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人
我愛看動畫片,是小時候養成的習慣。這其中,日本動畫片對我有著至關重要的啟蒙,不光是畫面予我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親切感。
還在于那些優秀的動畫片,仿佛是在提醒我,萬物皆有靈,你可以和任何事物促膝,你永遠也不會孤獨。
個人最迷的是川本喜八郎。他與當時世界動畫的另一重鎮,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合作的《不射之射》,將定格動畫拍出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流動感來。
![]()
《不射之射》
而我更小的時候,對這么兩部動畫片,一直保有非常好的印象,時不時也會翻出來看一下。一部是浦山桐郎的《龍子太郎》,另一部是山田洋次監制并編劇的《熊貓的故事》。
兩部影片既有著極為神奇的童趣,又有著令成人都很難感同身受的憂傷。巧的很,兩位都是拍真人電影起家的,都習慣用自己的御用擔任配音。前者是吉永小百合,后者是倍賞千惠子。
![]()
《熊貓的故事》
這一次輪到了巖井俊二,就在人們以為他在影壇即將匿跡之時,他推出了這部由他本人編劇并負責音樂部分的《花與愛麗絲殺人事件》,自然要請鈴木杏(飾花)、蒼井優(飾愛麗絲),以及,后來與巖井俊二有過更緊密合作的柏林影后黑木華來擔任聲優。
顧名思義,本片是巖井君十年前的電影《花與愛麗絲》的前傳。明顯能看出,這兩部影片的開頭和結尾進行了互置。
![]()
《花與愛麗絲》
巖井俊二是本世紀初,最早被國內影迷廣泛接受的第一批導演,在他之后才是北野武。我想當時那些影迷,在我看來,也是真正擁有閱片量的第一代影迷。
大概都是看著同桌的你盤起了頭發,又渴望同桌的你能多看幾眼的時光中,淘洗過來的。而巖井俊二的電影,像一層濾鏡般,讓他們的少壯不努力變地越發清澈,并有了放任自流的全部理由。
而我在巖井俊二的電影里,更多的看到的是一種日式的沉溺。他表現的少男,但更多的還是少女,她們都如櫻花般易折,卻不易飄零的一面。所以,我從她們身上,幾乎看不到所謂光明的未來。與其說他會輸入些溫情,毋寧說他會散布些趣味。他有時候會依賴于人的蒙昧,更多的時候,是相信人會在自制的情境里逐一走失。
![]()
你明明頭腦清醒,我卻要告訴你,你的記憶正在流失,人們偏偏靠此來建立聯系,傳遞情感。將錯就錯,是感知的起端,一錯再錯,則是生命的延續。
這是巖井俊二一再重復的表達。滿心歡喜的接受誤會,才能無所畏懼的去模糊真假,才能從更持久更悠揚的自我催眠中,向憂郁而莽撞的現實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時間一長,便只好在心理的盲區中去安享余下的時光。
![]()
《花與愛麗絲殺人事件》
巖井俊二的電影之所以迷人就在于此,他習慣于建設一個封閉的精神王國,那里沒有供人艷羨的鳥語花香,那里僅僅是生命內部的自給自足,是與物質無關的豐衣足食。這一點在《花與愛麗絲》里特別顯眼,只是在我這兒,還是過于細密了一點,稍微松一下就好了。而《花與愛麗絲》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在影片近乎過半的時候,花與愛麗絲,這一對小糊涂蟲,才有了真正的交集。前面的戲份,讓我們看到了愛麗絲有一個花癡的母親,更有一個花心的父親,而她自己對愛情為何物,尚不開竅,稍有不順,就對身旁的男生拳打腳踢。
![]()
一個很有意思的點,在愛麗絲還沒有與花產生情誼之時,這個貌似要被孤立的轉校生,有兩個女生主動向她示好。其中的一位,還講出了一個驚天大秘密,但愛麗絲還是有著自己都意識不到的鐘情,她更喜歡和花在一起。不光是愛麗絲渴望被人偷窺,而偷窺者正好是花。(這其中的敘事鏈條編織的極為精巧。)也不僅僅是兩人都有輕微的神經質,都有些少不經事所帶來的自以為是。更重要的是,兩人對深陷于戲劇情境都樂此不疲,都盼著有什么事情能在自己的身邊發生。沒有一個夢,就自己造一個夢。這個夢與功利無關,與理想無緣,僅僅是讓過于干凈的頭腦不必那么空空如也。
![]()
當你準備往你的頭腦里填充些什么的時候,青春才開始變地耀眼,變地值得懷念。但巖井俊二雖反復地在歌詠青春,但他真正要詠懷的還不是那些吹彈可破的肌膚(原片類似臺詞),那些仿佛怎么也揮霍不完的時光。巖井俊二最重要的主題,還是在假定性的情境中,才能更接近真實,而與之悖反的,青春之歌的主旋律,永遠是不必那么真實,只有這樣,才有被塑造的可能。
兩個一驚一乍的少女,她們有驚無險的旅程,是真的要探尋一樁命案的真相,那她們的智商還真就堪優了。主要是花,她是要去確定一個英俊的男生,是否還對自己念念不忘。而結題一旦攤在面前,雖不至于意興闌珊。但過程大于目的人生況味,兩個小女生應該已經領略到了。
![]()
巖井俊二的劇作是非常漂亮的,他既有堅實的結構,也有松散的意趣。他能極順滑地從一件事情拐到另一件事情上來,且一個比一個更別開生面,更能在你的心底種出花來。一個人愛幻想,另一個人陪著你一塊幻想。她們都想把自己活成一個傳奇,當那些蠱惑人心的色彩全部剝落時,人生得一知己便足矣的幸福感隨之油然而生。
而全片最動人的一幕,或者說是最神奇的閑筆。來自一位老職員,這部影片里出現了很多隨時隨地,便能將善意抖將出來的人。而這位老職員,筆墨最多。不少人認為這老職員的出現,是在悄然地彌補愛麗絲父愛常期缺席的落寞。
![]()
影片中有兩段愛麗絲追逐的戲份,一出,是烏龍百出的,狂追花。另一出,則是在慢鏡里,追趕自己的父親。此說法,我完全認同。但父親的形象一具體起來,它所要表達的就不僅僅是血親之間的天然羈絆或臨時性替代,而是一個人在面對另一個人時的更為生動的狀況。稍說句題外話,當你不把親人看的時候,這才是親人之間應該有的樣子。
![]()
![]()
致敬《 生之欲 》
此戲份,全然是在致敬黑澤明的杰作《生之欲》,老職員的造型盡力向志村喬靠攏。而《生之欲》最為經典的蕩秋千段落,自然要得以重現。少女們要探索一個少年是否英魂早逝,而這老者則慨嘆,自己大概時日已不多。少女是站在秋千架上,用力地甩蕩,老者只能微坐著,輕輕的搖晃。少女總想創造自己的故事,而老者已經發生的故事,估計怎么寫也寫不完。
![]()
致敬《生之欲》
本片就這樣異常優美地從生之謎的假想中,過渡到生之欲的終局上來。是也無風雨也無晴,少女是無事一身輕的靈動,老人是少一事不如多一事的拖捱,他之所以一再地向愛麗絲伸出援手,誠然是他的善意需要播撒,但更多的還是他希望自己為數不多的日子能豐富一點是一點。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對忘年交,不管他們的心態因歲月的眷顧,而起了多少富有意味的變化。他們都是需要故事的人,他們都希望他們能成為故事里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