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nèi)容均引用權(quán)威資料結(jié)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南京皇宮的急報傳到朱元璋手中時,他正對著常遇春的畫像發(fā)呆,不久后朱元璋說:備車,朕要去見他最后一面。
左右太監(jiān)勸他龍州路途遙遠,可朱元璋卻紅著眼眶搖頭:
朕答應過他爹,要護他周全,如今卻讓他客死異鄉(xiāng),怎能不見最后一面?
![]()
二十年前常遇春病逝時,他曾拍著胸脯保證“定會待你兒子如己,可到頭來常茂卻落得流放病逝的結(jié)局。
而這一切的轉(zhuǎn)折要從洪武二十年那場征伐納哈出的戰(zhàn)役說起。
常遇春從濠州起義時追隨朱元璋,到鄱陽湖之戰(zhàn)中率舟師沖鋒陷陣,再到北伐時攻克元大都,常遇春幾乎每場硬仗都沖在最前。
朱元璋曾說遇春雖少,卻勇冠三軍,朕得遇春,如劉備得關(guān)羽。
常遇春病逝時,朱元璋為此輟朝三日,將其長子常茂封為鄭國公,食祿二千石——這是當時功臣后代中最高的待遇。
朱元璋特意把他送到馮勝軍中歷練,還讓馮勝當他的岳父,可常茂自小被常遇春寵壞,又仗著朱元璋的關(guān)照,在軍中格外驕縱。
![]()
有一次馮勝讓他帶隊訓練士兵,他卻嫌太陽太曬躲在帳篷里喝酒,還有一次他因為飯菜不合口味,竟把炊事兵的鍋給砸了。
馮勝氣得要軍法處置,卻被朱元璋派人攔下:茂兒還小,你多擔待些,等他長大了就懂事了。
常茂他在軍中從不遵守軍紀,還經(jīng)常拿我爹是常遇春掛在嘴邊,時朝中大臣私下議論:常茂要是再這么下去,遲早會闖大禍。
可朱元璋總覺得孩子還能教好,直到洪武二十年征伐納哈出,常茂終于捅了個大簍子。
元朝殘余勢力納哈出占據(jù)遼東,朱元璋特意強調(diào)納哈出有恩于我朝,不可傷他性命,馮勝和藍玉連連點頭。
![]()
常茂卻心不在焉——他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在戰(zhàn)場上立大功,根本沒把朱元璋的叮囑放在心上。
納哈出原本是元朝的太尉,早在元至正二十一年就曾被朱元璋活捉過,當時朱元璋知道他是木華黎后裔,不僅沒殺他,還送他金銀讓他回去。
可納哈出回去后依舊效忠元朝駐守遼東,打了幾仗后納哈出就決定投降。
談判那天,納哈出帶著十幾個親信來到軍營,藍玉擺酒設(shè)宴招待他。
酒過三巡,納哈出起身用蒙古語對親信說了幾句話,意思是我們該回去準備投降事宜了。
![]()
可常茂身邊的翻譯官是個半吊子,沒聽懂蒙古語,竟誤譯成納哈出說要趁機逃走。
常茂本就覺得談判不夠刺激,一聽納哈出要逃,當即拔出刀,沖過去就朝納哈出砍。
納哈出嚇了一跳,以為明軍要殺他,轉(zhuǎn)身就往外跑,常茂追上去,一刀砍在他的胳膊上,鮮血瞬間流了出來。
幸好藍玉反應快趕緊拉住常茂,又對納哈出解釋,納哈出才勉強同意繼續(xù)投降。
可這件事還是讓明軍的受降計劃差點泡湯——納哈出的部下聽說主將受傷,有幾千人趁機逃走,馮勝花了好幾天才把他們追回來。
馮勝又氣又怕,知道朱元璋要是知道了肯定會怪罪,于是連夜寫了一封奏疏,
![]()
把常茂的所作所為詳細寫了進去,然后派人把常茂押回南京,交給朱元璋處置。
朱元璋看到馮勝的奏疏后氣得拍了桌子,他沒想到常茂這么不爭氣,不僅沒立戰(zhàn)功,還差點壞了大事。
可看著常茂被押到面前時,他又想起了常遇春——要是常遇春還在,肯定不會讓兒子這么胡鬧。
左右大臣勸朱元璋按律處置常茂,朱元璋卻搖了搖頭:“遇春為朕戰(zhàn)死,朕若殺了他的兒子,九泉之下無顏見他。”
最終朱元璋決定把常茂流放到龍州,讓他好好反省。
![]()
龍州在明朝是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由土官管理——土官是當?shù)厥酪u的官員,不歸朝廷直接管轄,相當于地方自治。
常茂到龍州時當?shù)氐耐凉偈勤w貼堅,趙貼堅知道常茂是開國功臣之后,一開始對他還算客氣,可沒過多久,趙貼堅就病逝了。
趙貼堅的妻子知道常茂是朱元璋的故人之子有一定的影響力,于是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常茂。
常茂在龍州本就無所事事,見黃氏主動聯(lián)姻也就答應了。
沒想到這樁婚事讓他卷入了土官的權(quán)力紛爭中——趙宗壽見黃氏靠常茂撐腰不肯交出權(quán)力,就聯(lián)合其他少數(shù)民族首領(lǐng),一起反對黃氏和常茂。
![]()
常茂雖然是鄭國公,但手里沒有兵權(quán),根本幫不了黃氏,只能眼睜睜看著雙方矛盾越來越深。
龍州爆發(fā)瘟疫,常茂本就水土不服,染上瘟疫后,病情越來越重。
黃氏想請醫(yī)生給他治病,可龍州偏遠,醫(yī)療條件差,沒幾天,常茂就去世了,黃氏不敢隱瞞,趕緊派人把消息傳到南京。
朱元璋已經(jīng)五十八歲,身體不太好,大臣們都勸他派大臣去處理就行,可朱元璋堅持要去:
朕答應過遇春,要護他兒子周全,如今他死了,朕必須見他最后一面,不然對不起遇春。
經(jīng)過十幾天的奔波,朱元璋終于到達龍州,他看著常茂的靈柩想起二十年前常遇春去世時常茂還是個十歲的孩子,忍不住流下眼淚。
![]()
他對身邊的人說:茂兒要是聽話,何至于落得這個下場,是朕沒教好他,對不起遇春啊。
隨后朱元璋下令,將常茂的靈柩運回南京,葬在常遇春的墓旁,他還追封常茂為臨淮侯,讓常茂的兒子常升繼承爵位——這是他能給常家最后的補償。
回到南京后,朱元璋時常對著他的畫像發(fā)呆,嘴里念叨著遇春,你的兒子我送回來了,你放心吧。
朱元璋雖然對故友后代格外關(guān)照,但也無法容忍他們恃寵而驕,而朱元璋心中的這份愧疚,直到去世,都沒能完全釋懷。
![]()
參考資料:
1. [明] 張廷玉等:《明史·常遇春傳》,中華書局1974年版
2. 《明實錄·太祖實錄》(洪武二年、洪武二十年、洪武二十四年記事),中華書局1983年版
3. [清] 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北伐中原》,中華書局1977年版
4. 廣西龍州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龍州縣志·土司制度》,廣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 吳晗:《朱元璋傳》(常遇春與朱元璋關(guān)系部分),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6年版
6. [明] 黃金:《皇明開國功臣傳·常茂傳》,中華書局1985年版
7.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明代功臣后代檔案·常氏家族》,1996年內(nèi)部版
8. 李治安:《元代政治制度研究》(木華黎后裔納哈出部分),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