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在遠程火炮上栽了跟頭之后,終于學會了務實,
BAE系統公司最新推出的M109A7 52倍徑自行榴彈炮,沒搞那些花里胡哨的東西,直接把德國萊茵金屬公司成熟的L52長炮管裝到了現役M109A7底盤上。
這套方案在2025年10月的AUSA年會上正式亮相,看起來美軍這次是真打算把事辦成了。
說起來也是被逼的,幾年前美軍搞的那個58倍徑"拓展射程加農炮"項目,本來想著一步到位超越對手,結果2024年3月就宣布下馬了。
問題出在炮管磨損太快,系統又過重,測試中暴露的毛病沒法解決。花了那么多錢,最后連生產都沒進。這次BAE系統公司學聰明了,不追求技術上的大躍進,選了條穩妥路線。
早在2023年10月,BAE就在明尼蘇達州雷普利營地完成了M109-52的實彈射擊測試。這次測試證明了L52火炮能跟M109A7的底盤、炮塔完美匹配。
![]()
到了2024年,他們又繼續做了多輪驗證,確保這套系統能發射所有155毫米彈藥。
2025年6月,BAE正式與美軍作戰能力發展司令部軍備中心簽訂了合作研發協議。從技術驗證到簽約,整個過程走得相當扎實。
性能提升確實明顯,現役M109A7用39倍徑炮管,打標準高爆彈射程約23公里,用火箭助推彈能到30公里。換上L52炮管后,無助推射程能突破30公里,火箭助推彈據說能打到60公里。
這個射程直接翻了一倍,對旅級部隊來說意義不小,要知道,在歐洲或者印太地區的高強度對抗中,多出這幾十公里射程,就是多了幾分主動權。
BAE的項目主管說他們分析了差不多20種不同火炮,最后選中了L52。這款炮管已經在德國PzH 2000和瑞典"弓箭手"等一線平臺上服役多年,技術成熟度沒問題。
![]()
更關鍵的是,這符合北約標準化要求,以后跟盟友協同作戰,彈藥后勤都能互通。這一點對美軍來說格外重要,畢竟他們幾十年來一直用自己設計的火炮,現在愿意采用外國方案,本身就說明態度變了。
BAE在2025年10月對媒體表示,美軍計劃在11月向工業界發出原型機征求書,希望明年就開始測試。從時間表看,美軍這次是真著急了。
不過話說回來,急歸急,有些問題還是得正視,L52炮管在持續射擊時的磨損問題仍然存在,自動裝彈機的整合也還沒明確方案。目前M109A7 52倍徑還是手動裝填,高強度作戰時射速肯定受影響。
美軍現在的思路很清楚:先把射程問題解決了,其他的慢慢來。這跟之前ERCA項目想一口氣解決所有問題的做法完全不同。
![]()
BAE的負責人明確說,他們走的是漸進式升級路線,就像M109系列一直以來那樣,一步一個腳印。這套底盤已經在美軍大規模服役,改裝起來風險可控,成本也能壓住。
從整個裝備發展策略看,這款火炮算是個過渡方案。美軍還在繼續搞"精確打擊導彈"和遠程火箭炮那些更遠程的系統。
不過對于需要跟隨裝甲部隊行動的重型旅來說,履帶式自行火炮還是不可替代的。M109A7 52倍徑火炮恰好填補了這個空缺,既提升了射程,又保持了機動性和防護力。
美軍在火炮現代化上吃了不少虧,從"戰略遠程火炮"到"拓展射程加農炮",一個個高大上的項目最后都沒了下文。
![]()
這次學會了腳踏實地,用成熟技術解決緊迫問題,也算是交了學費之后的進步。至于這款火炮能不能如期裝備部隊,還得看接下來的測試和預算審批。不過從目前情況看,這次成功的概率比之前那些項目要大得多。
美軍這次選擇,說到底是認清了現實。追求技術跨越固然重要,能把裝備送到士兵手里更重要。
M109A7 52倍徑火炮或許不是最先進的,卻是美軍當下最需要的——可靠、夠用、能快速部署。
這種務實態度,對美軍來說,來得有點晚,但總算是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