯肽。
今年上半年,司美格魯肽已經登頂全球藥品銷售冠軍榜,但全球一直有一種說法:論增速,禮來的替爾泊肽追趕很快。
為了保持優勢,諾和諾德必須全力以赴。9月14日,諾和諾德發布在《柳葉刀糖尿病與內分泌學》上的臨床試驗數據顯示:接受更高劑量即司美格魯肽7.2 mg治療的受試者能夠實現平均21%的體重降幅,其中三分之一的受試者體重降幅達25%或以上4。如今諾和諾德又在口服制劑上全面勝出,延續“藥王”地位的概率進一步提升了。
![]()
還能抗癌、緩解阿爾茨海默病?
已經摘到的“全球藥王”桂冠,沒人愿意拱手讓人。諾和諾德當下的干勁,就像要告訴世界:司美格魯肽到底能有多強大,可能連我們自己都沒想到。
9月15日,諾和諾德宣布:口服版司美格魯肽現已獲歐洲監管機構批準,可用于降低心血管死亡、心臟病發作和中風風險。相關臨床試驗數據顯示:與安慰劑相比,口服司美格魯肽能使心血管高風險的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心血管死亡、心臟病發作和中風風險降低14%5。
2型糖尿病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導致死亡等嚴重后果,這是臨床上早有定論的。沿著降糖這個思路,諾和諾德研究司美格魯肽對糖尿病所引發疾病的療效,大大拓展了市場空間,也能給患者更強大的治療保護。心血管領域,自然是諾和諾德重點布局且已收獲實質成果的關鍵方向。
![]()
在第61屆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年會上,諾和諾德公布降糖版司美格魯肽相較度拉糖肽在降低卒中、心肌梗死、全因死亡風險顯著降低23%6。無獨有偶,剛結束的2025歐洲心臟病學會年會還公布了STEER真實世界研究結果,減重版司美格魯肽與替爾泊肽相比可使MACE風險顯著降低57%7,也是目前唯一具有心血管獲益證據的減重藥物。
對于肥胖人群來說,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炎(MASH)也是一種可能面臨的重大健康負擔,據統計,全球三分之一的超重或肥胖人群患有MASH。在應對這一問題上,諾和諾德也正在給出新的解決辦法。
就在8月,減重版司美格魯肽已獲FDA批準,成為全球首個用于治療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炎的GLP-1藥物。
除了心血管疾病和肝病,肥胖還與癌癥的發生密切相關。2023年,在一項包含20位肥胖患者的小型試驗中,科學家們發現在接受長達6個月、每周一次的司美格魯肽治療后,肥胖患者體內NK細胞的代謝功能恢復。這意味著受試的肥胖患者,在接受司美格魯肽治療后,身體殺死癌細胞的能力提高了一倍8。
到此,司美格魯肽已經可以稱為“神藥”了,諾和諾德卻還沒打算收手。
與肥胖密切相關的還有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等神經退行性疾病。諾和諾德在今年秋季將公布司美格魯肽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臨床試驗結果。2021年,諾和諾德啟動了兩項司美格魯肽緩解早期阿爾茨海默病的臨床試驗。瑞銀分析師估計,如果成功,該公司每年可額外獲得150億美元的銷售收入。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方式可能徹底改變。
此外,在INFORM真實世界調研顯示,患者接受減重版司美格魯肽治療后“食物噪音”減少,心理健康水平改善9。
看來,諾和諾德是打算在GLP-1 RA領域和對手們死磕到底了。在核心的減重市場上,諾和諾德的下一代胰淀素Cagrilintide已經箭在弦上,有望在減重療效上再創新高。同時司美格魯肽在攻克心血管相關適應癥后,繼續進軍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適應癥的研究,爭取全面開花。
“全球藥王”的傳奇仍在書寫,諾和諾德如何講好下半場的故事,健識局會持續關注。
![]()
*基于試驗藥物估計目標:假設所有受試者完全依從治療情況下的療效評估
參考文獻:
1Wharton S, Lingvay I, Bogdanski P, et al. Oral Semaglutide 25 mg in Adults with Overweight or Obesity.
N Engl J Med. 2025; 393:1077-1087. DOI: 10.1056/NEJMoa2500969
2Oral Semaglutide 25 mg FDA NDA filing; Novo Nordisk data on file.
3Novo Nordisk Press Release. FDA accepts filing application for oral semaglutide 25 mg, which if approved, would be the first oral GLP-1 treatment for obesity. Available at: https://www.novonordiskus.com/media/news-archive/news-details.html?id=915988. Accessed September 2025.
4Wharton S, Freitas P, Hjelmes?th J, et al. Once-weekly semaglutide 7?2 mg in adults with obesity: the randomised, controlled, phase 3b STEP UP tri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5. DOI TBC
5McGuire DK, et al. N Engl J Med. 2025;392(20):2001-2012.
6Tan X, et al.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once-weekly semaglutide vs dulaglutide on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US Medicare beneficiarie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sented at EASD2025 meeting. LBA 19.
7Wilson L, et al. Semaglutide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compared with tirzepatide in patients with overweight or obesity and ASCVD and without diabetes in routine clinical practice. Presented at ESC2025 meeting.
8Barra C D, Khalil M, Mat A, et al. Glucagon-like peptide-1 therapy in people with obesity restores natural killer cell metabolism and effector function[J]. Obesity (Silver Spring), 2023: 1–11
9Arnaut T, Hartaigh BO, Byrne K, et al. Impact on food noise after initiating semaglutide treatment: results from a US survey (INFORM). Oral presentation at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 Annual Meeting 2025; 15 – 19 September 2025; Vienna, Austria.
諾和諾德對本文亦有貢獻
聲明:本文僅用于傳遞相關前沿科學信息和市場資訊,不構成對任何藥物或治療方案的推薦、推廣或廣告。讀者不應參考、依據或依賴本文的任何內容,作出購買、使用任何藥物或治療方案的任何決定,如有藥物或治療方面的問題,請咨詢醫療衛生專業人士。
撰稿丨雷公
編輯丨江蕓 賈亭
運營|李木子
插圖|視覺中國
聲明:健識局原創內容,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