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難以置信,那個曾經(jīng)高舉“民主燈塔”旗幟的美國,如今竟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亂。政府停擺已持續(xù)19天,在10月18日更是爆發(fā)了規(guī)模空前的民眾抗議活動。這場席卷全境的社會浪潮參與人數(shù)高達700萬,遠超同年6月那場500萬人參與的示威,直接刷新了美國近六十年來最大規(guī)模抗議的紀錄。
2. 更令人震驚的是,此次街頭動員早已突破黨派界限,不再局限于民主黨主導的“藍色州”。如同野火燎原般蔓延至共和黨的傳統(tǒng)勢力范圍——“紅色腹地”。從波士頓的城市公園到芝加哥的公共綠地,從得克薩斯州議會大廈前的廣場到加利福尼亞州綿延的海岸線,全美50個州共計2700個地點幾乎同時沸騰,這哪里是普通的游行?分明是一場自下而上的全民“民意覺醒”。
3. 在舊金山的海灘上,抗議者展現(xiàn)出驚人的創(chuàng)造力:數(shù)千人躺在沙灘上拼出巨大的英文單詞“Noking”,陽光灑落時,這幾個字母顯得格外刺目。有人高舉標語牌寫道:“特朗普的王冠不過是虛擬符號,但我們真實的身體正承受代價。”這句話直擊核心,道出了普通民眾對權力幻象與現(xiàn)實苦難之間巨大落差的憤怒。
4. 而極具諷刺意味的是,當700萬民眾走上街頭表達訴求時,本應服務人民的聯(lián)邦機構卻集體陷入癱瘓。政府停擺進入第18天之際,1400名負責核武器管理的工作人員被強制無薪休假,僅留下400人值守關鍵崗位,繼續(xù)看管那些足以毀滅世界的致命裝置。一旦發(fā)生意外,誰來承擔后果?
5. 司法系統(tǒng)同樣遭受重創(chuàng),3.3萬名法院雇員被迫停工,無數(shù)家庭的離婚訴訟、財產(chǎn)分割案件淪為無人問津的“司法爛尾”,百姓維權之路被徹底堵死。與此同時,高達28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僅僅因為計劃撥付給民主黨執(zhí)政的州,便遭到擱置凍結,化作政治博弈中的“冰封資產(chǎn)”,成為兩黨角力的犧牲品。
6. 再看掌權者的回應,簡直像是在平行宇宙對話。共和黨籍眾議院議長約翰遜輕描淡寫地將這場700萬人參與的運動定性為“仇恨美國的集會”,仿佛數(shù)百萬公民的集體發(fā)聲只是無理取鬧。如此傲慢的標簽化處理,不僅無視民意,更暴露了體制對底層聲音的系統(tǒng)性漠視。
7. 特朗普的表現(xiàn)則更加耐人尋味。他在福克斯新聞鏡頭前反復強調(diào)“我不是國王”,越是辯解,越顯得心虛。或許他自己都沒意識到,如今美國人不再相信電視演播廳里的豪言壯語,而是選擇用腳步丈量信念。游行隊伍中展開的一面巨幅憲法文本上,人們排成長隊鄭重簽名,“我們?nèi)嗣瘛彼膫€字不再是印刷體的裝飾,而是正在被重新激活的政治承諾。
8. 實際上,這場抗議之所以能燃遍全國,并非簡單的“驢象之爭”激化所致,而是長期以來公眾對整個政治體系信任崩塌的集中釋放。根據(jù)《紐約時報》與錫耶納學院于10月28日聯(lián)合發(fā)布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接近半數(shù)選民認為現(xiàn)行政治體制已經(jīng)失效;更有62%的受訪者堅信,政府只為精英階層服務,普通民眾的利益被徹底邊緣化。
9. 更值得警惕的是,這種制度性失望已不再停留在言論層面。路透社10月21日報道指出,自2021年國會山騷亂事件以來,美國境內(nèi)已記錄超過300起政治相關的暴力事件。進入2024年大選周期后,兩黨主要候選人的競選團隊均遭遇不同程度的暴力威脅。
10. 就在感恩節(jié)前后,多名民主黨議員以及特朗普提名的官員相繼收到疑似爆炸物包裹,此類事件頻發(fā),嚴重挑戰(zhàn)一個成熟民主國家的基本底線。今天的美國,更像是分裂成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美聯(lián)儲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財富排名前10%的家庭掌控著全國67%的總資產(chǎn),而后50%的家庭僅擁有2.5%的財富,前者平均財富達到后者的1353倍,貧富鴻溝觸目驚心。
11. 民生困境持續(xù)惡化:物價飛漲之下,美國家庭信用卡債務總額已突破1.14萬億美元大關;13.5%的家庭面臨食物短缺,連基本溫飽都無法保障;無家可歸者數(shù)量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總數(shù)達77.18萬人,相當于每1萬名居民中就有23人露宿街頭,其中僅加州就集中了全國近一半的流浪人口。
12. 藥物濫用危機也正吞噬普通人的生活。2023年全年,因藥物過量致死的人數(shù)高達10.5萬,尤以35至44歲成年人群體死亡率最為突出。大麻產(chǎn)業(yè)年產(chǎn)值已達320億美元,而制藥企業(yè)為追求利潤,長期誘導公眾使用阿片類止痛藥,監(jiān)管機構對此視若無睹,赤裸裸的政商合謀讓公共衛(wèi)生淪為資本獵物。
13. 此次抗議正是上述多重社會病灶累積引爆的結果。紅州民眾走上街頭,并非突然倒向民主黨立場,而是對長期“甩鍋式治理”的忍無可忍。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的研究報告明確指出,本次抗議的地理覆蓋廣度史無前例——就連被視為保守主義堡壘的得克薩斯州,也有上萬人舉著“不要國王”的標語集結抗議。
14. 特朗普一再聲明“我不是國王”,但700萬人用身體力行投下的反對票已然說明一切。真正的權力合法性從來不由社交媒體粉絲數(shù)量決定,而取決于廣大民眾是否真正認可。過去常說美國是“民主燈塔”,可如今這座燈塔似乎電力枯竭,連本國的問題都無力解決,又怎能奢望它照亮他國道路?
15. 這場抗議究竟能否推動實質(zhì)性變革尚不可知,但它至少傳遞出一個清晰信號:當制度失靈之時,普通人仍在奮力發(fā)出自己的聲音。那些在憲法文本上簽名的人,那些用身軀拼寫訴求的人,他們并非在“仇恨美國”,恰恰相反,他們是想把美國從沉淪中拉回正軌。問題是,掌握權力的人真的愿意傾聽嗎?畢竟,給700萬人貼上標簽,遠比解決政府停擺、彌合貧富裂痕、遏制藥物泛濫要輕松得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