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非理性的時間,可能比你保持償付能力的時間更長。”凱恩斯的這句名言,精準點破了幣/股票市場的核心矛盾。
幣/股票市場的周期波動絕非偶然,本質是資金流動與人性弱點的博弈結果。
多數人面對周期的反應,高度趨同且充滿非理性色彩。
沒漲時,市場聲音多是質疑,甚至將其斥為“騙局”,無人愿進場。
漲了一點,前期質疑聲未消,仍認定是“騙子的短期炒作”,繼續觀望。
再漲一段,價格突破前期認知,又以“太高了”為由,拒絕入場。
再漲一波,漲幅超出預期,但“怕高”心理仍占上風,還是不買。
直到漲幅徹底打破心理防線,一句“臥槽,牛逼”后,開始瘋狂追入。
這種遞進式的情緒轉變,最終會把最后一批猶豫者推向市場。
2021年比特幣牛市就是典型案例:從3萬美元漲至6.9萬美元峰值前,Chainalysis數據顯示,最后入場的投資者中,散戶占比超70%。
這些散戶入場后,前期獲利的機構與資深投資者開始落袋為安。
新資金后續無力支撐,價格快速崩塌,僅一個月就暴跌40%,牛市終結。
2023年A股AI板塊也重現類似劇情:3-5月中證TMT指數漲幅超50%,5月峰值時,散戶新增開戶數環比激增30%。
這批新增散戶成為最后接盤者,6月后板塊回調25%,多數人被套牢。
這類案例的共性很明確:最后一批資金入場,就是牛市的“終局信號”。
前期獲利盤集中兌現時,缺乏新資金接盤,必然引發踩踏式拋售。
面對這種周期,其實只有兩種理性選擇:要么早信并布局,吃到上漲收益;要么始終不參與,避免后期接盤被割。
可惜多數人既做不到“早信”,也做不到“始終不信”,最終淪為周期中的“韭菜”。
2024年加密貨幣市場的小周期更印證了這一點:某主流代幣從1800美元漲至3200美元時,CoinGecko數據顯示,散戶凈買入量在峰值時占比達65%,隨后代幣回調20%,散戶持倉浮虧比例超80%。
市場周期從不體恤非理性的追漲者,它只會獎勵提前洞察規律的人,或保護堅決不參與的人。
那些在周期中反復猶豫、最終追高的人,本質是被自己的情緒牽著走,而非理性判斷市場。
認清周期本質,守住自身節奏,才是幣/股票市場中最核心的生存邏輯。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