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 10 月 17 日,華盛頓白宮的橢圓形辦公室內,一場本應聚焦對烏軍援的會晤,最終演變成夾雜著粗口的激烈交鋒 —— 這是澤連斯基第八次訪問白宮,卻也是他遭遇的 “最艱難一次”。當特朗普將俄烏沖突前線地圖扔到一邊,用普京的原話警告澤連斯基 “接受停戰條件,否則烏克蘭將面臨毀滅”,并強硬要求其割讓整個頓巴斯地區時,美國對烏政策的根本性轉向,已然浮出水面。
澤連斯基此行帶著明確的目標:說服美國提供射程 1500-2400 公里的遠程 “戰斧” 巡航導彈,以扭轉烏軍在頓巴斯戰場的頹勢。彼時,烏軍正面臨西方援烏力度大幅下滑的困境 —— 歐洲對烏援助較此前下降 57%,整體西方援助減少 40%,武器與人員的短缺已成為致命弱點。澤連斯基的底線清晰:沖突應 “沿著當前戰線被凍結”,再開啟和平談判,絕不能向俄羅斯出讓 “額外的東西”,在他看來,特朗普的方案無異于 “給普京的饋贈”。
![]()
但特朗普的態度卻遠超澤連斯基團隊的預期。會晤中,這位美國領導人逐字逐句引述前一天與普京通話時的論點,將頓巴斯全域割讓列為停火的唯一前提。據在場官員回憶,特朗普甚至多次怒斥澤連斯基,直言 “如果普京想要,俄羅斯可以摧毀烏克蘭”。會談結束后,特朗普飛往佛羅里達,在機場輕描淡寫地向記者表示 “烏克蘭應立即停止沖突,就以當前戰線為界”,這番話背后,是對俄羅斯已占領烏克蘭 20% 領土現狀的變相認可,他后來在福克斯新聞采訪中坦言,“普京會得到一些東西,他已經贏得了一些領土”。
這場對立的背后,還藏著普京的 “戰術配合”。就在會晤前,普京主動發起一場長達 2.5 小時的通話,將領土要求從 8 月安克雷奇會談時的 “全取烏東四州”,收縮為 “僅保留頓涅茨克地區控制權”,并表示愿意放棄俄軍在扎波羅熱州和赫爾松州控制的部分領土。這一 “縮水籌碼” 竟被部分白宮官員曲解為 “談判進展”,而與此同時,俄軍在頓巴斯地區的軍事推進從未停止 —— 近三個月持續施壓,近期更是在紅軍城方向突破烏軍防線,用戰場優勢為談判籌碼 “背書”。
![]()
特朗普的態度轉變并非偶然,那場與普京的通話成為關鍵轉折點。俄方精準拿捏了特朗普對 “和平締造者” 人設的渴求,以領土讓步為 “誘餌”,成功撬動其對烏政策。通話后,特朗普不僅在會晤中照搬普京論點,還迅速提議在布達佩斯舉行三方會談,并指派中東特使威特科夫同步向烏方施壓,甚至拋出 “頓涅茨克多講俄語,應交給俄方” 的論調。
更深層來看,這一轉變是特朗普選舉算計與外交成本考量的雙重結果。此前,他借中東停火打造 “危機調解者” 形象,如今試圖復制這一模式 。同時,特朗普對援烏成本的擔憂日益加劇:他既擔心 “戰斧” 導彈的供應可能引發俄美直接沖突,更不愿承擔烏克蘭明年巨額的軍費缺口,“以土地換和平” 成為他眼中減少投入的 “最優解”。
自相矛盾的敘事更暴露了其真實意圖。會晤前幾周,特朗普還公開表達對普京拒絕與澤連斯基談判的 “沮喪”,讓歐洲盟友誤以為他會加強對烏支持;但會晤后,他卻改口稱俄羅斯經濟 “表現良好”,與此前 “普京經濟將要崩潰” 的言論形成鮮明對比。歐洲官員敏銳地指出,這種反轉是 “向俄示好的明確信號”。
![]()
特朗普的立場轉變,正將烏克蘭推向前所未有的絕境。外交上,美援斷供的風險加劇,澤連斯基團隊承認 “已在外交和戰場雙線潰敗”,只能退而求其次尋求 “西方安全保障”,卻遲遲得不到明確回應。國內層面,戰場頹勢持續削弱民眾的抵抗共識,烏克蘭國內支持和談的比例從 2024 年的 38% 飆升至 64%,社會裂痕逐漸擴大。
歐洲盟友的恐慌與分裂則更為明顯。波蘭、芬蘭等東歐國家激烈反對特朗普的 “就地停火” 方案,警告這是 “給俄羅斯喘息時間”,擔憂俄完成休整后會開啟下一輪擴張。而歐盟自身已陷入戰略困境:歐洲對烏月援助從 38 億歐元降至 19 億歐元,援烏能力接近極限,若美國徹底撤出對烏支持,歐盟將被迫獨自面對俄軍的壓力,這對本就面臨能源與經濟挑戰的歐洲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