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潮觀魚】
當地時間9月29日,英國作家J.K.羅琳(J.K. Rowling)一篇言語克制、邏輯清晰、態度堅決的檄文,將她與一手捧紅的《哈利·波特》赫敏飾演者艾瑪·沃特森(Emma Watson)分道揚鑣的原因,首次明明白白地擺到了公眾面前,也讓所有期待魔法母女擱置分歧破鏡重圓的看客暫時打消了念頭。
原來,羅琳的不原諒遠不止于在性別認同議題上的觀點相左,而是看清偽善面目且忍耐數年后,不想再給一位幕前表演者再次假裝大度的機會。
艾瑪的生活閱歷如此貧乏,以至于她對自己的無知一無所知(Emma has so little experience of real life shes ignorant of how ignorant she is)。——羅琳在X發文寫道。
![]()
2019年開始,羅琳因跨性別議題陷入輿論漩渦。
羅琳認為如果承認所有跨性別者的性別,會導致真正的女性權益被侵犯。比如跨性別者不應該和女性使用同一間廁所,如果有異性戀男性假扮成跨性別者,會導致女性受到侵犯。另一方面,她也認為現在跨性別手術的濫用,導致很多青少年在對自己的性別還沒有清醒認知時,就錯誤地進行了對身體影響不可逆轉的跨性別手術。
2020年6月,魔法鐵三角之一赫敏的扮演者艾瑪在社交平臺發文表達了與羅琳不同的觀點:跨性別者就是他們自我認同的性別,他們理應享有自己的人生,不應因不符合其自我認知而時時刻刻遭受質疑。
![]()
彼時雖然已有白眼狼的聲音出現,但這樣的發聲仍屬于公共議題范疇內的合理討論和分歧,艾瑪當時的言行在外界看來,仍是對事不對人。在性別認同這件復雜議題上,每個人都有權發表自己的觀點。
而真正將她們的私人情誼親手斬斷、并將割席顯化的,是2022年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頒獎典禮上艾瑪的發言。
先回顧下羅琳當年的處境,因堅持自己在跨性別議題上的立場,她遭受大規模網暴,《哈利·波特》上映20周年的特輯節目《回到霍格沃茨》沒邀請她,被辱罵為老巫婆,家庭住址也被極端分子曝光,人身安全受到威脅。那段時間,是羅琳人生中的至暗時刻。
在這樣的背景下,2022年英國電影學院獎頒獎典禮上,主持人介紹艾瑪·沃特森出場時,調侃她很自豪地自稱女權主義者,但我們都知道她是個女巫。艾瑪·沃特森走上臺,面帶微笑地說出了開場白:我在此支持所有的女巫,除了某一位(I am here for all the witches, but one)。關鍵的后半句but one她沒有出聲,而是用嘴型完成。
說完這句話后,她臉上掠過了得意的神情,等待掌聲。
這種場合的開場白,很難說是即興發揮,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在全英國乃至全球觀眾面前公開諷刺對方的行為。
所以,在羅琳最無助、最需要支持的時刻,她一手捧紅的演員,不僅沒有伸出援手,反而在全英國最受矚目的影視盛會上,對羅琳進行了一場不算低調的背刺。
赫敏舉起魔杖,指向了賜她魔法的人。
![]()
但至此,羅琳只是將那句發言視為她對艾瑪態度的轉折點,隨著羅琳當地時間9月29日發布文章,大家才知道,真正壓斷她們關系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羅琳稱后來收到了艾瑪親手寫的紙條。
視頻中那位電視主持人提到了艾瑪‘支持所有女巫’的發言,說實話,那對我而言是一個轉折點,但后續發生的事,遠比那番言論本身更讓我受傷。艾瑪之后曾托人轉交給我一張她手寫的紙條,上面只有一句話‘對于你正在經歷的一切,我感到很遺憾。’(她有我電話號碼。)這一切發生的時候,針對我的死亡、強奸和酷刑威脅正處在最猖獗的時期,我不得不大幅加強個人安保,終日為家人的安全憂心忡忡。而艾瑪剛在公眾面前對我火上澆油,卻以為這樣一句輕飄飄的關心,就能讓我相信她骨子里的同情與善良。
正如羅琳在括號里一針見血指出的,如果艾瑪真的關心她,可以打電話、可以約見面、可以發短信。通過第三人傳一張只有一行字的紙條,更像是一種自我開脫,暴露了她既想站在道德制高點享受掌聲,又不愿在私下里承擔任何歉疚的情感的偽善和利己。
羅琳此次對艾瑪的回擊很強硬,稱艾瑪作為一個成年后就被財富和名聲所庇護的人,對真實世界性別權利被侵占的困境知之甚少,她對自己的無知一無所知。
她永遠不需要進流浪者收容所,永遠不必被安置在男女混住的公立醫院病房。如果她說自己童年后還曾去過商業街的公共更衣室,我會很驚訝。她去過的‘公共洗手間’是單人占用的,門外還站著保鏢。她可曾被迫在市政運營的游泳池新設立的男女混合更衣室中脫衣?她是否有可能需要求助于一個無法保證‘全女性服務’的公辦的性侵危機中心?又是否可能發現自己與一名自稱女性的男性強奸犯共處一間監獄牢房?
我沒有在十四歲時就成為千萬富翁。在我寫下那本讓艾瑪聲名鵲起的書時,我生活困窘。因此,我從自身的經歷深切理解,艾瑪如此熱衷參與的、對女性權利的踐踏,對那些沒有她那般特權的女性與女孩究竟意味著什么。
此事最大的諷刺在于,若非艾瑪在最近的采訪中突然宣稱她仍愛我并珍視我——我猜她之所以轉變策略,是因為發現如今像以前那樣對我高聲譴責已經不再時髦了——我或許永遠不會如此坦誠。
這篇文章即使被簡單翻譯成中文,仍可見這位全球暢銷書作家的筆力,不僅批評了沃特森因為年少成名、缺乏普通人生活經驗,而在社會議題上的認知淺薄,更直斥其思想的貧瘠與人品的偽善。
羅琳此次爆發,導火索是上周播出的艾瑪參與的一檔播客節目。被問到羅琳時,這位35歲的女演員稱,盡管她們在性別認同問題上存在公開分歧,但她仍然愛著和珍視著羅琳,并稱贊羅琳在她成長過程中給予的善意和鼓勵的話語,以及讓她有機會扮演一個坦率地說,在英國文學史上幾乎難覓的角色。
![]()
沃特森補充道:我覺得最讓我沮喪的是,我們從未能夠進行一次對話。這里又讓人想到,羅琳強調艾瑪有她的電話號碼。
沃特森在播客中的發言,沒有迎來她希望得到的那位一直包容自己的作家的溫暖回應,而是后者徹底撕破臉的控訴。
這一事件,對不少哈迷來說,也是一次對角色飾演者的祛魅。
2001年,艾瑪·沃特森憑借赫敏一角一夜成名,她在10歲-20歲出演了8部《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在不少影迷的心中,艾瑪演活了書中那個聰慧縝密、冷靜正義的女孩,是赫敏在現實世界的代言人。
艾瑪本人進入名校就讀、擔任聯合國婦女署親善大使的人生選擇,也讓我們不自覺地將其視為赫敏特質與演員本人合二為一的現實投射,對她始終帶有聰慧正義善良的角色濾鏡。
然而,當一個人能對有知遇之恩的人落井下石時,外界也許看清了,角色是角色,演員是演員。演員當然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但作為公眾人物,不該輕易地用自己的影響力去帶動對另一個人的網暴。
說到底,赫敏的聰慧、勇敢與正義,來自羅琳賦予角色的靈魂,其底色是作家對于世界的觀察和樸素期望,艾瑪曾是那個幸運的載體。我們真誠地希望,艾瑪在播客中的溫情表態是發自內心的感受,而非又一次的公關。更希望當她讀完羅琳那篇情感爆發的長文后,能夠思考自己年輕時的言行,用好自己的影響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