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我的團長我的團》
《我的團長我的團》跳出了傳統戰爭劇“英雄敘事”的框架,以一群“潰兵炮灰”的視角,撕開了戰爭最真實的肌理——它沒有激昂的口號,沒有開掛的主角,只有一群在絕境中掙扎、迷茫卻始終未丟“家國”二字的普通人,堪稱國產戰爭題材的“反類型”巔峰。康導演的拍攝技巧在里面運用的淋漓盡致,一部好的電視電影能讓觀眾共情和回味,我的團長做到了。
![]()
9、《士兵突擊》
這部劇我看了無數遍,劇情的絕妙之處,在于它徹底摒棄了“天才主角”的光環,選擇了一個起點極低的人物,許三多。他膽小、愚鈍、近乎一無是處,是所有人眼中的“龜兒子”和“孬兵”。然而,正是這種從負分開始的設定,讓他的每一次成長都顯得如此真實和可貴。他的“笨拙”與堅持(如五班修路、腹部繞杠333次)展現了基層士兵的真實狀態,而非虛構的超級英雄。
![]()
8、《仙劍奇俠傳一》
是我看過的最經典的仙俠劇,演員用他們青澀卻自然的演技演繹著劇中的角色,每一個人物形象都很立體,配樂給劇加分不少。小時候喜歡的是月如,長大看來也是如此,可能在我眼里,轟轟烈烈的炫目愛情終究是比不過細水長流的溫情陪伴,一直很安靜又唱出了多少人的心聲。本劇對愛與道之間的闡述是有些牽強的,但也無妨對它的喜愛。
![]()
7、《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句詞,道盡了繁華與凋零、興盛與衰敗的人生常態。盛明蘭的故事之所以能如此深刻地打動我,正是因為它沒有回避生活的殘酷與瑣碎,而是在這“綠肥紅瘦”的變遷中,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普通人如何憑借智慧、堅韌與良善,將一副不算好的牌,一步步打成錦繡年華。
![]()
6、《父母愛情》
父母愛情是真的越看越上頭!沒什么狗血劇情,就是江德福和安杰一輩子的家長里短,從磕磕絆絆到相濡以沫,連吵架都透著煙火氣。劇中的人物形象鮮明,性格各異,既有善良、樸實的農村婦女,也有嚴謹、正直的海軍軍官。演員們的表現也非常出色,將角色的性格特點演繹得淋漓盡致。
![]()
5、《亮劍》
當騎兵連長孫德勝斷臂后依然高舉馬刀沖鋒的身影定格在熒幕,當李云龍嘶吼著"狹路相逢勇者勝"的臺詞回蕩在耳畔,《亮劍》早已超越一部戰爭劇的范疇,化作鐫刻在民族記憶中的精神圖騰。這部以抗日戰爭為背景的作品,用最熾熱的敘事語言,將中國軍人的鐵血軍魂熔鑄成永恒的文化符號。
![]()
4、《86版西游記》
即便今天看來,《西游記》仍然極其豪華、完美。在條件艱苦、技術落后的年代,它所達到的審美格調是電腦特效無法企及的,服飾、音樂都是純正的中國風。《西游記》象征著一代中國文藝工作者理想主義的追求,是一部用心創造的永恒經典。尤其是六小齡童的演繹,把孫悟空這個形象躍然于眼前,活靈活現。
![]()
3、《瑯琊榜》
看了兩遍,實屬精品之作!屢次看得眼淚湯湯,永葆赤子之心的明亮少年,挫骨揚灰涅槃歸來,以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之姿態完成夙愿,各色配角皆人物鮮明形象立體,難得一見的國產好劇;劇本縝密,演員出色,場景還原度高,細節勾連,重情重義,熱血昂揚,沉迷幾天終于追完,像遁入一個與現實平行的世界。
![]()
2、《武林外傳》
時隔十幾年后,又一集不落的看完了全集,真的太經典,《武林外傳》解構了傳統武俠的宏大敘事,在插科打諢間道盡生活真諦——江湖不在遠方,而在每個有哭有笑、相互溫暖的日子里。這種后現代的解構與溫情,讓它成為永不褪色的經典。
![]()
1、《甄嬛傳》
這部劇可以說是宮斗劇的標桿了,改編的非常成功,不管是從劇情,臺詞,場景,服飾,化妝,禮儀,人物選角都可圈可點。劇中腹黑陰狠的皇后,多疑敏感、自卑內向的安陵容,清麗高潔、溫婉大方的沈眉莊,張揚跋扈、心狠手辣、明艷癡情的華妃,蕙質蘭心、恬靜美好、睿智霸氣的的甄嬛,演繹的都相當到位,每一個角色都很鮮活,都有他們的不得已,都是宮廷斗爭的犧牲品,被Y望權力迷惑,這其中沒有一個人是勝者。
![]()
重刷率最高的10部國產劇,《我的團長》墊底,《亮劍》僅排第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